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蒋乐,车丽彬,黄俊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3)
我国城市交通,目前仍以慢性交通为主,慢行交通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交通模式,而随着我国城市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城市慢性交通作为交通弱势群体,城市慢性交通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尤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城市交通安全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性研究。
在我国,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是广大群众最基本的出行方式,群众出行都依靠这种慢性交通为主,它也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城市交通。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我国小汽车拥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小汽车等机动车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据资料分析,城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比56.8%,而城市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54.7%。而这些数据还显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间的交通事故主要原因为追尾碰撞、对向碰撞和多角度碰撞等情况;而机动车与行人引起的交通事故类型多为直行碰撞、右转碰撞、左转碰撞和倒车碰撞等。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中,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问题,是城市慢行交通最首要的问题则是安全问题,它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慢行交通安全设施,是指行人过街的安全设施,如道路交通警示标志,道路交通标线等等交通设施。在我国城市中,行人过街主要是经人行横道线过街、过街地下通道、走天桥等等。对于部分街道也会有道路警示标志标线,如慢行指示和警告禁止机动车行驶的标志标线等等,在具有慢行空间的地区布设充足的醒目的标志标线,同时对慢行专用道禁止机动车的驶入,或者是优先道将限制机动车的速度,用指示和警告性标志标线,提醒注意慢行安全。但是目前由于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慢性人群乱闯红绿灯、横行翻越栏杆过街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些原因的存在,慢性过街红绿的等待时间过长、慢性过街如自行车不能通过地下通道和天桥过街等等。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一项专门针对自行车与行人的慢行交通专门保护措施的法律规定。对于如何让更好的对城市慢行交通管理,将是一个严峻问题。首先,对于城市道路建设,应全面合理规划布局,增加慢行交通设施,有效的控制机动交通,多辅之以绿化、隔离栏等城市设计进行机非隔离保障慢行空间的道路;其次,严格交通管理执法力度,创新交通管理的处罚模式,对广大群众辅以良好的宣教,做到群众与严格的执法管理相互配合。最后,在城市街道还要对机动车合理限速管理,这将会大大的减少机动车与慢性交通质监的事故。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显著特点就是混合交通流。常见的有行人与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同时抢道,互相影响,所带来的严重安全问题。更有很多行人与自行车在道路上的不安全行为,如乱闯红灯,不按规章行事等等,如意给机动车驾驶人员造成突发性行为造成事故发生。在这些交通事故中,行人与非机动车是属于相对弱势群体,没有安全保护设施,引起的交通事故慢性交通受伤可能性大,死亡率也更高。
目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不够完善、设计缺乏合理性,主要问题如下:一是路权被大量侵占,典型的机动交通对慢行交通路权的侵占。二是道路设施占用部分慢行交通空间。据城市道路建设资料显示,非机动车出行占城市出行总比例的60%~70%,而慢行交通面积只占整个道路面积的15%~20%,城市机动交通对慢行交通路权的侵占,已经严重影响着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城市慢行交通道路设施布局相对混乱,比如说有些慢性交通道路宽度不足,通畅性较差,过于接近街边建筑,有些更有邮政书报亭,小型便利店放置在人行道上,影响着慢性交通。
慢行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是指行人过街的安全设施,如道路交通警示标志,道路交通标线,设置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交通隔离栏等等交通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而设置的,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像交通安全设施中的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能高效的为交通参与者提供行车、走路的道路信息、传递法律的要求。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能高效的把不同的交通流分道分离开,减少他们混合交通流的相互干扰互相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作用。
目前,我国慢行交通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行人、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如乱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与机动车辆抢道行驶等等行为;二是由于行人、非机动车行驶者注意力不集中,忽视周边交通指示以及交通安全指示引起的交通事故;三是由于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载人或超载行驶引起的。像这种不遵守交通规则,混乱交通秩序的比比皆是。而正是这些群体不安全性行为,加大了我国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造成交通事故。行人和骑车人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据城市道路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因行人、非机动原因而发生事故主要是由于行人、非动车的不让行、乱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等原因造成的。
对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规划,不能仅仅从机动车的出行需求考虑,同样作为慢性交通人群的需求也至关重要。不断的完善我国城市慢性交通的基础设施,为慢性交通人群营造更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多增加城市路面上的安全设施,如道路交通警示标志,道路交通标线,设置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交通隔离栏等等交通设施。同时还要建设能有效的避开城市混合交通流基础设施,如多以天桥、地下通道的形式,避开和机动车行驶的混合交通流。区分开慢行专用道和机动车行驶道,禁止机动车辆在慢性专用道驶入,
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应尽力保障慢性交通的基本需求。从空间设计上,保障慢行交通的权利,从根本上改善慢性交通的环境。另外还要根本上建立慢性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城管慢性交通执法管理,建议城管单纯的“以罚代管”的传统模式,可以根据请情况建立违法者的信用档案记录。在交通管理方法上大量创新,同时还可以多结合其他发展国家的管理策略,吸取其精华。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小汽车慢慢的进入每个家庭,但是由于道路拥堵出行不便等等原因,慢性交通仍是大多居民出行的选择。对于慢性交通的长期规划,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重从改善慢行交通行车环境来入手,建议改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道路需求,扩大慢性交通的空间范围,增加人行道基础交通设施,为慢性交通营造较为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从大力度的政策宣传着手,宣传安全准则,指引群众遵守交通规则,同时引导群众健康的出行方式,如“公交+慢性”、“地铁+慢性“的交通出行结构。为慢性交通提供真正安全的空间。
总之,改善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的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合理规划;二是精心设计,充分尊重行人的客观需求;三是统筹管理,快慢行交通分离;四是加强执法力度。慢行交通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安全严重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如何保障慢行交通安全,将是我们长期的使命。
[1]邵海鹏.城市慢行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
[2]缪明月,陈艳艳,毛科俊,唐夕茹.基于保护城市交通弱势群体交叉口规划设计[J].中外公路.2010(01)
[3]陆化普.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9)
[4]陈圣迪,陆键.城市慢行交通的系统障碍与理性破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1,(4):49-53.
[5]贺娟,邓卫,刘志明,杨明.基于空间句法的道路布局与居民出行相关性研究——以扬州为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0(01)
[6]朱梦一,刘文超,李一兵,兰乔.基于物元分析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