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尔娜
雷公藤多苷联合肝素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拜尔娜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肝素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联合应用。方法 本院紫癜性肾炎患儿6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肝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安全可靠, 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紫癜性肾炎;雷公藤多苷;肝素;联合应用
紫癜性肾炎也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 是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 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为小儿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 小儿紫癜性肾炎目前国内尚无特效治疗方案,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本院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应用雷公藤多苷联合肝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紫癜性肾炎患者68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草案)》[1]中相关诊断标准。 68例患儿中男37例, 女31例,年龄4~14岁, 平均年龄(8.2±2.8)岁, 病程1~13个月, 平均病程(4.3±0.7)个月, 临床分型:单纯血尿21例, 单处蛋白尿9例, 血尿和尿蛋白25例, 肾病综合征13例。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4例,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过敏药物、维生素C、钙剂等常规治疗, 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1.5 mg/(kg·d), 三餐后口服, 4周后剂量减至1.0 mg/(kg·d), 继续服用8周。
1.2.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100 IU/(kg·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l, 静脉滴注, 疗程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凝血指标及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 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反复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1年, 统计复发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2]按照《慢性肾炎与紫癜性肾炎的辨证分型与疗效判定标准》中相关标准, 分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无效四级对疗效进行判定,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基本缓解+有效)/总例数×100%。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尿蛋白持续转阴, 24 h尿蛋白定量<0.2 g, 尿红细胞消失, 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24 h尿蛋白定量<1 g, 尿红细胞≤3个, 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24 h尿蛋白定量<2 g, 尿红细胞≤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统计临床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24%, 对照组组总有效率67.68%, 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所有患儿均可接受治疗,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组2例患儿在用药2~3周时发生外周白血细胞(WBC)下降, 减少雷公藤多苷剂量后症状消失;3例肝酶轻度升高, 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对照组1例发生WBC下降, 2例肝酶轻度升高,采取相应措施后均恢复正常, 1例女性发生月经紊乱。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紫癜性肾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全身性小血管炎, 是儿童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早期的研究发现其发病与IgA、IgE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有关,目前主要认为其发病机制为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也有研究显示炎症介质、凝血与纤溶机制及遗传因素在紫癜性肾炎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3]。
雷公藤多苷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提取精制而成, 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非甾体类免疫制剂, 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剂作用, 其治疗肾炎的疗效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肯定,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产生抑制IL-2、IL-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B淋巴细胞增生, 诱导T细胞死亡, 抑制T细胞增生, 还可抑制核因子-kB(NF-kB)活力抑制机体免疫反应, 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具有起效较快、疗效好的优点, 且为国内研发药物, 价格较为低廉。据文献报道, 雷公藤多苷的不良反应较多, 但多数为轻微、可逆的, 在合理剂量范围内极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雷公藤多苷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WBC降低及肝脏受损, 本院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儿2例发生WBC降低, 3例肝酶轻度升高;对照组1例发生WBC下降, 2例肝酶轻度升高, 采取相应措施后均恢复正常, 为影响继续治疗。女性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还可发生月经紊乱和闭经, 本院本次研究中1例女性发生月经紊乱, 但患者为初潮, 因而月经紊乱的发生是否与应用雷公藤多苷有关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雷公藤多苷与绝大多数的药物无明显禁忌配伍, 与其他药物联用可增加疗效。以往有临床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效果显著, 但长期应用激素副作用较大。
综上所述, 雷公藤多苷联合肝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近期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可耐受, 安全可靠, 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草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18(3):189.
[2] 高懿卓,奚卉,周文,等.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与血清IgA1关系的研究.亚太传统医药, 2010,06(7):167-168.
[3] 胡国华,易著文,党西强,等.雷公藤多苷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外医疗, 2011,30(12):134-135.
830001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