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的语言创新及其哲学意蕴

2014-07-18 11:57
关键词:交际游戏语言

李 旸 刘 路

(1.武汉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北京大学 邦修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871;3.四川师范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语 言 与 文 学

网络游戏的语言创新及其哲学意蕴

李 旸1,2刘 路3

(1.武汉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北京大学 邦修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871;3.四川师范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网络游戏是一种传受互动、多向书写的文本形态,它不断同众多的话语体系融合,同时也不同程度地破解了传统的话语方式,形成了一种创新性的“杂语”体系。文章归纳了网络游戏玩家交际语言的四种构词类型,即混构表情、谐音会意、借词缩略、共构创造;提出网络游戏中的“人”是“三重复合”的主体存在,并首次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深入分析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的动力机制。

网络游戏;玩家交际语言;“三重复合”;哲学意蕴

作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视听艺术紧密结合而产生的网络游戏,正日益吸引着众多玩家的积极参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游戏娱乐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我国网民数达到4.78亿人,玩过网络游戏的网民有62.8%,即有30 018.4万人是网络游戏玩家,比上年增长了47.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5次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分析报告》,2013-10-07,http://tech.sina.com.cn/focus/cnnic23/index.shtml。2012年7月15日CNNIC发布的《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分析报告》也显示,我国每月至少使用过一次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G)产品的用户,其规模已经达到28 850万人。

网络游戏的“火爆”尽管折射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价值取向趋同化的“大同文明”的深层景象,但其对传统社会价值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却也是空前的,尤其是在网络游戏语言的规范化方面。所谓网络游戏语言,是指在网络语言环境中不同人群通过交流和游戏实践创设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大众语言。这种语言的突出特点是简约化和符号化。所谓简约,是指将规范语言肆意删节和牵强组合,并用以表达完整的语义;而符号化则是用不同的数学符号或英文字母表达某种意图或情景。因此有人将这种用语称之为网络游戏语言创新。当然,这种创新语言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是不规范和不科学的,其形成和发展无疑是一种文化的倒退和文明的败绩,但其现实存在和流行趋势却又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网络语言的产生渊源、功能特点、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应当说是非常必要的,对促进我国语言规范化更具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学界对网络游戏语言的创新现象少有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至今较为罕见。本文在梳理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现象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游戏中作为主体的“人”的“三重复合”性,并首次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深入分析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的动力机制。当然,我们在这里关注的只是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现象的一个方面,意在抛砖引玉,其他相关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变体语言的群体规约:网络游戏玩家交际语言的构词创新

网络游戏玩家交际语言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玩家之间以网络游戏为平台,为了有效协同玩家行为、分享游戏体验或是针对游戏以外的种种话题进行虚拟交流而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网络变体语言。随着网络游戏聊天功能的开发和发展,玩家交际语言也日益丰富,并且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学文本的言语风格,甚至还产生了和其他网络语言都有明显不同的新的建构类型。初步总结起来,目前网络游戏玩家交际语言的构词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混构表情

“混构表情”是指将一种或几种符号系统中的符号进行组合,以此模拟出某种特定的形态(特别是人类的面部表情),传达某种象征意义。细究起来,这种修辞手段又可以分为多种情况:

其一,标点符号混合组形。例如,“:-)”表示微笑;“:-<”表示悲伤;“:-’”表示感冒了;“:-(”表示变脸,生气;“;-)”表示抛媚眼,等等。

其二,标点数字组形。例如,“:-0”表示惊讶;“3:-)”表示翻眼;“5:-)”表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等。

其三,标点字母组形。例如,“Zzzz…”表示休息;“I-<”表示流泪,等等。

(二)谐音会意

“谐音会意”主要是利用数字符号谐音或英文字母来替代汉语语词,以此暗含某种固定化的意义。这种修辞手段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数字谐音会意。如“9494”表示“就是就是”;“95”表示“救我”;“7456”表示“气死我了”。

其二,英文数字符号混合谐音会意。如“q77”表示“插旗子”;“3Q”表示“Thank you”;“+U”表示“加油”,等等。

(三)字母缩略

玩家频频使用字母缩略的构词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且变化无穷的新语汇。在网络游戏中,玩家使用字母缩略主要有两种类型:

其一,借用汉字拼音中的声母来表达汉字或词组的意义。如:“BT”表示“变态”;“RPWT”表示“人品问题”;“PY”表示为朋友,等等。

其二,使用英文短语中各单词的首字母来表示整个短语的意义。如“VG”表示“Very good(很好)”;“FT”表示“Faint(晕倒)”,等等。在网络游戏中,应用英文字母缩略的构词方式创造出的新词比比皆是,那是因为许多网络游戏玩家(特别是青少年玩家)大多都受过一定的语言教育,也比较习惯用英语交流,因此也喜欢使用英文缩略的方式表达某种意义。

