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遣策饮食器具类名物词语研究

2014-07-18 11:55陈顺容
淄博师专论丛 2014年3期
关键词:名物食器马王堆

陈顺容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北碚 400715)

语言文学研究

马王堆汉墓遣策饮食器具类名物词语研究

陈顺容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北碚 400715)

马王堆汉墓遣策是对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和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的总称。在这批遣策中有一部分内容与饮食器具有关。本文仅对其中的有关词语进行整理,从词源义和词语义的角度分析来探讨饮食器具类名物词语的意义,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这些饮食器具。

遣策;饮食器具;词语

饮食器具在马王堆汉墓遣策中种类繁多,形制多样。从盛装、取食、饮用类餐具到置放餐具的几案一应俱全。饮食器具类词语在马王堆一、三号汉墓遣策中共出现12个,包括盛装类餐具(笥、卑虒、检、平般、食般、大般、沐般、圩)、进食类餐具(鈚、勺)、几案类(变几、其末)三类。这些饮食器具类名物词语各类别出现的数量很不均衡,其中进食类餐具和几案类出现的最少,而盛装类餐具出现了8个,是这三类中出现最多的。其中盛装类餐具中的“笥”出现频率最高,出现了68次。

这12个名物词语中,单音节名物词语有7个,双音节名物词语有5个,无多音节的名物词语。其中“笥、卑虒、圩”等称谓,今天已经不使用了。双音节结构类型,大都是在中心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构成定中结构。

一、盛装类餐具

盛装类有8个名物词语,共出现109次,其中“笥”和“检”出现频率高,“笥”出现68次 ,“检”出现18次。盛装类名物词语单音节词3个,双音节词5个,没有出现多音节词语。

盛装类名物词语及其出处如下:笥(1/30—39、1/43—45、1/53、1/54、1/61—83、1/86、1/88、1/113—122、1/125—127、1/133—137、1/158—161、1/284、1/285、1/292—293、1/295—296),卑虒(1/46、1/55、1/60、1/88、1/124、1/214、1/215、3/251),检(1/130、1/212、1/218、1/229、21/30、1/231、1/232、1/233、1/256、1/257、三261、267、270、271、273、368、369、370),食般(1/188、3/259),大般(1/188、3/259),沐般(1/202、1/204),平盘(1/205、1/206、1/207、3/256、3/257、3/258),圩(1/201、3/253、3/254)。

[笥]

牛脯一笥。(1/34)

按:笥是一种竹制盛器,是一种箱子。《说文·竹部》:“笥,饭及衣之器也。从竹,司声。”“牛脯一笥。”的“笥”是量词,用来表示牛脯的数量。

笥不仅盛衣和盛饭食,还用以盛丝织品、肉食、粮食、水果、药品、香料、装饰品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笥,其中一个高16cm、长50cm、宽30cm,出土时内盛豆类。另一个高14 cm、长39 cm、宽26.5cm,出土时内盛衣物、纺织品、中草药。

传世文献中笥也不光用作“盛饭器”和“盛衣器”,《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句中的“笥”就是盛“神龟”的箱子。[1](P580)由此说明笥是一种箱子,而并不是专指“饭及衣之器”。

[卑虒]

按:卑虒共出现11次,卑虒即椑榹,是一种较浅的盆类器皿。依大小,汉尺直径1.2尺为大卑虒,1尺为尺卑虒,8寸为8寸卑虒,较小者称卑虒。依材料,一般分为木胎和有纻胎,后者又称为绪卑虒。卑虒所盛食品有鱼、肉、鸡、面食等。马王堆出土漆盘数量很多,一、三号墓共出土58件,全部相同,墓中竹简记载其名为“卑虒”。其中一号墓出土11件,漆盘内盛有牛排骨、鱼排骨、牛胛骨、雉骨等。

[检(奁)]

稻食六器,其二检、四盛。(1/130)

按:检,当为“籨”,又同“奁”,这里是指盛物之奁。

籨,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说文·竹部》卷五:“奁,镜奁也。”《急就篇》卷三:“镜籨疏比各异工。”颜师古注:“镜籨,盛镜之器,若今镜匣也。”清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三:“《说文》:核,蛮木名。以为箧,状如籨尊。按:籨即奁字。”

