黄慎小楷风格成因探究

2014-07-18 12:29蒋沄轩
考试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蒋沄轩

摘 要: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在世时就因诗、书、画名噪大江南北,尤其草书成就颇高,但后世对其书法艺术研究几乎未见。本文结合其生平及传世作品试浅析其小楷风格成因及其书法艺术特色。

关键词: 黄慎 小楷风格 艺术特色

黄慎以擅长草书名世,其独特书法风格的形成,除了对二王、孙过庭、怀素的继承外,亦受益于黄庭坚、祝允明、傅山、王铎等人的影响。然因其时,“外间知之者半以画”,黄慎书名为画名所掩,时至今日,对其书法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少之又少,而研究其小楷风格成因更是几为空白,是以,笔者借由目前可查资料,试图对黄慎小楷风格的成因进行探讨,试弥补目前研究的不足。

一、黄慎小楷的渊源

黄慎小楷传世作品不多,多以题画形式出现。谢堃《春草堂集》记曰:“初至扬郡,仿萧晨、韩范辈工笔人物,书法钟繇……”迮朗亦说:“字亦有钟王遗意。”就目前黄慎传世墨迹中,并未出现其曾经临摹钟繇法帖的记录。所以“书法钟繇”之说,似乎过于武断。《中国方志丛书——扬中从刻》题句“法二王草书”,王已山先生称其诗书“皆有物外趣工草法,师二王,极古劲之致”。只说“草法二王”,却未提及其楷书来源。

就目前所见的黄慎书法作品中,并未出现临习作品。而就所有题画书法、小楷风格看,他应该并未临习过唐楷,或者说,他的审美倾向不在于此。黄慎的楷书,结体较为宽扁,字内空间相较唐楷更疏朗。

1.黄慎小楷取法二王说

(1)丘幼宣先生在《一代画圣——黄慎研究》中说:“(黄慎楷书)其书源出魏、晋钟繇、王羲之……”而黄慎楷书多见于题画,笔者就目前所有可查黄慎绘画作品,按照先后顺序将其题画书法与王羲之的楷书进行比较,以期溯其学书源起。

表1中的“得”、“黄”、“盛”三个字,无论字形、结构与王羲之《黄庭经》中所书相似度极高,几近临写。“中”字结构相似,结体偏扁,只相对加粗了“口”字的竖画。“上”字亦结体相近,但黄慎在题画时加重了所有笔画。“何”字相对其他几个字的相似程度较低,但我们不难看出,黄慎依旧将左边“亻”处理得较短,右边的“可”字向下拉长。

由表1对比可以看出,黄慎彼时楷书还未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无论字的点划、结体、疏密关系都与王羲之楷书极其相似。

2.黄慎取法王献之

黄慎画的《洛神图》,画作未署名,钤印黄盛,为黄慎早期作品,题长款洛神赋。虽然题跋中的大多数字,黄慎在题画过程中都做了很明显的变型,但是通过仔细的对比,依旧可以找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影子,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其是在临写。

表2中黄慎所写“嬉”字,与献之十分相似,很像是在临写;“先”字也很相似,都是空出右侧空间,但黄慎写得更夸大;“和”字黄慎在字形上未做大的变动,只左边“禾”字旁撇画缩短;“言”字也同样选择拉长第一个横画,让第一笔点化靠右;“轻”字,虽然黄慎将右边“坙”字上方简化为两点,但是字形几乎一样;“女”字,弱化了献之倾斜的角度,同时强化了撇画的弯曲程度,但大体形态依旧有很高相似度;最后一个“以”字,除了第二笔提画角度稍微趋平,其他笔画形状、位置几乎都一样。