(四)共构创造

共构创造,指的是利用语言(汉语、英语、阿拉伯数字等)固有的语素和语言的结构规则,创造出便于网络游戏玩家之间开展交际行为的新词语。在网游情况下,利用语言语素和结构规则创造出的网游新词语共有以下两种:

其一,共有性新造词语。这种新造词语是网络游戏独有的创造性语言。例如“外挂”(外挂就是指某些玩家利用自己的电脑技术改变网络游戏软件的部分程序,制作出作弊程序,以此得到其他正常用户无法得到或必须通过长期运行程序才能得到的游戏效果)、“KKK”表示“别逃打”、“+++”(组队时用)表示“组队加人”或“加血”、“333”表示“补血”。

其二,偶发性新造词语。这种新造词语是玩家在进行某一款网络游戏中创造出来的独有语言。几乎每一种网络游戏都会催生出一些特殊的用于示现或交流的文字语言符号。越流行的游戏,这种新的文字语言符号就越多。如在游戏《反恐精英》中,很多玩家都以AK47式手枪或M16式手枪代指自己的角色阵营,甚至还根据这两款手枪的代号构造出很多具有特殊含义的交流性语言。如“A……”表示“有个土匪在发弹”;“M?”表示询问对方是不是在说警察。

网络游戏聊天语言的构词类型远不止以上这些,在不断发展。玩家通过网络游戏进行交际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时尚的现代生活观念、前卫的价值判断理念融入到网络游戏里,在潜移默化中创新和传播,不断丰富着网络交际语言。

网络游戏用语的产生和不断演进,有其客观性与合理性。

首先,网游用语丰富的构词类型体现了语言的创新性。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3页。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思想的载体。网游用语一方面体现了最初构词者的奇思妙想,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使用者的联想与想象力。

其次,网游用语是一种开放的语言,它兼容并包、繁乱驳杂,看似晦涩,但却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一旦把握了这一规则,游戏语言也是可以破解的。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游戏玩家交际语言的进化,体现了简约性、趣味性和生动活泼性的互融,这与新媒体时代受众高效低成本传送与接收信息的需求密不可分。

再次,游戏交际语言具有特定的使用群体和特殊的心理效应。游戏语言始于娱乐与自足,年轻的游戏玩家不甘于既有文字的束缚,他们背离原有文字的约束,创造了一种圈内行话,这是新生代玩家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重要情感表现。尤其对于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密语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的秘密与隐私,可以让他们避开成人的约束与监控,满足他们释放生活压力与生命创造力的某种需求。

最后,网络游戏语言已成为网络交往的一种抽象性的重要元素,玩家用圈内行话在互联网上标记了属于自己的交往社区,甚至对语言结构也要革新和创造一番。他们彼此在这片天地中交互、沉浸、构想,创造了一个由特殊语言符码支撑的、直接与人的精神世界“连机”的崭新的精神大陆。如此,网络游戏玩家的交际语言便成为一种自由交流的创新性语言工具,在网络游戏环境中迅速流行起来。

二、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的哲学维度

深层次追问网络游戏语言创新机制形成的根本原因,语言哲学的研究范式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一扇方便之门。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启发很多学者对语言问题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使“语言哲学”成为20世纪的显学之一。“语言哲学”的旗帜性人物——利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几乎全部的哲学成果都与过去五六十年间哲学家对于语言发生兴趣的研究有关。”*[法]保罗·利科:《哲学主要趋向》,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46页。海德格尔甚至更为直接地抛出“语言是存在之家”的著名论断,他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说,“思想之实事并不是通过发动一场关于‘存在之真理’和‘存在历史’的空谈就可以达到的。一切都只取决于:存在之真理达乎语言而思想进入这种语言中。”*[德]海德格尔:《路标》,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5页。可见语言与存在之间的密切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沿着“语言哲学”的研究路径,我们可以深刻洞察网络游戏语言中的创新问题。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考察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的基本推动力,我们不得不首先考察网络游戏所提供的人的虚拟生存关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普及步伐的加快,网络已经并且还会继续引发人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和存在观念的迅速变异。在网络游戏这个领域,它甚至改变了传统现实社会中人的建构模式,形成了人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进行交互体验的新兴模式。在网络游戏里,玩家(即作为网络游戏语境下的“人”)其实是由三个方面复合而成的“混构的人”。

