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曼霞
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篇章特点与考点效度研究
董曼霞
本文以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的篇章和试题为对象,对其进行历时分析,旨在了解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的篇章特点和考点效度。研究结果表明:高考完形填空试题的选文体裁较广,题材体现了真实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篇章长度基本符合大纲要求,难度较适中;考点层次分布较合理,基本符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具有较高的考点效度。同时,文章也发现完形填空试题在命题方面存在以下不足:篇章题材范围较窄;考点因素过于集中在意义因素;对词类的考查过多注重实词。据此,本文尝试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篇章特点;考点效度
完形填空(cloze)是由语言学家泰勒(W.L. Taylor)于 1953年在《完形程序》(The Cloze Procedure)中提出的。它以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完形概念为基础,注重语言综合能力的考查,[1]创建之初主要用于测试母语文章的可读性和受试的阅读理解能力,后来被用来测试学生外语或二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2]完型填空测试根据删词方式和填空方式划分为12种[3],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选择性完形填空,该题型不但能检测考生的综合英语能力,而且评分客观,一直备受英语教师和命题人员的青睐,几乎成了大规模考试普遍采用的题型,如高考英语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等。
完形填空题型自从1987年引入我国英语高考以来,因其所占分值的比重较大(约20%),受到了师生的普遍重视,一些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笔者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为篇名在CNKI上对1994~2013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检索出有关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研究论文36篇,平均每年不足两篇,说明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研究还很不足。这点印证了国内语言测试著名学者李晓菊教授的说法,她认为在国内的英语考试中完形填空题型使用频率最高,对此进行的研究却很少,国外情况则完全相反。[4]毛延生和张建丽通过检索1979年至2006年间在CNKI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即国内对完形填空的研究很匮乏。[5]从有关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研究的内容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涉及了以下几方面:(1)效度研究;[6][7][8](2)应试策略与解题技巧研究;[9][10][11](3)难度分析;[12](4)发展述评;[13](5)不同地区完形填空结构题型的比较。[14]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有关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以提高学生分数的应试型研究较多,占了近总数的80%,依据相关理论对考试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命题和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的极少;(2)针对完形填空考点进行研究的较多,有关完形填空的篇章特点却极少被关注;(3)多数分析依据研究者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缺乏科学理论框架作指导。亓鲁霞研究了高考的反拨效应并提出:高考作为一种高风险考试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15]因此,对高考本身进行研究不但能进一步完善考试,还能为高中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并促进以后的教学。
由于教育部对高考实行了“国家统考,分省(市)命题”的举措,很多省市先后实施了自主命题,到2013年为止,全国已有17个省市实施自主命题。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加上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新课标卷,每年全国有近20套高考英语试卷。考虑试卷数量较多,笔者没有对所有试卷进行全面分析,而是以目前使用群体较广的全国卷Ⅱ为例进行历时分析,以了解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并尝试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分析框架
辜向东、党菲菲依据国内外有关完形填空测试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分析框架。该框架分为篇章特点(体裁、题材、文章词数、设空间距)和考点效度(考点层次、焦点因素、考查项目)两个层面,共七个分析项目,[16]能较全面反映完形填空测试的各要素,为其他同类分析或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参考。不过,该框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篇章特点的描述不够全面,完形填空是针对一篇相对完整的篇章对其进行挖空设计考点,因此篇章难度是命题人在选材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其次,各层面分析项目的分类不够明确,如设空间距究竟是属于篇章特点,还是属于考点效度。笔者认为,完形填空测试设空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利用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社会知识补全被删掉的词或短语的能力,设空间距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完形填空试题的难度和效度,因此,设空间距不应属于篇章特点而应归属于考点效度。
为更好地指导本文分析,在参考辜向东、党菲菲完形填空的分析框架基础上,依据完形填空测试的命题特点,结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对完形填空测试的要求,笔者对辜向东、党菲菲的分析框架进行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分析框架同样包括篇章特点和考点效度。本文中的篇章是指意思和结构相对完整的短文或文章,其特点一般包括体裁和题材。此外,篇章的难度与长度也是篇章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点效度”是李筱菊教授1997年针对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类题所提出的一个具有创见性的概念。[17]完形填空题的考点效度是对完形填空题在考点删除的合理性方面提出的效度要求。[18]我国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采用的是合理删词选择型完型填空题,这种题型限制受试选词的随意性,有利于评分,提高了试题的评分信度,但影响了试题的效度。在高考完形填空题其他效度不好操作的情况下,考点效度分析几乎成为了对完形填空试题质量检验的唯一手段。[19]完形填空的考点效度通常与设空间距、考点层次、考点因素以及空格词类有关。改进后的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该框架不仅适用于当前研究,对其他英语考试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和研究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表1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分析项目
