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春
新课程标准从不同的侧面强调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能够探究其所以然,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要改变授之以鱼的教学做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释疑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让学生学会课前阅读教材,奠定学习基础
数学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源泉。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自学教材时能够进行严谨的分析、综合,能够理清关系及顺利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自学数学教材首先要建立在获得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读懂材料,从而弄清题意,形成清晰的表象。特别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文字题时,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就无法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更不能挖掘出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所以教师应开展一些指导阅读数学教材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以下环节:(1)让学生对当节学习内容进行粗略阅读,可以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要求他们在几分钟之内粗略地将教材阅读够一遍,并能够对当节课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解读。并让他们找出当节课要学习的重点,让他们在系统学习之前,对当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避免学生整节课都不知道在学什么的情况。(2)让学生对当节学习内容进行细致阅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和把握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学习方法,让学生品味领会,逐步训练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要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变观念、换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而非灌输。要学会采用提前设置问题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进行探究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进行独立演算、进行合作讨论及深入探究。这就要求在设置问题时,不能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该还学生自主权,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让学生对问题答案进行反思,质疑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给学生证明自己的时间和平台。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当老师。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为了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都认真地对教材进行了研究,并对教材的难点和重点有了全面把握。充分做到了嘴动、手动、脑动,极大地挖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潜能,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高效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反思
学而时习之。这就要求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材,弄懂所讲内容,还要多做对应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才不会出现“一听都懂、一做就错”的局面。教师不要改变过去的习题布置方式,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适当地布置作业,作业题型的搭配要合理,难度要适中,就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基本的知识,还要能够让他们在习题中得到拔高。具体可以设计成为概念理解题—基本计算题—分析证明题—拔高题等这样一种阶梯式的形式。不能搞题海战术,让学生陷入低效练习的境地。要让学生在做题中完全消化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并让他们准备错题集,对做错的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做到及时反思。
四、注重自测自评,完善知识结构
自测与自评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完成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这里既要使学生享受到获取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要使学生发现有待努力之处。在一节课后的末尾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经常性地进行这样的自测与评价,有效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同样,当一章学完后,也要求学生作出总结,归纳出本章的要点,立足于教材,让学生由局部认识整体,由特殊认识一般,从本质上把握其内在联系,抓住共性,总结知识规律,掌握规律,用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举一反三,解决数学中的疑难,从而在自学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做到认认真真教学,学生要做到扎扎实实学习,教师要放手、学生要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 甘肃酒泉中学)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