“籨”“奁”,镜匣也,又泛指盒匣一类的盛物器具。汉刘向《说苑·尊贤》:“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一奁饭、一壶酒、三鲋鱼,祝曰:‘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余。’”一号墓第212简“食检一合、盛稻食”,奁盛的是食物;一号墓第230简“九子曾检一合”,奁里面装有手套、手巾;一号墓第233简“布缯检一、中有镜”,奁里装有镜子。

古籍文献和出土物都可以证明“奁”不仅是梳妆用的镜匣,还盛装衣物、食物等。

[圩]

按:圩,读为盂,食器也。《说文·皿部》卷五:“盂,饭器也。从皿亏声。”本义为盛饮食或其它液体的圆口器皿。《汉书·东方朔传》:“置守宫盂下。” 颜师古注:“盂,食器也。若盋而大,今之所谓盋盂也。”

战国末、秦汉开始流行木胎漆盂,其木胎有屈木和提木两种,基本器形是直口圆唇,腹较深而微鼓,矮圈足。漆内红外黑,多饰云彩。因受木材限制,木盂稍小,如一号汉墓六件大小相同,高9.3cm、口径25cm、腹径26.5cm。

盂的用途较多,有以下几种:一盛饭,《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衣生架上,饭在盂中。”是饭盂之证。二是盛菜肴,一号汉墓漆盂遣策谓“其一盛牛肩”。三是盛酒,春秋盂自铭“饮盂”,即为盛酒之盂,东、西汉铜盂大部分是用来盛酒。变小的盂称作酒盂,是用来饮酒的。四是盛水,文献记载,汉代之盂也是一种浴器,可作盥洗之用。明代也有漱口盂之说,这也是盥洗作用的延续。

[食盘]

□食般,径一尺二寸,廿枚。(3/259)

按:般,即“盘”字。《集成》九:“般,通盘。浅而敞口,盘碗一类器皿。”盘,是用于沐浴盥洗或盛食盛物的敞口、扁浅器皿。

盘,也作“盘、盘、鎜、般”。《玉篇·木部》:“盘,或作盘、鎜。”《集成》九:“般,通盘。浅而敞口,盘碗一类器皿。”马王堆汉墓遣策中都作“般”,而屯戍简多作“盘”。

“盘”从“般”得声,亦得名于“般”。 “般”是舟旋转的意思。《说文·舟部》(卷八):“般,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般”即“旋转、回旋”之意。《史记·屈原列传》:“般纷纷其离此尤兮。”司马贞索引:“般音班,又音盘。盘,桓也。”这样的回环动作如同圆规画图,以一点为支点,在一个平面回环运动,故从“般”得名的“盘”,是圆形器皿,其特点是平而浅。[2](P247)“盘”从“般”得声,命名义就是“般”具有的“回旋”义,所以“盘”圆而扁平,极浅。

[大盘]

按:墓中出土了大盘一件,旋木胎,绘有几何乌头纹,口径72.5cm,为此简所记。

[平盘]

按:漆画平盘即漆绘之平盘。墓中出土了三件云龙纹旋木胎漆平盘,口径分别为59.1cm、57.9cm、58cm,当为三号墓第256简所记。

[木盘]

按:沐盘即“木盘”,因本组简均为食器,小结简(1/202)中也写为“木盘”,所以释为“木盘”合适。漆画木盘即漆绘之木盘。

二、进食类餐具

进食类餐具只有两个,即鈚、勺,共出现5次,鈚出处为1/166、3/241,勺出处为1/198、1/199、3/242。

[鈚(匕)]

按:鈚(匕),即吃饭用的饭勺。

鈚,即“匕”字。古籍中凡言鼎必有匕,在考古中也常发现匕与鼎共出或匕置鼎中,可见匕与鼎关系密切,墓中竹简记载“画鼎七、鈚六。(1/166)”也是证明。唐兰先生指出用木的写作“朼”或“枇”,那么用铜的就写作“鈚”。漆画木是明器,用以代替铜,所以就写作“鈚”。《说文·匕部》卷八:“匕,亦所以用匕取饭,一名柶。”段玉裁注:“匕,今之饭匙也。”匕就是古时的一种取食器具,曲柄浅斗,有饭匕、牲匕、疏匕、挑匕之分。

