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恒英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强,而在实际的教材编写上缺乏比较紧凑的衔接和过渡的部分,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一些自然适当的衔接语句,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流畅,保证教学的连贯性。每节物理课程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教学起点,又是建立在上一个教学基础上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衔接上更要以新奇的教学方式保持学生的兴奋点。
关键词:教学环节;过渡方法;物理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存在一定的发展和阶段性过程,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一般在物理教学上分为这样几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导入、核心内容讲解、学习效果评估以及教学内容总结。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每两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衔接词汇进行自然的过渡,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度,还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引出新的教学兴奋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特别容易忽略教学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上过渡方法以及衔接性环节的使用进行了讨论,分别从不同方法和角度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一、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兴趣式衔接引入
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定理和公式的讲解,在这些内容的讲解上如果采用直接介绍的方法会十分枯燥,缺乏吸引力。但是,如果能够通过讲故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浮力定律的讲解中,教材编排是直接的问题引入,直接跟学生提问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因素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难以让他们更好地继续学习。而如果通过一个关于浮力的故事就能够更加顺利地引入浮力这一概念,如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听闻八国联军钢铁制造的军舰在我国大沽炮台进行挑衅的时候没能足够引起政府的重视,原因并不是政府无力抵抗,而是传统愚昧的观念,当时清政府官员认为钢铁比水重,无法浮在水面上,更无法进行军事侵略,因此,这种专制而愚昧的想法错使当时清政府失去了抵抗的最佳时机,进而导致了北京的沦陷,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导致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清政府没有人对浮力这一原理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研究和试验。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合理地引入了对于浮力的教学,就会激发学生对于浮力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自然地接受浮力这一概念。
二、以新奇的试验和想法进行课程衔接
每节物理课程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教学起点,又是建立在上一个教学基础上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衔接上更要以新奇的教学方式保持学生的兴奋点,通过这些奇特的想法和试验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如,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镜面反射比白布对光的反射能力更强,那么在进行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可以用平面镜代替幕布吗?”一般按照常识理解,大家都会说平面镜的放映效果会比幕布好很多,这时就可以通过投影仪和一块较大的平面镜进行图像放映,结果大家在平面镜上没有看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就会对这种情况感觉非常好奇,这时就可以自然地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知识教学,顺利地完成该部分教学内容的引入。
三、通过笑话进行幽默式引入
在物理概念教学的引入过程中,通过一个笑话进行幽默性引入不仅能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求知欲。如,在进行惯性概念的教学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笑话进行引入: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甲突然倒在乘客乙的身上,这时乘客乙抱怨道:瞧你那德行。而乘客甲却非常幽默地说道:“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这时候老师再进行及时提问,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摔倒?乘客甲所说的惯性是什么?惯性是怎样作用在乘客甲身上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顺理成章地引入惯性这一概念,将学生轻松愉快地引入到了惯性概念这一教学环节中。
总之,进行物理教学课堂衔接和引入的衔接性语言远不止上述几种方法,因此在进行教学环节过渡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组合,即使同类的教学环节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知识、思维以及方法层次上的差异,衔接性语言也将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教师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遵循教学的自然性和探索性,做到连贯性物理教学,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德启,李新乡,陶洪,等.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杨宝山.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来宾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