(二)分析方法
鉴于分析过程中一些分类标准较主观,为确保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正式分析前,两名研究者就分析框架中各项目的分析标准反复进行了讨论。之后,各研究者根据分析框架对所有项目先独立进行分析,分析中不一致的项目两名研究者进一步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分析完成后,研究者采用SPSS19.0软件计算了其结果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2,分析中不一致的项目由两名研究者进一步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
(一)篇章特点
篇章特点包括篇章体裁、篇章题材、篇章长度、篇章难度四个方面。
1.篇章体裁
篇章体裁一般分为即记叙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和议论文(argumentation)。记叙文是记叙一件事件;描写文是对观察到的人和物进行描述;说明文主要对某一事物和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议论文主要采用论证和说理的方法使人信服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等。丁往道指出:纯粹的描写文很少,描写文通常和记叙文一起使用。[20]因此,本文分析时如既有描写又有记叙的篇章均归为记叙文。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题的篇章体裁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体裁分布(%)
图1表明: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篇章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占了总数的80%,描写文和议论文各占10%。记叙文通俗易懂,内容较完整,情节生动曲折,可读性强,容易引人入胜,能激发高中生的阅读兴趣。记叙文是传承生活经验的载体,其描述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存在高度对应,人们在阅读记叙文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加工并且建构丰富的文本表征。[21]因此,在历年考试中记叙文占较大比重是应该的。说明文和议论文也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如说明文主要以向读者传播知识为目的,通过客观平实的介绍和解说使人们对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和功用等有所了解或认识,对说明文的考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议论文往往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阐述事物的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明作者的见解或主张,对议论文的考查有助于培养考生的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各种体裁的文章均有其特点和功能,在考试中,适当突出记叙文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考查。
2.篇章题材
就题材而言,《考试大纲》规定考生要能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22]《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应掌握的24个话题进行了描述,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个人旅行、科普知识和现代技术、历史地理等。[23]根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描述,笔者对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题的篇章题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题材分布(%)
分析发现,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题材呈现如下特点。
(1)题材涵盖面较窄,仅涉及个人经历、人物故事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的话题,并以个人经历为主,占了总数的50%,其次日常生活占了30%,人物故事为20%。个人经历主要指作者本人在生活或情感方面所经历的事情;人物故事指作者介绍和记叙其他人物的故事和经历;日常生活是指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现象与事件。这三方面的话题对考生都很熟悉,在考试时有利于激活考生头脑中的图式并调动其背景知识或情感态度。然而,理想的话题应当具有普遍可接受性,对考生既不能太生僻,又不能太熟悉。[24]一定程度的不熟悉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几乎所有完形填空题材体现了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是指特定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使用语境中任务特征的一致性程度,[25]即考生在考试中涉及的任务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较为熟悉甚至有亲身经历的话题。这样的话题所包含的信息或背景知识为大多数考生所熟悉,读起来具有真实感,考生容易进入状态,也容易激发考生的兴趣。如2011年完形填空文章谈论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疲劳经常会在公共汽车上、火车上、上课期间甚至驾车时睡觉这一现象,考生对此很熟悉,甚至有亲身经历。
(3)完形填空短文极具思想性和教育性。完形填空短文用词虽然浅显,但发人深省,富有哲理,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查与思想、情感启迪融合在一起。如2009年完形填空谈及作者在父亲最喜欢的格言“去尝试!”的指引下,通过激励自己不断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2013年卷记叙了Michael Greenberg在冬天给路人发手套的故事,虽只是一双手套却在别人需要时给予了帮助和关爱,同时自己也感到快乐。
3.篇章长度
有关完形填空题的篇章长度,学界有不同的观点。Alderson提出文章的长度在150至350词为宜;[26]刘润清和韩宝成也提到作为阅读理解的材料应控制在200字至500字左右,中等以上的测试中300字左右最为理想。[27]笔者认为,完形填空文章的长度多长为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层次以及设置空格的数量,不应是绝对的,如中级英语学习者200~300词为宜,高级英语学习者文章长度还可适当增加。2013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新课标)明确说明,文章长度在200~250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28]本文分析主要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
图3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篇章长度(单位:词)①
