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孟杰
天地之中告成镇
撰文/孟杰
天地万物有着自己的流转,这已经是我们的公论,但是在古代,不论是市井的小民还是庙堂上的士林高官,却都一致想及一些有关天命的东西,而言及此类,倒是又有一则公认的地方,那便是有关天地之中的所在——告成。
告成,这个“天地之中”,孕育了中文化的深奥内含,于是中原地区被称为中国,豫州被称为中州,华夏民族被称为中华。如此,中国、中华、中州、中原、中岳、中土、中央、中天以及河南方言“中不中”等词语中的“中”字都由之而来。
告成镇距登封市区东南12公里处,全镇总面积72.81平方公里,位于嵩山箕山之间,颍河横贯腹地。全镇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8公里,呈倒“手”形。其原名为古阳城,后来牝鸡司晨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于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岳,取大功告成之意,遂改阳城为告成。
告成镇历史非常悠久,即使放眼全国都是一处难能可贵的中华古地,仅从周遭上便能看出一丝端倪,它东距郑州不足70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南距许昌皆不足80公里,而此三城都是在史书中留下过诸多痕迹的名城大埠,身处其中的告成在历史底蕴上自然也不会输于其后。
“阳城和太室,都居九州中心,位置非常重要。”这是清乾隆县志里对于告成镇的一段记载。放下诸多冗杂的传闻不提,告成镇一直都有天中地心的说法。而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它也的确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原地域为数不多的上古圣地。
在这样一个72.81平方公里的地方,告成自古便人杰地灵,文物荟萃,有“文物之乡”的美誉。迄今为止,全镇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郑州市级1处,县级10处,一共17处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古寺、庙、遗址20多处。窥一斑而知全貌,告成的文化积淀厚到无法测量。除却我国最早的私有制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还有不得不提的东周阳城遗址,它位于告成镇北沟村西部与告成村北部山坡地一隅,顺地势北高南低,南临颍河,北接东西起伏的丘陵高地圪塔坡,西邻龙山坡,东靠发源于圪塔坡东侧南流的北沟小溪西岸。整个遗址面积约200余万平方米,内有规模巨大的东周夯土城垣建筑遗迹,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和遗物;春秋晚期的遗物;战国时期的遗物;规模巨大的战国晚期输水设施;汉代遗物和告成东门外即阳城南城外的战国时期铸铁遗址。
历史上,告成是华夏九州的中心,因着这样的缘故,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负责创建的观星台也将选址定在此处。另有天文博物院、夏都遗址、王城岗遗址和战国冶铁遗址、汉墓群、唐宋曲河瓷窑遗址等,再有石淙会饮、玉溪垂钓、颍水春耕、箕山避暑等皆为中岳嵩山八大景,成为阳城一地为人熟识的人文遗存。
告成像极了一串熠熠发光的珍珠,携着中原大地的荣宠,戴在了媚眼如丝的中华之上,成为斑驳大地上一处绽放的霁颜。
观星台该是这串珍珠最美的那一颗吧。
它由台身和量天尺两部组成。颇似覆斗的台身高9.46米,连同台顶小屋通高12.62米,台顶平面呈方形,每边长8米,台基每边长16.7米。壁面有明显的收分,表现出早期砖石结构特征。在台身北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出入口,筑着砖石踏道和梯栏,盘旋簇拥台体,使整个建筑布局显得庄严巍峨,踏道和台顶边沿筑有1.05米高的短栏和短墙,凭栏遥望长空,不由生出豪放之气。梯道的四个排水兽头,不只有装饰之美,更利台顶排水。台底到台顶北壁正中又有一凹槽,槽的东西壁明显对称,自下而上有明显的收分,南壁上下垂直,显然是测影高表的遗迹。这便是观星台大概的样貌,或者说遗留,毕竟在它700年的历史里,时光的凿刀可以摹刻掉很多东西。
观景台的内容远远大过了一个石头的台子,还应有“周公测景”的修辞。
话说周公测景台位于告成镇观星台景区内部,是我国古代测量日影,验证时令季节观测天文的仪器设施,在西元723年,彼时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将测景台的土圭土表换作石圭石表,以便保存,而它本身原是古代周公姬旦立八尺表土圭测影的遗址。测景台由青石制作,分作台座和台柱,台座叫圭,台柱叫表。石表南面刻有“周公测景台”五个楷体字,石座北面刻有一副对联:“道通天地有形外,德蕴阴阳无影中”。夏至日正午,表影长一尺五寸,恰好与石表距台座上北边沿宽度相等,所以地面上看不到日影,故当地人称此台为无影台。明代为纪念周公在此“测日影、定地中”,在测影台修建一座周公祠。
阳城还是山水的福地,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天公的有意为之,总之,二者成为了连珠成串最为坚韧的丝缕。
自古有山便有水,名列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停在阳城之畔,带来了装点告成的山色和水纹。此处的石淙河又名平洛溪水,发源于嵩山东麓九龙潭,东南流经冯沟、卢店、朝阳沟水库,向南经曹村、垌头、至西刘碑折转向西流经双庙境内3公里,与告成东小河交汇注入颍河。而仅石淙河一地,便孕育了近万平方米的自然山石、张易之序,薛曜书以及凤凰楼等诸多亮点,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人。
告成正是这样一串熠熠生辉的”东珠”,不输历史,饱含气质的留住了中华文化的韶华,又在人文荟萃间,拾起了承载明日的光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