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彦伟 卫星 吕宏乐 刘全喜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因素探讨
樊彦伟 卫星 吕宏乐 刘全喜
目的 探讨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因素。方法 89 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 , 术后随访 12~24 个月 , 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22 例 ), 将术后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为对照组 (67 例 ), 观察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结果 两组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骨密度值、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椎体高度恢复增加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主要临床因素 , 临床应高度关注。
经皮椎体成形术;再次发生椎体骨折 ;临床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型脊外科技术 , 指的是将骨水泥经皮从椎弓根或者椎弓根外注入到椎体内 , 以实施增加椎体的强度、稳定性和预防塌陷及缓解疼痛以及使椎体高度部分恢复的目的[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因素 , 以期为临床提高参考 , 具体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2 年 1~12 月间收治的 89 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 , 术后随访 12~24 个月 , 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22 例 ), 将术后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为对照组 (67 例 ), 观察组中男 12 例 , 女 10 例。年龄 52~71 岁 , 平均年龄 (60.0±8.3)岁。对照组中男 35 例 ,女 32 例。年龄 51~70 岁 , 平均年龄 (59.0±8.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 观察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密度值、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 临床以身高变矮和脊柱后凸畸形等为主要表现 , 其中约有 2/3 的患者未有任何症状 , 1/3 的患者会出现顽固性腰背痛 , 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严重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快速止痛的优点 , 但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有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可能 , 也引起了临床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2]。相关报道显示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几率为 8%~52%。但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 相关研究认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值、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手术部位节段数等均为其潜在因素。Lindsay 等研究认为 , 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自然病程相关 , 而 Lin 等研究认为 , 再次发生椎体骨折主要是因骨水泥注入后导致脊柱生物力学改变所致。Baroud 等研究认为 , 在注入骨水泥后椎体的强度比正常椎体的强度高 35倍 , 椎体的刚度比正常椎体的刚度高 12 倍 , 增加了邻近椎间盘的压力 , 从而增加了邻近节段的椎体终板压力 , 降低了椎体终板的生理内凹程度 , 增加了椎间盘的压力和相邻椎体的负荷 , 此种脊柱的生物力学改变发生在骨代谢正常人的身上不会出现问题 , 但发生在骨质疏松患者的身上则会出现骨折[3]。本研究显示 , 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与术后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比较 , 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骨密度值、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 椎体高度恢复增加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主要临床因素 , 临床应高度关注。
[1]刘建 , 俞雷钧 , 宋红浦 ,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骨伤 , 2013, 26(3):190-193.
[2]张林 , 卢春燕 , 陈德才 ,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探讨 .华西医学 , 2010, 25(6):1052-1054.
[3]王智运 , 尹庆水 , 章凯 , 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研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2011, 26(1):14-16.
2014-05-07]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焦煤集团中央医院骨科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