(一)网络游戏中三重复合的主体存在

在网络游戏中,作为能动性主体——玩家的构建经历了一个由“剥离”到“复合”的重构过程。为了深入研究网络游戏“人”的建构,笔者首先将现实中的人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的人、心灵的人和交往的人。“物质的人”是指现实中人的“肉身”;“心灵的人”是指作为思想主体的人,在这里不包括作为社会交往的人这个层面;“交往的人”是指与社会中的其他个体或群体进行交往的人。在玩家进行网络游戏之始,游戏都规定玩家必须选定一个游戏角色。当玩家选定一个角色时,其实是完成了将现实中“物质的人”转移到“虚拟的角色形象”的过程,这是现实人角色虚拟化的基础层面。在这个层面上,玩家的虚拟角色其实是对现实中人的“肉身”的扬弃和虚拟化创造。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现实的“心灵的人”对应为“玩家的心智”,它包括玩家在游戏中的个体智慧、经验和体验等思想主体。网络游戏是多个玩家在线共同“书写”的开放性文本,所以客观上为玩家开展虚拟性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并且,几乎所有的网络游戏都激励玩家进行虚拟交流,以此增强游戏的吸引力。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虚拟交际与现实中人的社会交往相对应。在网络游戏中,“游戏中的玩家”是“虚拟的角色形象”、“玩家的心智”以及“虚拟交际”这三个方面的复合。三者的复合,便将屏内和屏外的“我”嫁接起来,从而构建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智有勇的具有非凡图腾意义的复合身体。“虚拟的角色形象”和“玩家的心智”建构起了玩家的“主我”、“虚拟交际”建构起了玩家的“客我”。网络游戏中“人”的建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游戏中“人”的建构过程示意图

(二)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的语言哲学分析

以上笔者所分析的网络游戏中“人”的建构,是在“人—机—人”所形成的互动关系中得以实现的。可以说机器(计算机)的介入是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的重要物质前提。网络游戏中所开辟出的人机合体(cyborg)的话语机制,将人的意识通过越来越精密的技术所发展起来的机器逐渐强化着“人机一体”的经验。*Donna J Haraway,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 Routledge,1991,p.161.“人—机—人”所形成的复杂关系是开拓网络游戏新的语言特色的基础,下面笔者将从语言哲学的视角探讨网络游戏语言创新的动力机制。

1.“虚拟的角色形象”:影像身体的哲学分析。在网络游戏中,“虚拟的角色形象”是一个视觉性的影像身体,它构成了玩家在游戏中的视觉性的外在形象与符号指述场,是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肉身”。游戏玩家的虚拟角色在游戏中虽然以影像的形式显现出来,但是这个影像身体与电影电视文本中的影像身体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区别(见表1)。

表1 影视和网络游戏的影像身体区别

正是表1所示存在的诸多区别,才使得网络游戏中的影像身体成为玩家主体能够施加控制的符号,吸引玩家走进游戏之中,将荧屏中虚拟人物形象当成现实中个体的存在而倍加呵护、苦心经营。以下是两个玩家(“山鹰”和“E血”)的一次交际实录:

山鹰:哪个战区火急

E血:5营

山鹰:人多啊,那里

E血:9494

山鹰:你去打了吗

E血:嗯

山鹰:你长了多高,在那

E血:5m

山鹰::-) 77

若在现实社会的语境下,这段会话不会起到有效沟通的作用,因为人突然增加5米背离了社会现实。但是,会话达到了虚拟语境下的真实沟通的言语效用,基于虚拟角色中影像身体的视觉形象能达成言语交际效用。如果玩家在这里说自身肉身的身高,那反而达不到明确交流的目的,反而成为“不真实”。如此这般,现实与虚拟的天堑鸿沟被填充成连成一体的平坦大道。以至于一位游戏中的狙击手如是说:“通过瞄准器的十字线看到的世界,才是我的真实天地。”*米金升、陈娟:《游戏东西:电脑游戏的文化意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2.“玩家的心智”:游戏体验中“思”之所在的哲学分析。与电影电视中纯影像性的身体不同,网络玩家对游戏中的影像身体可以实施能动性的支配行为(如判断敌人和团伙、发出指令等),以此体现玩家的游戏理念、态度以及在游戏中形成的战略战术思想等人的思想活动。作为主体的玩家似乎可以实现笛卡尔在早期“心身二元论”中提出的“将心、身截然对立起来、割裂开来”*③周晓亮:《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试论笛卡尔的心灵哲学思想》,《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年第4期,第49页。的状态,将精神和肉体悬置为两个完全独立的实体,从而构建出一个被电脑显示屏一分为二的“我”,从而实现了人类在神话、传说中幻想已久并虚构出的“脱离肉体效应”。在网络游戏中,作为主体存在的玩家将“我”在“思想”层面嵌合到了电子身体之中,从而为电子身体提供了理智、情感甚至是行动的支配源。游戏中的电子身体其实是在影像身体中内嵌了一个玩家的“思”之主体。

