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辉
大部分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这是学生身心发展关键的时期,也是他们心理变化较激烈的时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调节,就会引发行为偏离,生出事端。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整好中职生的心理状态。
中职生心理教育近年来随着校园里学生突发事件和恶性案件的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纵观校园里的各种案件和事端不难发现,制造这些案件和事端的学生起初大多都有心理问题,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经过长期潜伏,当受到刺激时逐渐发展为心理危机,却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演变为恶性案件或事端。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身心发展迅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对社会上许多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处理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或情感等复杂问题时,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障碍,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调节,就会引发行为偏离,生出事端。
中职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归纳起来,中职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入学即存在自卑、消极的心理
中职学生大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失败群体,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低人一等,再加上校园环境差强人意,更会让他们产生人生失败的挫折感,对学校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而又无力改变现实,这种不良想法深埋于心,久而久之,便会衍生出消沉、悲观的情绪。
2.成长中的交际与情感困惑
中职生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与朋友、同学和老师的交往方面。我国已故的著名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发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但人际交往问题却恰恰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起因。中职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不懂的与人交往的技巧与原则,许多中职生对于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感到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缺乏自信,不敢交往。比如因容貌不佳害怕在交往中受人嘲笑而不敢和人交往;(2)缺乏信任,不愿交往。有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不信任,缺乏合作精神,不能包容别人而不屑与人交往;(3)缺乏方式,不会交往。这类同学缺少交往的常识,不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以至于交往失败,产生挫折而拒绝交往。
3.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中职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的,情绪的流露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反映。他们成人意识逐渐增强,渴望独立、自由,但是生活经验不足,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时,更易出现兴奋、激动,或悲观、失望的情绪。处理起来不理智,稍遇刺激,就会出现情绪失控和偏激的行为方式。他们不会合理发泄这种不良情绪,比如故意损坏公物、恶作剧,故意捣乱等。
4.社会不良环境的诱惑和误导
首先,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滑坡,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认识模糊。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也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网吧里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青少年;灯红酒绿的迪厅里吸毒酗酒的群体也数青少年比率最高;还有上网交友不慎所引发的惨案尤为严重,这是致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解决中职生心理偏差的有效途径:
1.开展和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具体形式之一,是最易为学生接受的和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怡悦身心的客观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为有益。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开阔视野,使个人的“自我”和群体的规范、社会的准则融为一体。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就会增强,能够发现学校生活的独特和美好,在心理上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把它放到与专业课一样重要的位置,树立使学生先成人、才能成才的教育思想。课程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原则,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比如辩论、角色游戏、心理小品等情景形式。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绝不是开展一两次活动或上几节教育课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倾诉。当老师微笑地走上讲台,用明亮有力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注视着我,老师重视我,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老师更应让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冷落,从而挖掘学生的心理潜力,使他们树立起信心。多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自信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也许就可以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
3.重视体育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这一点往往别忽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锻炼在身体活动的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项目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外,一场篮球赛、一场拔河比赛的成功举办,学生会学到遵守比赛规则,这正如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一样;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这也正如在社会中要去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样。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化的培养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
4.开展学生之间自主教育,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班主任要积极创设条件,开展班级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分析、正确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等一系列心理品质。班级各式各样的活动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来想,做自主思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学,做自主探索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实践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管,做管理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创,做创造的主人。
以上所探析的只是一些表层问题。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要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还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关注,探索出更多更适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袁哲海.构建和谐学校生态系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J].职业技术教育,2010(2):84-86.
[2]李秀英.中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疏导与干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