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琼兰
摘 要: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小学教师必须巧施法宝,让学生“学”趣横生: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巧设读法,读出韵味;巧创问境,调动思维;巧置表演,感悟乐趣。
关键词:兴趣;导入;表演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学”趣横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孩子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了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讲新课之前要讲究导入的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增强教学吸引力。教学中,我采用讲故事、留悬念、猜谜语、看演示等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导入新课,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使每堂课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不是成功的一半吗?如教学《太阳》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课前预习,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导入新课时,我先讲个故事:前几天,我听到两个小朋友在谈话,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最近看见一个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他决定长大后要登上太阳。故事剛讲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议论纷纷。问其何因,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老师,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又非常热,像个大火球,这位小朋友永远也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在笑声中,孩子们体会到太阳的特点。又如《观潮》一课,我用电教媒体来直接导入。先让孩子们观看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录像,再配以语言讲解来进入,在孩子们对课文有了具体感受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再如在讲《绿色千岛湖》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喝过“农夫山泉”吗?你知道“农夫山泉”的水取自哪里吗?“农夫山泉”的水全部取自于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让我们一起去绿色千岛湖看一看吧!这样一番话,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反响,为他们学习新知开启了思路、创设氛围、激发动机,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孩子们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探索精神。
二、巧设读法,读出韵味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理解语言文字,进行语感训练的必要环节。因此我们应着眼于朗读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中,可以采用指名读、小组竞赛读、自由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给每个学生读的机会,灵活地诱导学生通过读的训练。由理解词句到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可以说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朗读诗歌、寓言、文言文这类文章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反复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绘声绘色地把课文通读一遍,就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诱导他们进入角色,使其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人和事物的具体形象以及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讲《郑人买履》这一课时,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到文中的寓意。教学古诗《马诗》,在学生掌握正确读音、轻重音、语速语调、节拍停顿时,组织学生齐声朗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并从中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读是外在的吸收,如果学生把握住各种语气,有感情地把文章朗读下来,那么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有一半以上的程度了。
三、巧创问境,调动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问是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让学生发问,说明他对新知识有了思考,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从心理角度看,问题和疑惑既是学生求知识的兴奋点,又是教师诱导学生的良机。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生“疑”,积极创造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好奇之火。在教学中,我经常留有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以“谁的问题最有质量”,鼓励学生发问,从而养成学生敢问的习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些问题可能超出了教学要求,教师应先明确表示肯定,告诉他们等以后再研究。有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回答不了,可以对他们说:“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道理,大家可以回去想一想,下次我们再来讨论。”不要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不耐烦或含糊其辞,避免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发问的乐趣。
四、巧置表演,感悟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表演,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由于小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我,特别是参加演出。童话、寓言、小话剧大都声情并茂,适宜表演,所以在学生通过读、想、议,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后,组织表演就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角色受到课文思想内容的熏陶,进一步理解文章含意。如表演《自相矛盾》时,我让学生想象叫卖的情境,自己找道具进行表演。一个同学找来一顶草帽当盾,又找来一根伞柄当矛,他那夸口叫卖的动作以及被问得哑口无言的窘态,把所有的同学都逗笑了。这种在笑声中学到的知识无疑是深刻的、牢固的。又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个小话剧时,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再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廉颇,一个扮蔺相如,一个扮演韩勃,另一个扮演李廷,学生自导自演,兴趣极浓,将廉颇、蔺相如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表演得生动逼真。通过演一演,学生对廉颇知错能改以及蔺相如心胸宽阔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的导、问、读、演等方式,旨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求知欲旺盛了,那么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了。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岭东山小学)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