图3显示,2004~2013年完形填空的篇章长度呈小幅波动,其中2006年处于最低点,仅212词,2007年有较大幅度上升,此后四年保持了平缓的趋势,但2011年又有所下降。再从完形填空篇章具体长度看,10年中有6个年份的完形填空长度在200~250词之间,多数年份在250词左右波动,基本符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200~250词要求。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卷的篇章长度最短,为212词,而最长的篇章长度是2010年卷,达266词,两篇文章长度相差54词,在答题时间相同的情况下,2010年卷无疑比2006年卷对考生要求高。因此,在以后篇章选择中除了达到《考试大纲》规定的阅读文章总长度要求外,各年份之间的文章长度也应保持较好的平衡。
4.篇章难度
文章的选择应具有恰当的难度水平。篇章本身的难度会影响完形测试的难度,太难的篇章会影响所有学生的答题表现,从而导致区分度过低。[29]评价篇章难度的指标有很多,易读度(指语言材料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被认为是一项比较理想的评估指标。许多学者为评估文章的易读度做了大量的努力,并制定出一些计算易读度的公式,例如SMOGindex,Fryreadability,theFlesch formula。当前被广泛使用的易读度公式是Flesch formula。本文运用Microsoftword里的工具计算出Flesh易读度数值,并参考Flesh易读度参考量表对完形填空的篇章进行分析。
图4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易读度情况
表2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易读度分布
图4表明,总体上来看,2004~2013年完形填空文章的易读度比较平衡,基本都在70左右上下波动,没有出现大的起伏,其中最低值为63.4,最高值为80.6。
再从近十年完形填空篇章易读度分布情况看,易读度分数60~70的占20%,根据易读度参考量表,这一范围的易读度分数被描述为“标准”,相当于美国七、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美国成年人中具有这一阅读水平的占75%;易读度分数70~80的占了总数的70%,易读度分数描述为“较容易”,相当于美国6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美国成年人中具有这一阅读水平的占80%;易读度分数80~90的则被描述为“容易”,占了总数的10%。表2说明,多数完形填空篇章处于“较容易”的难度范围。
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文章的易读度分数是否合理?董曼霞对高考英语全国卷75篇阅读文章易读度进行了统计,得出绝大多数阅读理解文章易读度分数基本在60左右。[30]通过对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易读度分数的比较,笔者发现,完形填空文章的易读度分数普遍高于阅读理解。根据易读度参考量表,数值越大越简单,数值越小越难。[31]这意味着,全国卷完形填空的整体难度低于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测试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及相关知识将删词补充完整,针对同一篇阅读文章而言,完形填空信息残缺,考生完成时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完形填空选材难度比阅读理解稍小是情理之中的。尽管这个易读度公式主要是为英语作为母语,而不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设计的,但易读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试卷的命题或者材料难度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32]
(二)考点效度
对考点效度的分析涉及设空间距、考点层次、考点因素和空格词类四个方面。
1.设空间距
完形测试的考点通过对短文删词设空而成,设空密度即设空间距直接影响文章的难度。设空密度高,句子的意义破碎,读者难以完成句子的阅读,试题给学生的线索就少,线索越少,测试难度就越高。[33]完形填空文章设空间距究竟多大为宜?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李筱菊认为设空之间距离不少于3个单词;[34]Henning则认为删词比例一般在5到10词之间不等;[35]舒运祥提出文章的首尾一、二句不留空格,空格间隔一般不少于4个单词,平均间隔字数不超过11个单词;[36]邹申和杨任明指出,完形填空一般间距在5~7词,少于5词句子支离破碎不易于考生对短文的理解,过长降低了难度达不到完形测试的目的。[37]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完形填空的设空间距最小应不低于3词,平均间距在11词左右最合理。
表3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设空间距(单位:词)
由表3所见,首先,从完形填空首句看,所有年份的完形填空首句均未删词,符合了一些学者提出完形填空首句不宜设空的观点。首句通常是文章的主题句,可以引导考生进入语境,了解文章大意,给考生提供思路,便于考生答题。其次,最大间距基本都在25词左右,2004年卷却达到了38词。有关设空最大间距目前虽没有明确的要求,不过在规定文章总长度情况下,最大间距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空格间距,从而影响整篇文章的设空间距,而且间距过大留给考生的信息过多,达不到完形测试的要求。再次,最小间距绝大多数都在3~5词的范围,较好地符合了有关完形填空最小间距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卷的最小间距仅有1词,设空间距过小,提供给考生的冗余信息不足将会影响考生作答。最后,就各年份平均间距来看,多数年份超过12词,略大于一些学者提出的不超过11词的观点。
2.考点层次
完形填空试题的命制蕴含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考点层次,它是指受试在答题时,需要考虑多广的上下文信息及多少长时记忆中的信息。[38]考点层次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语篇层次。[39]单词层次一般只需看单词就知道填什么词;词组层次通过看空缺前、后的词便能决定填什么;句子层次指根据句内提供的情景与信息决定应填写的词;语篇层次指从句际或语篇层次上确定要填写的词。Mauranen发现空格完成所需的信息量是影响完形测试难度的重要因素,他认为需要依据上下文的信息来完成的空格的难度显然大于仅需通过理解句意就能完成的空格的难度。[40]换句话说,考点层次越高,要求的信息量或受试的能力也越高,其难度相对也越大。在短文完形填空中基本不会涉及单词层次,因此,本文对考点层次的分析不包括单词层次。
表4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考点层次分布(%)
表4数据显示,整体上来看,完形填空题注重对语篇层次的考查,绝大多数篇章对语篇层次的考查都超过50%,其次是句子层次,词组层次所占比重最小。这说明,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注重对上下文乃至全篇理解的考查,绝大多数题目需要考生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及上下文语境才能作答,反映了完形填空“突出语篇”的命题思路。
然而,笔者也发现对完形填空各层次的考查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如有的篇章对篇章层次考查达70%,而有的仅35%,对词组层次的考查6个年份各占5%,4个年份考试中没有涉及。不同层次的题目在完形测试中的作用和难度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层次题目的合理考查不仅有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增强题目的区分度,把不同层次水平的考生区分开。因此,建议命题时尽量保持各年份考点层次的大致平衡以及试卷中不同层次题目的合理分布。
