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俊云
自新课改以来,各学科共同致力于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在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中,越来越多的人已注意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学体育课程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教育界人士也在积极响应号召,投入到中学体育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中。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是针对一个大的集体,包括教师与学生,重在师生的双向互动。本文就当前我国中学体育课程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阐述,且简要分析了其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创新一、当前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师生的集体忽视
体育教学应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然而在越来越激烈的升学压力下,许多中学教师与学生已形成默契,即默默淡化体育课程这一概念,更有甚者,学校的体育课程形同虚设。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进入中学后由于升学压力加剧,学生们在数不清的试卷与习题的题海战术中对体育课的意识已然淡薄,考生们更愿意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温故知新。加之教师偶尔借用体育课讲解习题,尤其是临近中高考的学生们,学校对其要求严格,导致体育课程的开设只是个摆设。有些中学甚至一学期下来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屈指可数。人们在日益紧张的升学压力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忽略了体育课程的意义。体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户外参与能力,不仅仅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也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劳逸结合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多数家长与教师的固定思维,并未将体育课程真正当作一门课程来看待。其次,一些中学并未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这就可能致使教师因欠缺专业特长而含糊授课。也可能存在这种现象:许多学生在一学期或是中学毕业后,对于体育课程的概念仍然停留在跑步做早操的浅层意识。
2.体育课程项目的单一
中国传统的体育课程即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小范围的活动,这种方法也只是给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一个短暂的放风时间,加之体育课程的不规范化、不系统化,使得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多半是在稀里糊涂的聊天与无意识的游走中度过,体育课程本身的意义却并未发挥。现阶段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许多运动是由学生集体完成,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所擅长的体育项目也不尽相同,体育课程项目的单一性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1.加强师生的健康意识
对体育课程的忽视,大体上也是对健康的忽视。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解除疲劳,户外运动时呼吸的新鲜空气也有益人的身心。中学阶段是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黄金时期,更应注重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首先,教师应带头加强体育健康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实践中去,可以尝试着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在体育测试中可以加入笔试部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并且,硬性测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探索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授课学生习课,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看图模仿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新的动作。教学方法应从单向传授逐步过渡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也可以班级为集体,成立小组,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不仅可以有益身心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探知能力。另外,还可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在班级举行小型运动会,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除了正确指引学生,还应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在师生双向互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共同进步。
3.体育课程项目的多样化
在大学教学中体育课程项目丰富多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所擅长的类别。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项目则被规定在一个笼统的范围内,限制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在中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中,学校不妨尝试着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喜欢与擅长的体育项目作个归纳。然后进行排课、分班,在学期末进行测试时测试学生所选体育课程项目类即可。这种类似大学的体育选课模式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特长化,既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课程里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身体锻炼,又因为所选课程的班级是所有人员的重新组合,而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新的环境也能激发其探知学习的意识。只有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体育课堂,才能使得其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真正学到知识,如此,体育课程的价值也得以发挥。
三、结语
体育课程在多数人看来只是一门“副课”,是作为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而存在,也因此在学业繁重的中学阶段体育课程常常似有若无。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跟进,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中学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的首要即师生共同学习,这也是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挑战新的教学方式的第一步。其次,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差异性,积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反思中,体育课程模式的创新才能更进一层。
参考文献:
[1]柯昌恩.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创新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2).
[2]屈杰,张慧春,隆胜军.湘西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体育学刊,2001,(03).
[3]李世英.浅谈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构思[J].福建体育科技,2002,(02).
[4]袁学友.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黄河之声,2009,(18).
[5]孙伟群.面向21世纪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师友,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