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文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设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功效,在课堂上我首先坚决的抛弃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因人而异的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边讲边练,精讲精练”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比解题速度,比解题的准确性,比解题方法的好坏等等。其次,在课堂上我结合教材安排,分散学生学有困难的内容,把它们分解成几个层次的内容,低起点,小步子,循序渐进,逐步解决,化大题为小题,各个击破,力求化难为易的目的,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量,60%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基本题即可,有时课堂上完成了的,课后就不再布置作业。而对于40%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稍难的习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机会,成绩更加优秀,多数学生也不至于负担过重,使全体学生都各有所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二、结合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很多学生都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只要能加减乘除就可以了,数学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无实际用处,因此往往放松对数学的学习,而事实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课题,比如,在教学《合情推理》,谈到歌德巴赫猜想时,可将我国大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到“1+1”这一伟大成就。这样的再现,会使学生的学习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在教学“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时,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拿一根定长的铁丝,要求他们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或扇形。另外,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提高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困生加强“三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求函数的值域问题,要求优生熟练掌握分离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图像法、函数单调性法、均值不等式法、反函数的定义域法等,要求中等生重点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函数单调性法、反函数的定义域法等,而学有所困生只要求重点掌握配方法、换元法、函数单调性法等等。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渴望真情和爱,有着特强的表现欲和成功欲,尤其是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是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但此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往往极不稳定,遇到困难时兴趣就可能荡然无存,这时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会影响班级整体学习兴趣的稳定。所以我在教学中善于“以情动人,以爱动心”,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都一样的关心,尤其热心帮助中等生,在学习上采取个别辅导,逐题点拨,谈心交流思想,扫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轻装上阵,在课堂上,适当向他们提较简单的问题,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无疑会使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持久地保持稳定,而中等生表现得较为敏感,即使答错了,也以鼓励的口吻说:“比以前进步了,希望更加努力。”每次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一定要找班级排后十位的了解情况,多表扬,少批评,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真切感觉到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段,营造出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环境或情境的创造,一种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
直观性教学使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指数函数》时,先在屏幕上出现了辽阔的草原上有一只兔子,兔子摆动着耳朵。同时话筒提示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兔子的繁殖过程,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然后我轻轻地点了一下鼠标,出现了两只,再点一下出现了四只……这样继续下去,最后话筒提示,结果怎样?学生饶有兴趣的回答兔子将成倍增长。在学生考虑问题的同时,教师板书这节课的课题。软件的演示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动力系统,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又如,在教学“三角函数图像变换”时,运用软件直观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容易的理解三角函数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再讲到函数的周期时,教师轻轻地用鼠标点了一下屏幕中的日历,便传出悦耳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呈现出动画演示:中间的日历翻动起来,随着日历一页一页地翻动,周围的星期几也同时对应闪烁,也就出现了日历不断的翻页变化,一个星期的七天,不断重复出现,学生饶有兴趣地观察这种循环现象,体验周期的含义。很快便能理解并完整地表述这种函数关系,可见,声像渲染,直观形象的情景演示,有利于学生建立深刻的表象,从而使学生获取解题思路与方法。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当然,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单位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誗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