2.黄慎小楷取法钟繇说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黄慎所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看,黄慎确实擅长小楷、草书,无论单纯的书法作品抑或题画作品,都未见纯行书作品。就黄慎所写小楷的结构与笔法看,确实有钟繇及二王楷书的特征。一种传统观念认为黄慎小楷,单纯取法钟繇,不可否认的是其小楷用笔沉着,结字相较明清时风更宽博,具有魏晋风韵,是以,谢堃判定其“书法钟繇”。钟繇所处的正是隶、楷交替的时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他的小楷带有浓重隶意,体势微扁,点画厚重,笔法清劲,与唐楷有明显区别。而黄慎小楷起收笔处,其虽不及钟繇明显,亦有隶意,这是当时清朝时代性的风格。

表3中“先”、“时”、“以”、“使”、“得”五字与钟繇的相似度极高,但仔细看,会发现黄慎在每个字的细微处都做了变形,比如“先”字刻意将竖弯钩向右拉长,“以”字中撇划也比钟繇夸大,“时”字反而缩短右边“寺”字第三划横划。“得”字也缩短了右边“曰”下方的长横,使”字则更重撇、捺。“阳”字的体式与钟繇极其相似,虽然在造型上,黄慎缩小了右边“易”字上方的“日”,同时也相对夸大了下方的“勿”字。由上表对比可以看出,黄慎善继承且能改变创新,在临习钟繇小楷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表现自己对小楷结构等的审美取向。

由以上三表对比分析,可见黄慎的小楷既吸收了钟繇楷书的高古、质朴,又得二王的秀雅、飘逸,并在此基础上加进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黄慎小楷的艺术特色

黄慎虽然生活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却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家。幼年丧父的黄慎,少年时期就背负生活的重担,学艺卖画养家糊口,多年来迫于生活压力,疲于奔命饱经风霜,直至七八十岁高龄依旧为了生计在外卖画。一生的奔波劳碌并未让黄慎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人们可以说他是迫于生计的压力而笔耕不辍,但是在我看来,他更多的是出于对艺术的热衷。黄慎一生从未试过参加科举,改走仕途,“扬州八怪”中亦不乏做官的如“郑板桥”等,但他一直坚持只做一个画师。

从“子不能诗,一画工耳,能诗,画亦不俗”,到“一笔二笔自潇洒,墨痕不到气穹窿”,又有“横涂直抹气穹窿,不与人间较拙工”,借诗文表达自己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审美思想。从他的题画小楷作品中我们看出,书法无论用笔、用墨都中规中矩地传承古人,而又融入自己的审美追求,每个字、每行每列都安排得十分协调,穿插、掖让得有情有理,丝毫不给人茂密、局促之感,而这正是他想要表现的艺术风貌,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

[2]丘幼宣.一代画圣·黄慎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9.

[3]扬州八怪诗文集·第二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8.endprint

摘 要: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在世时就因诗、书、画名噪大江南北,尤其草书成就颇高,但后世对其书法艺术研究几乎未见。本文结合其生平及传世作品试浅析其小楷风格成因及其书法艺术特色。

关键词: 黄慎 小楷风格 艺术特色

黄慎以擅长草书名世,其独特书法风格的形成,除了对二王、孙过庭、怀素的继承外,亦受益于黄庭坚、祝允明、傅山、王铎等人的影响。然因其时,“外间知之者半以画”,黄慎书名为画名所掩,时至今日,对其书法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少之又少,而研究其小楷风格成因更是几为空白,是以,笔者借由目前可查资料,试图对黄慎小楷风格的成因进行探讨,试弥补目前研究的不足。

一、黄慎小楷的渊源

黄慎小楷传世作品不多,多以题画形式出现。谢堃《春草堂集》记曰:“初至扬郡,仿萧晨、韩范辈工笔人物,书法钟繇……”迮朗亦说:“字亦有钟王遗意。”就目前黄慎传世墨迹中,并未出现其曾经临摹钟繇法帖的记录。所以“书法钟繇”之说,似乎过于武断。《中国方志丛书——扬中从刻》题句“法二王草书”,王已山先生称其诗书“皆有物外趣工草法,师二王,极古劲之致”。只说“草法二王”,却未提及其楷书来源。

