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我和谐是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概念中没有自我冲突的现象。罗杰斯认为: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是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差距。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告很多,所陈述的大部分是新生的问题、种类及其程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分析最多的是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及症状。本文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这一民办院校作为背景,大一本科新生为调查对象,心理普查为样本数据来源,通过考查这个层次的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探讨影响新生心理和谐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民办院校;新生;自我和谐;原因;应对方法
一、民办院校新生自我和谐的现状分析
(一)本院新生自我和谐的状况
采用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即“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为测量模板,选取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学院2013级960名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答案939份。其中男生317人,女生621人;文科548人, 理科 391人;来自城市 279 人, 来自农村 660 人; 经济状况良好的 812 人, 经济状况较差的127 人。在实测人数中,有102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 属于一类重点关注人员;另外有194人(占20.66%)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二类关注。有643人(占68.48%)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一类关注指总分达到25分以上(含25分),即具有的阳性因子数达到了25个,可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员。此次调查中,属一类问题的学生总人数为 102人,占了整个被试人员的10.86%,其中一类问题学生中,男生人数为31人,占测试男生的 3.30%,女生人数为71人,占测试女生的7.56%。
(二)新生UPI问卷测试的结果
民办高校新生自我和谐程度处于中低水平,并且差异明显。性别、独生、学历、生源状况,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经济及学校和专业满意度、同伴因素、师生关系等多个变量对新生的自我和谐均具有一定影响。新生的自我不和谐总分与阳性因子显示正相关,虽然大多数的新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从高中带上来的,甚至在初中、小学就存在了,状况令人担忧。
(三)问卷显示的主要问题
大学新生普遍面临着目标定向模糊、缺乏学习动力、自信心不足、不会与人相处、独立性不够等问题。有些甚至感到活着没什么意思,时常会有一些 “人生乏味”的念头。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父母不和、离异、家庭经济困难、亲子之间交流较少等都有可能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比如自卑、敏感、多疑、冷漠、独立性差,而我们面对这种情况经常显得无能为力。
二、影响新生自我和谐的因素
(一)理想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新生进入民办学院后不能够正视现实,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不知道如何转换角色,很容易将别人的理想目标当作自己的理想目标,容易失去生活重心,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及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新生对“民办”两字比较敏感,因民办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良荞不齐,大部分学生都是高考失利才填报了民办院校,有的学生是通过扩招进来的, 有的学生是通过补录进校的。相对而言学习基础差,又适应不了大学的学习,干脆就放任自己。更有部分新生认为,民办院校的教学质量不如公办院校,自己在民办院校只是想混个毕业证,其它的事情都不重要。这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然后又去影响周围的人,导致恶性循环。
(二)社会评价对民办院校的影响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和科研水平良莠不齐,校内学风不佳,教师缺乏教学科研经验,教师创新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民办院校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受到社会质疑,这些都影响了民办院校的社会声誉。与公办院校相比,学生学习的氛围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差。由于入校门槛底,学生的基础差,新生进入大学后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开始放纵自己,缺乏进取心,经常逃课、打游戏;同时盲目乐观、自我欣赏、自以为是的心理,妨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一些问题学生经常打架闹事、心理和情感问题突出。事实上每年都会有学生因为失去学习兴趣而休学。造成社会各界对民办院校的学生总体评价是批评大过于称赞。
(三)家庭教育影响
现在的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非常多,典型的“四二一家庭”,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长辈的过于溺爱造成这些学子独立生活能力差,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让父母来帮忙解决,因此失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独生子女的学生在自我能力及无助感等方面往往容易表现出不和谐的特点。来自偏远地区的新生,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和制约,中学时期积累的知识面较狭窄,综合能力相对差,文体社会等活动能力弱,一下子不能适应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但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的期望值较高,又存在自我认识不标准、自我评价失真的状况,因此会产生社会心理不成熟、心理不和谐的情况。很多90后学生来自寄居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长期缺乏社会关爱,也影响学生自我和谐水平。
(四)人际关系的困扰
测评中发现,许多新生入校后担心的问题除了学习之外就是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有21.6%的同学认为与人交往困难.难以适应环境新的环境;32.3%的学生认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是互利互惠的;只有12.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主动和陌生的同学交流;9.6%的新生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流。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问题更突出,进入大学后,在陌生环境和家庭经济相对优越的同学包围下,农村学生的自卑心理丛生。这部分特殊群体人际关系开始紧张。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 他们心灵更为敏感、孤独、迷惑,因此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的不和谐更为突出。
(五)新生自我不和谐水平与各测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通过本科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问题呈显著正相关性。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同时表明: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无自杀意念的大学生,有躯体化、抑郁、强迫症状和恐怖因子的新生在和我和谐程度上十分低,这启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和谐。
三、积极的应对方式
(一)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增进非独生子女及特困生的幸福感和心理资本
实际上, 任何环境和条件都有其两重性。正视现实、适应环境就应以较为客观、全面、公允、不偏执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 不离现实来谈自己的发展。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勇敢地面对、适应和接受, 而不是抱怨、绝望和放弃。独生子女及特困条件的的新生通过及时调整定位发展人际沟通能力,重塑自信心、强化实践与适应能力。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结合实际,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和鼓励那些性格较孤僻、内向的学生参加,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从而让他们感知友谊的真谛、集体的温暖。学校需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启发学生,促进他们健康的自我发展。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其目标明确,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孟秀红,何成森, 邢超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5):57-59.
[2]梁瑞琼,王苑芮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2):73-75.
[3]杨宪华.本科生幸福感与心理资本的状况及其关系[J].商洛学院学报, 2012(2):58-61.
[4]王登峰. 自我和谐量表.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16.
[5] Rogerw, C. R (1959). At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 In Koch. S. (Ed.). 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 [M].New York: McGraw-Hill, 184-256.
作者简介:郑虹,女,讲师,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