在网络虚拟游戏中,玩家身体和精神被短暂地分离开来,更准确地说是玩家在进行游戏的时候,作为物性存在的个体——身体被“隐藏”了起来,玩家的“精神”几乎都假借性地被移植到游戏中的“影像身体”之中。正是作为物质性存在的个体——身体的“隐藏”,才为游戏中的“影像身体”容纳并嵌合处于“游离”状态的玩家主体之“思”产生了可能。网络游戏中的电子身体是一种抽离后的复合,这就使游戏中的文本叙事性语言能够构建出极其丰富、呈模块化单元解构性的语言系统,这些模块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而使其产生无限变化且永远不会重复的叙事结构。

3.虚拟交际:“游民”群体语言创新的哲学分析。利奥塔曾指出:“语言是社会纽带的基础,其一部分是信息技术撒播的结果。”*蒋原伦、陈华芳:《我聊故我在:IM,人际传播的革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沟通工具的变化为网络游戏交际语言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它也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网络游戏创新的符号选择。网络游戏中的交际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是一种以电脑键盘为专用设备符号系统终端输出、以电脑软件所提供的输入法为编码工具的语言交际活动。网络游戏交际语言依赖计算机和网络,这样的技术工具也规约了网络游戏语言的特点。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玩家受到舍繁就简的语言使用心理之驱使,对增强言语的经济性、提高交际效率的要求较高,加上汉语本身的语言特色就对多音节词存在一种天然的抵制力,使得外来文字的缩略语、“键构符”大量涌入到玩家的交际语言之中。毕竟,使用键盘上固有的英文字母、数字和其他符号比输入汉字要便捷得多。这样,键盘按键上固有的标点符号、字母等的交际功能被极大地开发出来。有形无音的标点符号被组合成新的象形语言;有形有音的数字和字母,既可以开发其形状而组合成象形语言,也可以取其读音,依其谐音关系表示特定意义。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网络游戏交际语言在其他语言环境中是很难存在的,起码是十分罕见。这些语言表面上看来虽然过于随意,但在网络游戏的语境下,玩家使用它们都具有某种规约性,而且还起着某种说服效果和象征意义。另外,掌握网络游戏交际语言的熟练程度,还体现出玩家是否是网络游戏“老手”的身份。对玩家社群而言,运用网络语言的娴熟程度还是玩家显示其虚拟身份和地位的表征手段。这样,网络游戏语言体系便在虚拟社会中建立了一种身份机制,从而使其“包含了生产关于世界及一个人在其中的位置的意义和权利。”*[美]约翰·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目前网络游戏所提供的玩家交际功能越来越强大,交际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真实世界的模拟性也越来越强。在网络游戏的交际空间里,玩家之间可以有谈情说爱、结婚生子、逛街购物、通商交易等活动,在日益人性化的网络游戏交际平台上,点点鼠标,就能够轻松体验高度逼真的社会情境。网络游戏已经将现实世界中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这些错综复杂的现实命题内嵌其中,将交际空间不断拓展为人的社会交往空间。伴随虚拟社会交往空间的扩展,网络游戏的虚拟交往语言也更加社会化、更趋复杂,成为真实世界社会语言的映射和反映射,这种映射和反映射将进一步诱发基于网络游戏交往平台的虚拟社会交往对真实社会现存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人的意识领域的解构与重构。事实上,当前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关于网络游戏的负面社会影响,也正是这种映射和反映射关系作用于现实世界所产生的种种不良影响。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现实社会而言,社会语言本身就处于一个鱼龙混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阶段。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社会语言自身还没来得及改良优化,就立即面临着可能映射到网络游戏的虚拟社会之中而产生新的变异,对此,语言学界确实措手不及。如何开创既能适合网络游戏健康发展又能促进两个世界(即虚拟世界、真实世界)共生共荣的和谐局面,是个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如此说来,面对网络游戏交际语言不断扩展为虚拟社会交往语言的发展现实,对网络游戏社会交际语言的积极关注不仅应该成为语言学界的重要职责,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重要命题,对此我们必须倾注更大的研究热情。鉴于此,又有谁能够否定网络游戏语言的良性发展在构建和谐的网络游戏公共空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呢!

(责任编辑 孟莉英)

Language Innovation and Its PhilosophicalImplications of Online Games

LI Yang1,2& LIU Lu3

(1.School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0,China; 2.BangxiuInstituteofUrbanPlanning&Design,Peking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3.DigitalMediaCollege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6,China)

The texts of online games are a form of open texts which are interactive to both the transmitters and the receivers, and can be writing towards multi-dimensions. It continuously integrates with all kinds of discourse-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econstructing the traditional discourse in varying degre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four types of words to construct player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e. mixed structure expression, homophonic, acronym, constitutive. It then proposes that the “person” in online game is “Triple compound”. On this basis it analyse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language creation in online g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philosophy.

online game; player communication language; “Triple compou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2013-12-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025)

李旸,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人文地理。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3.009

猜你喜欢
交际游戏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