3.考点因素
完形填空试题中每个考点都有其侧重考查的因素,即考点因素,李筱菊将其称为焦点因素。[41]考点因素一般分为三个范畴:意义因素、语法因素、惯用搭配因素。[42]2013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新课标)中把完形填空规定为英语知识运用的基本题型之一,[43]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法、词汇知识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完形填空题的特点,笔者对考点因素的分类进行了调整,将其分为意义因素、语法因素、词汇因素。意义因素涉及对句子及篇章的理解,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语法因素考查考生高中阶段学过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非谓语动词、比较级、最高级、虚拟语气、各种从句等;词汇因素考查考生依据语境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一般包括音近形异、形近义异、近义词辨析或固定搭配等。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考点因素分布如表5所示。
表5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考点因素分布(%)
选择题的考点应明确,一个题一般只考一个考点。[44]从考点设计是否明确来看,除了2005年卷第50题②“A.was to beat;B.was dealing with;C. wastomeet;D.waslookingfor”考查了意义因素和语法因素,其他试题均只考了一个因素,考点明确。
从考点因素分布看,近十年来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对意义因素的考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6年卷、2008年卷和2011年卷为95%,其他7年均为100%即全部考查了意义因素,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的题目没有涉及。这说明,每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试题都相当注重对情景意义的考查和篇章的理解,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极少涉及甚至被忽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若只考查意义因素则没有达到完形填空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违背了完形填空题的初衷。因此,建议完形填空题的命制在考点设计方面应以意义因素为主,同时适当覆盖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以发挥完形填空题型的优势。
4.空格词类
依据词的特征空格可以划分为语义空格和功能空格。[45]语义空格是指空格设置以考查意义为目的,实词通常具有此功能。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代词。功能空格是指空格设置以考查功能词为目的。功能词也指虚词,包括连词、代词、介词。[46]笔者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把一些词组和短语根据其意义和功能分别归入相应词类中,如以动词意义为主、与动词功能相似的动词词组和短语均归入动词。
表6 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空格词类分布(%)
表6的数据表明,完形填空空格词类体现了“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的特点:实词考查比重很大,均占90%以上,有的年份占了100%;虚词比重很小,2004年卷、2006年卷、2007年卷、2012年卷各占了10%,2005年卷、2008年卷仅占5%,有4个年份全部考查实词而没有涉及虚词。试题考点多设实词是因为实词可以在意义上进行更多的考查,能够引导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考试效度。然而,虚词影响语言结构,对文章的理解也很重要,如虚词中的连词,可以考查学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虚词中的介词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些固定表达的掌握。完形填空试题的空格设计中,词性会影响完形填空的难度。通过分析笔者还发现,对于选择性完形测试,功能空格(即虚词)更难,功能词较之实词更难以学习和掌握,因为功能词的意义更抽象,理解深度要求更高,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47]笔者以为,完形填空中适当涉及虚词既可以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可通过虚词的考查调节考题难度、增加完形填空的区分度从而提供其分数解释的效度。
通过对2004~201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的历时分析,笔者得出如下两个结论。(1)篇章特点方面,完形填空试题的选文体裁较广,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并以记叙文为主;题材涵盖人物故事、个人经历和日常生活,话题体现真实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篇章长度基本符合大纲要求;篇章难度较适中。(2)考点效度方面,高考完形填空试题的考点层次分布较合理;考点因素以意义因素为主;空格词类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与此同时,十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语篇的题材范围较窄;一些年份设空间距不太合理;考点因素过于集中在意义因素,对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的考查极少涉及;对词类的考查过多注重实词,而忽略了虚词作用,等等。
鉴于上述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完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命制并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针对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命制
(1)适当拓宽题材的广泛性。十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文章仅涉及个人经历、人物故事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的话题,话题范围过窄,不利于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广泛阅读,也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增加了押题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完形填空文章的题材范围更广一些,可以拓宽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与文化、民风民俗、人与自然、科普知识等。
(2)合理设置设空间距。分析发现,有的试卷中的最小设空间距过小,最大设空间距过大,总体平均设空间距略大。设空间距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完形填空题的难度,因此,命题人员在试题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各种设空间距,使得设空间距更加合理。