匕兼有切割和挑取食物的功能,湖北云梦西汉早期墓中所出铜匕,叶端略尖。此后由于从食器内取羹的需要,扁平的匕逐渐演变为凹度加深的匙,南昌西汉出土的匙已具现代勺的雏形。

[勺]

按:勺,舀东西的用具,有柄,如饭勺。《玉篇·勺部》:“饮器也。”《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墓中出土了两件浮雕龙纹漆竹勺。

“勺”、“匕”是有区别的。罗振玉认为:“古匕旧无传世者,有之,自《陶齐吉金录》始,但陶齐不知为匕,而称之曰勺。勺为容器,匕则以取肴胔,用不同,故制亦殊,勺深而匕浅,故不容混也。予往岁得旭仲无龙匕,锐末,与陶齐藏匕同,此匕则末为圆形。盖锐者以匕肉,此为鱼鼎之匕,鱼熟则烂,不适锐匕,故末圆也。……匕之为物,知而明之,自予始也。”[3](P88)罗振玉的研究表明古代“勺”、“匕”之别在于“勺深而匕浅”。

三、几案类餐具

马王堆汉墓遣策中几案类名物词语只有“变几”和“其末”两个,共出现6次。“变几”出现于1/216、3/277,“其末”出现于1/209、1/210、3/275、3/276。

[变几]

按:机,通“几”。“变机”即“变几”,“变几”指可以变化的几。

《龙龛手鉴·木部》:“机,木几。小案之属也。”《玉篇》:“几,案也。亦作机。”

“几”,《诗·大雅·公刘》:“或肆之筵,或授之几。”毛传:“年稚者为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扬之水说:“礼成燕饮,以聚亲族,固不分亲疏,而乙辈分年齿为贵,是授几特以示尊礼也。这里的几,乃指凭几。”[4]几,是古人坐时凭依的小桌。《周礼·春官·司几筵》:“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郑玄注:“郑司农云:变几,变更其质,谓有饰也。”《周礼》中记载的有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凶事用素几,此外都是变几。

墓中出土一件可以活动升降调节高度的几,当为此简所记。“变几”在此当指可以变化的几。变几几面扁平,几面下有长、短两对足,短足固定于几的背面,长足与几面之间用活动木栓连接,可以转动,如同动物的关节一样。要将几面抬高时,只要竖起长足即可。若要席地而坐,用作依凭,则可将长足收拢,用木栓卡挂在背面,这样就可以只靠短足着地了,调节、使用都很方便。出土于三号墓的这件漆几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其末]

按:这里的“其末”,是指几案,也就是盛食物的食器。唐兰先生认为“其末”是“橛”的合音,或作“嶡”。古“橛”在长沙方言中为“其末”。“橛,夏俎名,通作嶡。”(《集韵·祭韵》)“嶡”就是几案,用以盛放食器和食物,马王堆一号汉墓漆几案上陈五盘、二巵、一杯。

[1]张显成.简帛文献论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8.

[2]聂丹.西北屯汉简名物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罗振玉(撰述),萧立文(编校).学堂类稿·甲·笔记汇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4]扬之水.说《大雅公刘》——《诗经》名物新证之四[J].中国文化,1996,(14).

(责任编辑:刘悦)

The Qiance from Mawangdui 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mentioned in this thesis includes the funerary documents of Tombs 1 and 3 at Mawangdui, a part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meal utensils.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me relevant words,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words about meal utensi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ymology, so that we know more about the utensils.

Qiance; meal utensils; words

2014-01-12

陈顺容(1989-),女,重庆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简帛研究。

H028

A

(2014)03-0046-03

猜你喜欢
名物食器马王堆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美味珍馐——中国古代器物之青铜食器
《<诗经·国风>风物考》
载味
“马王堆”走进上海龙美术馆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口令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
马王堆汉墓遣策名物考
在古名物之间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