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栋
深化改革,没有创新就无法前行
——市人大代表讨论评议市政府上半年工作
文/刘栋
自贸试验区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改革效应开始显现,上海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力争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要在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必须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举措,上海还缺少什么?加快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确保城市安定有序,上海还需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7月2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举行分组会议,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杨雄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上半年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
会场内,代表们讨论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
“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保持了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高的向好态势,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杨雄在报告中也指出,上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仍不牢固等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更多、更深入地通过促改革、调结构来推动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代表们认为,上海要进一步抓住机遇,才能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近一年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让代表看到改革的成效,制度创新有了很大的突破。张玉良代表深有体会:“行政审批少了,企业互通更方便了。人民银行的监管也有很大改变,对中国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来说更便捷了。很多做法也不再打擦边球,形成了良性循环。”
吴大器代表则认为,自贸试验区的面上联动尚显不足,点上突破也还有差距。他建议,优化自贸试验区“面上联动”。
国资国企改革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游小明代表说,“国资国企改革20条”出来后,大家充分享受到国资改革的好处。
陶伟民代表认为,今年企业明显感觉到来自经济下行的压力。他建议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要着力形成上下游企业协作、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使国资国企为上海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要努力解决当前工作中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如以更加灵活的机制留住高工等等。
“混合所有制不是‘要不要混’的问题,而是‘怎么混’的问题。”一些代表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光靠政府重点扶持、重点规划,不仅要拼命干,也要智慧干,既要用力,也要用脑。
张英代表则把目光投向了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上,“在上海这个城市,国企比较强,很多小企业就拿不到相关的资质。上海中小企业占了90%左右,他们的存在对城市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她认为,目前的扶持政策注重扶优,扶弱不足,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要透明、公开、有操作性。
张焰代表认为,推进改革不仅仅要有方法层面的改革,更要有思想观念的突破。窦玉明代表进一步提出,国资国企的人事、激励机制要和市场挂钩。对下一步实质性启动的“国资流动平台”,曹兆麟代表追问,“这个平台如何定位?与财政预算的关系如何处理?”
谈及未来发展,代表们不断强调“问题导向”,而需要深刻认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互联网和科技快速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不适应,“互联网”也因此跻身会议“热词”。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不创新不能前行。陆风代表提到一个微信段子。深圳和上海打牌,深圳说:“我出华为、中兴”,上海说:“我不出”。深圳说:“我出腾讯”,上海说:“我不出”。深圳说“我出中国平安”,上海说“我不出”;深圳说:“我出比亚迪”,上海说:“我不出”;深圳说:“我出万科、金地、招商、华侨城”,上海说:“绿地能出吗?”
“这条微信看得我急死了。”陆风说,上海应清醒认识到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是颠覆性、替代性的,再不努力,会在未来竞争中失去优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百货零售额下降8.5%,12个市级商圈零售额下降4.1%。对此,市发改委将传统商业需求明显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三点:近年经济增速放缓、网络消费分流、高端消费外流。事实上,在传统商业企业看来,冲击更多地来自于“试衣间之困”——实体店选货,网上购买。“在对传统商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两者并不冲突,反倒应成为互补。”吴荷生代表认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地域消费特点,实体店应进行多业态跨界的尝试,发挥与客户直接交流及售后服务优化的优势。
“过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我们有点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懂,可等其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却发现已经赶不上了。”池洪代表认为,互联网对经济的挑战和冲击是爆炸性的,但好在上海已经提早意识到这点,并着手积极应对。“除了研究制定促进‘四新’经济发展的系统政策,采取分类支持、一业一策的办法外,还应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应对产业革命大趋势。”
“上汽在‘触网’上的尝试,为上海其他企业应对互联网冲击开了个好头。”有代表提出,在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上,既要积极主动,也不能操之过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正稳步推进,必将逐步激发出创新驱动的活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科研院所也将逐步扛起创新的大旗。”在施雷代表看来,“上海应借助国资国企改革,更多挖掘潜在能力。其实,如今互联网已没有过高的技术门槛,对年轻的国企掌门人来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勇于尝试和改变。”
经济发展要实现转型升级,核心举措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少代表提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没有自主创新就维持不下去的阶段。丁奎岭代表说,从德、美、日、韩等国的情况看,韩国在创新上已把日本甩在后面,德国则仰仗科技技术好、实体经济好的优势。
“上海要实现经济转型也得靠创新,这需要我们改变现有的管理理念。”他建议,在应用推广方面,上海不大,空间有限,必须要出奇招;除了自主创新,还要有基础创新,要有好的创新环境。
顾洁凤代表认为,在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改革上,市政府应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前期探索的关注,以政策和资金补贴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能不能以及如何转化的研究。她建议,可通过市场鼓励、引导知识产权、科技金融、项目申报等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帮助高校及科研院所提高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和使用效益。
“上海提出建设四个中心,还要加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张玉金代表认为,建立科技创新中心,要对接国家战略,承接国家专项任务,先期布局,拾遗补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的发展,二是要加强人才储备,三是要通过高校建设,企业参与的方式,加快实验设施的建设。
提升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离不开科研院所作用的有效发挥。丁晓东代表说,美国没有科技部,但是科研创新一直在进行。上海要引领科技创新的潮流,发展基础的重大性的科学研究。要提倡创新科技的概念。科研人员在学校是教师,在外面就是学科公司,发挥其积极性。
朱言文代表则从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说,上海现在科研经费很多,但是好的科研项目不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企业科研创新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要组织科研力量主攻重大科研项目。要确保科研人员的创新主人地位,保护科技发明人员的利益,提高其积极性。
方世忠代表说:“上半年,政府在城市顽症治理上的政策供给力度加大了,如明确了群租认定的标准,相关中介、业主的法律责任,加大了消防违法的查处力度等。又如对正在实施的违法搭建行为,经告知不改,可以进行强拆。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城市顽症的治理提供很大支撑。”
“城市管理很多问题并不是缺法造成。”有代表认为,当前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中,存在两个情况——依法不作为和依法乱作为。“乱设摊、乱搭建是顽症,关键是思想认识上有误区,现在也立了很多法,但都执法不到位。”姚海同代表认为,政府要有法治观念,既然法律有规定,政府就要执行到位,不依法办事就是宽严皆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法,落实到位。”
近日曝光的麦当劳、肯德基供货商福喜公司采用过期肉的消息,引起代表的热切关注。“老板叫员工打人,员工会拒绝,因为这不合法;食品企业让员工使用过期原料,员工为什么不能拒绝?”朱勇代表认为,应该在全社会普及基本的法律常识、宣扬道德意识:“不仅要让员工对违法行为说不,还要鼓励他们举报企业违法行为。”
特大城市的治理任务很艰巨,例如乱设摊和居民就业、居民日常需求的矛盾;取缔黑车和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解决问题等。郑惠强代表认为,城市治理和保障有序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常态机制,寻找平衡点,疏堵结合。关于城乡结合部的治理问题,治理压力大、治理难度大,要进一步思考治理权限的合理配置,如治理权限能够进一步下放;中心城区和郊区县执法力量配置是否需要区别对待等。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基层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可以建立举报奖励等激励机制。
汤东英、陈海燕等代表则建议,对城中村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难点问题,要更加注重社会治理,采用社会共治的理念,推动形成和完善一套长效管理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