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以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情境;兴趣;内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应注意挖掘,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教师先让几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年龄和过了几个生日。学生汇报踊跃,这时教师再抛出趣题:小明今年8岁,他的哥哥大明到今年为止,只过了3个生日,请你想一想,大明今年几岁?学生看了很迷惑,怎么哥哥年纪大,过的生日却比弟弟少?他们议论纷纷,都急于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情。这时教师揭题:“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探究新知的心情油然而生,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抽象,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事物和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
例如,书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李民前面有9个同学,后面有6个同学,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许多同学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9+6=15(个)。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提醒学生,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天,16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游过一条河。上岸后鸭妈妈一数,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鸭。可是数来数去,小鸭子一只也不少。奇怪!16只鸭子怎么会变成15只了呢?小朋友听了都笑了起来,鸭妈妈真糊涂,把自己都给忘了。这时老师再启发:“鸭妈妈真糊涂!小朋友可不能学它。赶快再回头检查一下。”这时,学生告诉我应该再加1,因为刚才把李民给忘了。这样处理,把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通过游戏去探索发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时,一上课,教师就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学生一听做游戏都很兴奋。老师又说:“只要你们说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便能很快说出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如若不信,现在就请出题。”学生跃跃欲试,争着向老师提问,想要“难”住老师。结果,老师判断得又对又快。同学们经过计算验证,的确如此。惊叹之余,大家都急着要学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学习。
四、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6根火柴棒摆三角形,看最多能摆出几个。学生马上动起手来,摆的兴致很高。结果有的摆出了一个,有的摆出了两个,大多数学生还在继续拼摆,尝试着摆出更多的三角形,但无从下手。教师表扬大家都很爱动脑筋,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四面体),让学生数一数,发现共摆成了4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观察老师摆的和自己摆的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教师揭题:“同学们摆的三角形都是在同一平面内,而老师摆的三角形已不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这节课首先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表象,接着再上新课,学生十分乐意学习。
五、创设应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价值的,这样学生就会自觉自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我这样导入:“我们学校新盖了4层的教学大楼,你们有办法知道它的高度吗?”一部分学生说去找建筑师询问,但有人提出一时半会找不到,也不认识;少数学生想到爬到楼顶用一根长绳子垂到地面,作上标记,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但有人提出太危险,也不现实。还有同学估计大概高10米或20米,但大家认为误差较大,不够精确。大家一筹莫展,都不由把目光投向教师。教师顺势说道:“我既不要长绳,又不要爬楼,只要一根标杆、一把米尺,便能知道教学大楼的准确高度。你们想要学这种本领吗?”学生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当然,仅凭以上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9.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龙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