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平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氏族时代就构建了独特的管理方式。孔子敬仰的尧、舜、禹之所以被人们传颂就是因为他们顺应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来管理教化民众,成为中国几千年来被传颂效仿的最杰出的管理者。传说在尧的管理下,人们一边劳作,一边唱着《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表达了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尧帝的《击壤歌》唱出的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每个被管理者都能做到自动自发而感觉不到管理者的存在,并且每个被管理者都是幸福的。
中国人把天对人类的管理思考总结,应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管理中去。这些在洪荒时期便播种在中国人身上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今天也难以改变。中国自古的管理者一直顺应这个文化基因来进行管理,否则不但达不到管理目的,甚至还会自取灭亡。秦始皇企图用杀戮和烈火来消灭积淀的思想文化,用自己的方式来独断管理,却落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之后几乎每代皇帝都会在诏书中再三提到唐虞之治,表示自己不敢丢弃祖先传统于不顾。直到清代,统治者自知为外族,更加尊重效仿中原文化,以此来治理国家。民族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这个天的管理法则被中国的伟大哲学家老子定义为无为而治。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似乎感觉管理者每日无为,无欲无言,但是因为他的管理,世间和谐自然,人民每日安居生活,因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的常态,根本想不到有管理者在进行管理。
尧帝的《击壤歌》被老子智慧的总结为无为而治。它为中国人指明了一条管理最根本的道路。在竞争得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商场,管理者最好的就是回归自我,保持人格独立,明白一切都在不停地转化,最自然、最朴素的管理方式,也许就是最长久的方法。
我们不能否认,近一百年中国学习运用的更多是西方式管理,对中国传统的国学智慧反思和整理的非常之少。中国的传统管理,往往被作为封建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加以批判,作为孔孟之道受到粗暴的伤害。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被看做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手段而被鄙弃,近代曾经辉煌的儒商被看作一个历史悲剧而尘封,一批又一批的政府官员与企业领导出国学习,回来便都大刀阔斧地根据西方模式和经验进行改革,对于自己的老祖宗不屑一顾。
而现在许多问题正在慢慢显露,经济发展中忽视了人的存在,盲目追求冰冷的GDP和经济效益数字,自然环境沦为牺牲品,社会中不均衡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幸福感越来越低。中国企业的寿命之短也是近年来被普遍关注的现实,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为2.5年,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每天全国都有成千上万家企业倒闭。以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来看,盲目推行西方管理经验必然是不明智的。我们全然不顾老祖宗留下的管理智慧,而一味地去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必然会舍本求末,必然会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紧张,必然会对自然和环境造成污染。我们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要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重视自己的国学遗产。
尧帝的《击壤歌》,就像一泓清泉,让人们看到管理的最终目的和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何由躁转静,从最根本的地方开始思考生命,我们要从古代智慧中感悟管理哲学的意义,用此来引领现代文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