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兰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成为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这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正确处理课堂中“教”与“不教”的关系,实现由让学生获得知识论到让其亲历探究过程的转变,让学生由单纯的掌握死知识到学会自主学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问题,从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引导艺术的指导以及知识的迁移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方法;兴趣;艺术信心
我国有一句古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给别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你去帮人解决问题,不如教会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我国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正所谓“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地学习,实现“教师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我想应该是当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让学生获取知識,以为数学就是学生会背几个公式,会做几道应用题就行了,课本与日常生活脱节,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直接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匮乏。而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学习能力,实行课改后,我们的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改变数学教学中的“满堂灌”“一言堂”的现状,应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历探究与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处理好课堂“教”与“不教”的关系,不能只专注于让学生成为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读死书的人,要通过多种活动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实现由让学生获得知识论到让其亲历探究过程的转变。这样,通过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重要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可以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多年,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下面,我以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数学教学中的实例为依托,谈一谈在实践中如何体现“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如何教会学生“打鱼”。
一、预习为先,自研自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较弱一些,他们要想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跟上教师的思路,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否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但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因此听课效率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大胆质疑,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讲新课前,我通常都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当然,学生预习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漫无目的预习,而是带着目的性的预习。预习的时候时候我要求学生要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关键语句、重点概念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如果碰到“拦路虎”——疑惑和不解之处,也要简单地记录下来。预习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比较简单的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能够依据原有的知识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旧知识去推导新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自学看书的效率。而对于难度较大的不经教师先讲解、学生无法看懂的问题,则我会先讲解,再由学生看书。这样,通过课前预习,不仅学生已经对新课有了初步的理解,讲起课来会很轻松,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情况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平台。预习时学生为了更好地去理解新知识,他们往往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一个绝佳的时机,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逐步提高。
二、步步引导,提升能力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上好课、听好课是学好一门课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向课堂要效率。那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怎样使一个班级几十名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都愿意并且乐意参与到课堂上来呢?这就要看教师的引导艺术了。教师要有积极的、恰当的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的引导艺术。
1.明确目的,激起求学欲望
在学习中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1)让学生学习有
目的性,有针对性,不至于盲目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反而是丢了芝麻丢西瓜,什么也没有抓住,(2)学习目的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推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乏味的枯燥的公
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会主动地想办法去学习。
2.情境导入,先声夺人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表现出超常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自主地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从刚上课就开始,一则好的导语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漪老师也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住。”这告诉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只有精心设计,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兴趣。
激起他们的兴趣,“抓住”了学生,对下一步的教学流程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
3.合作探究,互助释疑
想要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要转变以往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教育界有条著名的教育原则:通过集体并在集体中进行教育,说的是要发挥班集体作用。因此,在讲课中我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互相解答彼此的疑惑不解之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各小组的记录员记录下来,提交全班共同讨论,这样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意识都被调动了起来。
4.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学科知识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不是要把现成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研究知识的逻辑结构,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向学生提供一些现象和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观察、操作、思考、讨论、问难、解答、练习、总结、评价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知识能力方面较弱,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懂得独立探索学习的方法,在他们求而不得、困难重重、误入歧途之际正是教师给予其引导、点拨之时,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创新作业,促使实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定律,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作业、反馈练习和测试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也是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重要抓手。利用好这一抓手,不仅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每学完一节、一课或者一个单元后,我都会设置这样一个环节“我是小考官”,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出一两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换做题,自主批改做题的情况,自主检测自己学习效果,通过做题,自主地去查漏补缺。
如,讲表内除法的时候,有学生这样出题,有八棵白菜,要分给小白兔,但是小白兔一直都没有,要怎么分?有学生就说用8÷0,接着,我引出0不能做除数的规定。
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热情,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三、扬长避短,培养信心
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先锋,充足的信心是发挥优势的前提,有信心才能不断促进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根据优势视角理论,我知道培养自觉性的核心是相信人有自我提升和解决能力的潜能,因此从优势出发鼓舞信心,发现、利用和创造有利资源与条件,去完成目的。它强调内因的影响力和对优点的塑造,再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我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非常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发挥优势,让学生展示优点,取长补短,利用有利资源和创造优势环境,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如,我利用个别学生的灵活好动,在课堂中开展各种益智小游戏,学统计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统计方法,我采取自己读短文,学生认真听的方法,当听到一个“一”字,就用笔在纸上打一个“√”,我读完后统计“一”字的个数,到孩子记录的个数与短文中“一”的个数相同为止。这样,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学生很乐意学习。
总而言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坚持。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他们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他们自己去讲,并且科学处理好课前、课堂、课后三者的关系,合理安排三者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机会,真正把学生推向主动地位,使其变成学习的主人,我想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梦寐以求的结果吧。
参考文献:
[1]梁秋莲.小学数学教学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5.
[2]王金战.学习方法揭秘系列[M].数学是怎样学好的:小学版,2010-05.
[3]陈亚明.新课程小学数学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出版社,2005-09.
[4]孔企平.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7.
[5]尹宗禹,张梅玲.和谐合作发展:合作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3-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富阳市洞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