(3)考点因素以意义因素为主,同时适当注重对其他因素的考查。分析显示,十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都较多地注重意义因素的考查,忽略了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这样既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违背了完形填空题的宗旨。因此,建议命题人员在考虑考点因素时,应注意以意义因素为主,同时适当注重对其他因素的考查。
(4)词类考查时以实词为主,适当增加对虚词的考查。实词注重意义的传达,虚词影响语言的结构和逻辑。实词和虚词在篇章中的作用均不可忽视。为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命题人员在注重对实词考查的同时也应兼顾对虚词的考查。
(二)针对高中英语教学
(1)广泛涉猎各种体裁和题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十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体裁较广,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不同体裁的文章风格各有不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涉猎各种体裁,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各种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2)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提高篇章理解能力,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十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对篇章层次的考查几乎占据了所有考点的一半以上。而篇章层次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把握以及对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对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高考完形填空所选的短文绝大部分都取材于原版英文,期间渗透着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风俗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顺畅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是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型。《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和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48]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功的训练,为他们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①文章总词数包括了被删除词,文章中的汉字注释不计入总词数。
②由于2005年卷第50题考查了意义因素和语法因素,笔者分别进行了统计,因此会出现此题百分比超过100%的情况。
[1][26]Alderson,J.C.AssessingReading[M]. 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
[2]Alderson,J.C.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 performanceonclozetests[J].LanguageLearning,1980(30): 59~76.
[3][4][17][34][39][41]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毛延生,张建丽.国内完形填空研究20年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2):55~61.
[6]周长银.98年考英语完形镇空题的考点效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4):32~34.
[7][18][19]聂建中,赵秀红.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考点效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54~56.
[8]张青云.北京市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效度分析[J].语文学刊,2013(2):102~103,139.
[9]许沪霞.英语高考完形填空的应试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6):100~102.
[10]熊进道.优化思维训练—做好高考完形填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3~135.
[11]张静.高考完形填空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之我见[J].疯狂英语,2011(3):51~53.
[12]顾吉斌.2010~2012年高考英语湖南卷完形填空题难度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4):48~52.
[13]宋卫民,傅艺.我国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回顾与审思[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6):50~53.
[14]宋卫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题型结构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考试,2012(5):45~50.
[15]亓鲁霞.意愿与现实:中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6][42]辜向东,党菲菲.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完形填空试题共时与历时分析[D].辜向东.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共时与历时研究[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47~64.
[20]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1]伍丽梅,莫雷.说明文阅读中因果序列的表征[J].心理学报,2012(1):63~75.
[2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3][28][43][48]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32][33]杨惠中,Weir,C.J.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5]Bachman,L.F.&Palmer A.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
[27]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G632.474
A
1674-1536(2014)08-0057-08
本文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考英语试卷内容效度历时研究”(08CYY013)和重庆市招生考试科学研究专设课题“重庆市英语高考模式与新课标对接研究”(090001)的资助。
董曼霞/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外语教育学。(上海 20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