就目前所见的黄慎书法作品中,并未出现临习作品。而就所有题画书法、小楷风格看,他应该并未临习过唐楷,或者说,他的审美倾向不在于此。黄慎的楷书,结体较为宽扁,字内空间相较唐楷更疏朗。

1.黄慎小楷取法二王说

(1)丘幼宣先生在《一代画圣——黄慎研究》中说:“(黄慎楷书)其书源出魏、晋钟繇、王羲之……”而黄慎楷书多见于题画,笔者就目前所有可查黄慎绘画作品,按照先后顺序将其题画书法与王羲之的楷书进行比较,以期溯其学书源起。

表1中的“得”、“黄”、“盛”三个字,无论字形、结构与王羲之《黄庭经》中所书相似度极高,几近临写。“中”字结构相似,结体偏扁,只相对加粗了“口”字的竖画。“上”字亦结体相近,但黄慎在题画时加重了所有笔画。“何”字相对其他几个字的相似程度较低,但我们不难看出,黄慎依旧将左边“亻”处理得较短,右边的“可”字向下拉长。

由表1对比可以看出,黄慎彼时楷书还未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无论字的点划、结体、疏密关系都与王羲之楷书极其相似。

2.黄慎取法王献之

黄慎画的《洛神图》,画作未署名,钤印黄盛,为黄慎早期作品,题长款洛神赋。虽然题跋中的大多数字,黄慎在题画过程中都做了很明显的变型,但是通过仔细的对比,依旧可以找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影子,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其是在临写。

表2中黄慎所写“嬉”字,与献之十分相似,很像是在临写;“先”字也很相似,都是空出右侧空间,但黄慎写得更夸大;“和”字黄慎在字形上未做大的变动,只左边“禾”字旁撇画缩短;“言”字也同样选择拉长第一个横画,让第一笔点化靠右;“轻”字,虽然黄慎将右边“坙”字上方简化为两点,但是字形几乎一样;“女”字,弱化了献之倾斜的角度,同时强化了撇画的弯曲程度,但大体形态依旧有很高相似度;最后一个“以”字,除了第二笔提画角度稍微趋平,其他笔画形状、位置几乎都一样。

2.黄慎小楷取法钟繇说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黄慎所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看,黄慎确实擅长小楷、草书,无论单纯的书法作品抑或题画作品,都未见纯行书作品。就黄慎所写小楷的结构与笔法看,确实有钟繇及二王楷书的特征。一种传统观念认为黄慎小楷,单纯取法钟繇,不可否认的是其小楷用笔沉着,结字相较明清时风更宽博,具有魏晋风韵,是以,谢堃判定其“书法钟繇”。钟繇所处的正是隶、楷交替的时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他的小楷带有浓重隶意,体势微扁,点画厚重,笔法清劲,与唐楷有明显区别。而黄慎小楷起收笔处,其虽不及钟繇明显,亦有隶意,这是当时清朝时代性的风格。

表3中“先”、“时”、“以”、“使”、“得”五字与钟繇的相似度极高,但仔细看,会发现黄慎在每个字的细微处都做了变形,比如“先”字刻意将竖弯钩向右拉长,“以”字中撇划也比钟繇夸大,“时”字反而缩短右边“寺”字第三划横划。“得”字也缩短了右边“曰”下方的长横,使”字则更重撇、捺。“阳”字的体式与钟繇极其相似,虽然在造型上,黄慎缩小了右边“易”字上方的“日”,同时也相对夸大了下方的“勿”字。由上表对比可以看出,黄慎善继承且能改变创新,在临习钟繇小楷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表现自己对小楷结构等的审美取向。

由以上三表对比分析,可见黄慎的小楷既吸收了钟繇楷书的高古、质朴,又得二王的秀雅、飘逸,并在此基础上加进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黄慎小楷的艺术特色

