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秋
作了二十余载的一名班主任,在岗位实践中我体会到,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特别是学生品德的培养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在工作生涯中,我始终把爱的教育贯穿始终,以关爱之心转化差生,以信任之爱激励学生成长,以赤诚之爱,无私奉献,让学生在爱的旅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自信。
一、规范管理,因材施教
作为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我始终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学生的行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并结合本班实际,建立了《班级工作细则》,让班级干部参与班级管理。我在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实行“流动红旗”制度,即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注重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均衡分配,在组内实行“一帮一”制度;每周在班会上进行一次小结,按学生所获红旗的数量评出优秀个人,并按学习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并在期中和期末进行总结,作为评选三好生和优秀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由此,使学生时时有激励,有榜样,有动力,使班级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风气,让班集体成为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优秀集体。
二、以爱育人,爱生如子
我班有个特殊的孩子叫蒋松林(化名),由于一些先天的因素,说话含混不清,思维也比较慢,学习上也跟不上。同学们总是嘲笑他,对此,在生活与学习上,总是尽力去爱护他,鼓励他,甚至超出了对我女儿的耐心去哄他,与他交流,不管多困难,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我想,这是自己作为一位教师,一位母亲,应有的责任。但这其中的苦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小学毕业考试时他的语文得了60多分。虽然在别人眼里才刚刚及格了,但对于我和他的父母来说已是相当知足了。当时,他父母满眼含泪地拉着我说:“谢谢您了,徐老师。”一句真挚地“谢谢”我打心底里知足,因为,这是家长对我六年来艰辛付出的肯定。正是这一次次面对面的谈心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我更加的信任,也正是一次次与家长的沟通让我在教学工作上产生了前进的动力。
三、热爱本职,尽心竭力
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我从来没有耽误一节课,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根本抽不出空照顾我的孩子,就是在孩子上高中时,也是由她爷爷奶奶照顾,但我依然很欣慰,因为,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和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也在快乐中找到了自我。
作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光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师德”感染同事、感染家长、齐心协力,共同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辽县平岗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