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进行课前复习了吗?

2014-07-18 18:48陈良
新课程·小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所学教材情境

陈良

一、课前复习现状直击

1.教材编排分析

现行教材与原先教材相比较,较大出入之一便是现行教材把一个完整的单元分成若干学段,甚至横跨整个小学阶段进行教学。如此巨大的跨度,不仅给我们教师上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更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记忆力不是特别强的孩子,他们总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们总是不敢确定,这个内容我们是否接触过。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困扰着广大教师。

2.国内小学数学教案集分析

新教材推行至今已经有10来个年头了,合适的课堂导入是教师上公开课的首选,并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的日常课中。但是在翻阅众多小学数学教案集后发现“课前复习旧知”这一板块占到了50%甚至更多的比例,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3.从考试、练习中分析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0不能做除数。虽然这一内容是在四年级下册教材才学习的,但是通过了解发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多次碰到,只是我们老师上课时也忽略了或者只是简单的一句带过。在试卷分析中,笔者结合了整个年级,发现每个班在这一题的错误率基本在30%~50%,课前复习不容忽视。

二、提升课前复习的有效性

1.总领式

使用人教版教材四年多以来,与原先教材相比,体会最深之一是每一板块的编排特点。以立体图形为例,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但直到六年级,学生才又一次接触到圆柱。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对一年级所学,如果长时间没有接触,将逐渐遗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能够大致地对以前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帮助学生找回记忆。

不仅这一内容,在小学阶段,许多内容也都是类似情况,有的内容,甚至涵盖了12册教材。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引探教学式

我们首先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商的变化规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是如何得到积的变化规律的?

生:举例→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商的变化规律”。

师:请大家猜测一下,商的变化规律会和什么有关?

生:被除数和除数。

师:具体是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

师:如何验证?

学生在自己草稿本上列式验证。

引探教学法的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用引探教学法上课,在布置学生初学时,学生会出现第一个疑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到了上课时再学,学生会出现第二个疑问:新的内容我懂了多少?老师的问题我能回答几个?当教学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这一节课,教师打破原先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如何得到的基础上,先请学生猜测,然后进行举例验证。本课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猜测验证的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教师利用了前段时间所学的知识、所学的数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旧知来解决新知,真正做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的知识。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内容探究的方法几乎是相同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复习引导,回忆类似教学内容的研究方法,并应用于新授课中。

3.鋪垫式

在某些课堂中,课前复习可以解决课堂中的一些教学重难点。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中间和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课前复习。

师:在乘法计算中,对于0,你们已经了解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生1:0×任何数=0。

生2:70×90,我们先计算7×9,再在结果后面加2个0。

笔者认为,不管是复习铺垫还是情境创设,最终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二是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三是生成数学问题。于是我们倡导的是“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整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摒弃彼此孤立,同时出现在一节课上。现在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一直倡导情境教学,课堂上,有时候创设的情境真的不是很恰当,就是为了有这样一个环节。看来我们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模式而故意做作了。哪种更适合课堂,我们就选择哪一种,要考虑到它的实效性,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本节课中,看似简单的几句关于0在乘法计算中的特殊之处的复习,却已经为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课前复习中已经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看似简单的几句,不需花费我们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复习,却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三、提升课前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1.宏观调控

教材是我们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教学内容经过变动以后,很多初次接触教材的教师感到不适应。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什么时候学的?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小学阶段所有的教材,了解每一册教材,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这样有助于我们宏观调控,紧抓教学重点。

2.灵活取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在按照教材上课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自己的想法。在宏观调控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前复习的内容,更好地服务新课,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知。

破而后立,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只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采用合理的手段重新拼组,不就可以解决现行教材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吗?不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吗?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上蒋小学)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所学教材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非所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