黄慎虽然生活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却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家。幼年丧父的黄慎,少年时期就背负生活的重担,学艺卖画养家糊口,多年来迫于生活压力,疲于奔命饱经风霜,直至七八十岁高龄依旧为了生计在外卖画。一生的奔波劳碌并未让黄慎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人们可以说他是迫于生计的压力而笔耕不辍,但是在我看来,他更多的是出于对艺术的热衷。黄慎一生从未试过参加科举,改走仕途,“扬州八怪”中亦不乏做官的如“郑板桥”等,但他一直坚持只做一个画师。

从“子不能诗,一画工耳,能诗,画亦不俗”,到“一笔二笔自潇洒,墨痕不到气穹窿”,又有“横涂直抹气穹窿,不与人间较拙工”,借诗文表达自己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审美思想。从他的题画小楷作品中我们看出,书法无论用笔、用墨都中规中矩地传承古人,而又融入自己的审美追求,每个字、每行每列都安排得十分协调,穿插、掖让得有情有理,丝毫不给人茂密、局促之感,而这正是他想要表现的艺术风貌,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

[2]丘幼宣.一代画圣·黄慎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9.

[3]扬州八怪诗文集·第二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8.endprint

摘 要: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在世时就因诗、书、画名噪大江南北,尤其草书成就颇高,但后世对其书法艺术研究几乎未见。本文结合其生平及传世作品试浅析其小楷风格成因及其书法艺术特色。

关键词: 黄慎 小楷风格 艺术特色

黄慎以擅长草书名世,其独特书法风格的形成,除了对二王、孙过庭、怀素的继承外,亦受益于黄庭坚、祝允明、傅山、王铎等人的影响。然因其时,“外间知之者半以画”,黄慎书名为画名所掩,时至今日,对其书法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少之又少,而研究其小楷风格成因更是几为空白,是以,笔者借由目前可查资料,试图对黄慎小楷风格的成因进行探讨,试弥补目前研究的不足。

一、黄慎小楷的渊源

黄慎小楷传世作品不多,多以题画形式出现。谢堃《春草堂集》记曰:“初至扬郡,仿萧晨、韩范辈工笔人物,书法钟繇……”迮朗亦说:“字亦有钟王遗意。”就目前黄慎传世墨迹中,并未出现其曾经临摹钟繇法帖的记录。所以“书法钟繇”之说,似乎过于武断。《中国方志丛书——扬中从刻》题句“法二王草书”,王已山先生称其诗书“皆有物外趣工草法,师二王,极古劲之致”。只说“草法二王”,却未提及其楷书来源。

就目前所见的黄慎书法作品中,并未出现临习作品。而就所有题画书法、小楷风格看,他应该并未临习过唐楷,或者说,他的审美倾向不在于此。黄慎的楷书,结体较为宽扁,字内空间相较唐楷更疏朗。

1.黄慎小楷取法二王说

(1)丘幼宣先生在《一代画圣——黄慎研究》中说:“(黄慎楷书)其书源出魏、晋钟繇、王羲之……”而黄慎楷书多见于题画,笔者就目前所有可查黄慎绘画作品,按照先后顺序将其题画书法与王羲之的楷书进行比较,以期溯其学书源起。

表1中的“得”、“黄”、“盛”三个字,无论字形、结构与王羲之《黄庭经》中所书相似度极高,几近临写。“中”字结构相似,结体偏扁,只相对加粗了“口”字的竖画。“上”字亦结体相近,但黄慎在题画时加重了所有笔画。“何”字相对其他几个字的相似程度较低,但我们不难看出,黄慎依旧将左边“亻”处理得较短,右边的“可”字向下拉长。

由表1对比可以看出,黄慎彼时楷书还未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无论字的点划、结体、疏密关系都与王羲之楷书极其相似。

2.黄慎取法王献之

黄慎画的《洛神图》,画作未署名,钤印黄盛,为黄慎早期作品,题长款洛神赋。虽然题跋中的大多数字,黄慎在题画过程中都做了很明显的变型,但是通过仔细的对比,依旧可以找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的影子,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其是在临写。

表2中黄慎所写“嬉”字,与献之十分相似,很像是在临写;“先”字也很相似,都是空出右侧空间,但黄慎写得更夸大;“和”字黄慎在字形上未做大的变动,只左边“禾”字旁撇画缩短;“言”字也同样选择拉长第一个横画,让第一笔点化靠右;“轻”字,虽然黄慎将右边“坙”字上方简化为两点,但是字形几乎一样;“女”字,弱化了献之倾斜的角度,同时强化了撇画的弯曲程度,但大体形态依旧有很高相似度;最后一个“以”字,除了第二笔提画角度稍微趋平,其他笔画形状、位置几乎都一样。

2.黄慎小楷取法钟繇说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黄慎所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看,黄慎确实擅长小楷、草书,无论单纯的书法作品抑或题画作品,都未见纯行书作品。就黄慎所写小楷的结构与笔法看,确实有钟繇及二王楷书的特征。一种传统观念认为黄慎小楷,单纯取法钟繇,不可否认的是其小楷用笔沉着,结字相较明清时风更宽博,具有魏晋风韵,是以,谢堃判定其“书法钟繇”。钟繇所处的正是隶、楷交替的时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他的小楷带有浓重隶意,体势微扁,点画厚重,笔法清劲,与唐楷有明显区别。而黄慎小楷起收笔处,其虽不及钟繇明显,亦有隶意,这是当时清朝时代性的风格。

表3中“先”、“时”、“以”、“使”、“得”五字与钟繇的相似度极高,但仔细看,会发现黄慎在每个字的细微处都做了变形,比如“先”字刻意将竖弯钩向右拉长,“以”字中撇划也比钟繇夸大,“时”字反而缩短右边“寺”字第三划横划。“得”字也缩短了右边“曰”下方的长横,使”字则更重撇、捺。“阳”字的体式与钟繇极其相似,虽然在造型上,黄慎缩小了右边“易”字上方的“日”,同时也相对夸大了下方的“勿”字。由上表对比可以看出,黄慎善继承且能改变创新,在临习钟繇小楷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表现自己对小楷结构等的审美取向。

由以上三表对比分析,可见黄慎的小楷既吸收了钟繇楷书的高古、质朴,又得二王的秀雅、飘逸,并在此基础上加进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黄慎小楷的艺术特色

黄慎虽然生活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却出生于一个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家。幼年丧父的黄慎,少年时期就背负生活的重担,学艺卖画养家糊口,多年来迫于生活压力,疲于奔命饱经风霜,直至七八十岁高龄依旧为了生计在外卖画。一生的奔波劳碌并未让黄慎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人们可以说他是迫于生计的压力而笔耕不辍,但是在我看来,他更多的是出于对艺术的热衷。黄慎一生从未试过参加科举,改走仕途,“扬州八怪”中亦不乏做官的如“郑板桥”等,但他一直坚持只做一个画师。

从“子不能诗,一画工耳,能诗,画亦不俗”,到“一笔二笔自潇洒,墨痕不到气穹窿”,又有“横涂直抹气穹窿,不与人间较拙工”,借诗文表达自己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审美思想。从他的题画小楷作品中我们看出,书法无论用笔、用墨都中规中矩地传承古人,而又融入自己的审美追求,每个字、每行每列都安排得十分协调,穿插、掖让得有情有理,丝毫不给人茂密、局促之感,而这正是他想要表现的艺术风貌,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

[2]丘幼宣.一代画圣·黄慎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9.

[3]扬州八怪诗文集·第二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8.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指下云山意无穷 信手写来入化境
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绰号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