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娜曼
摘 要: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应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自主性关系。应从幼儿的问题出发,确定主题开展的方向,在活动过程中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步伐。
关键词:主题活动;自主性;主导作用
当前,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对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主要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幼儿自觉自愿地在主题活动中解决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支配控制主题的主要前行方向。然而,幼儿在主题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这种内部活动的动机和需要,并不完全是先天自发的本能,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特别是成人有意识的教育下产生的,是逐步发展培养起来的。
教师要实现对主题教学的有效指挥,关键是要处理好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果以教师与幼儿在主题教学中相互关系作为一对矛盾,则教师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教育与管理者的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取决其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当下,混龄班教师正将主题教学研究作为处理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关系的契合点。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如果没有教师的敏锐眼光和对孩子们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就不可能及时捕捉到教育的主题;如果没有对主题活动的预估计划,教师就很难为幼儿提前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如果没有教师在活动开展中的支持和及时帮助,就不会有内容丰富且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系列活动。没有了教师的主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学习是难以想象的。可见,教师的主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鼓励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只有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自主性的关系才能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经过探索实践,笔者对主题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两方面的想法。
一、从幼儿的问题出发,确定主题开展的方向
在主题活动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但是教师应当明确,这里的引导不是支配,不是外在的强制性控制,不是信手拈来的预设,而在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对主题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师应通过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使幼儿从自身兴趣出发,由幼儿自身决定活动开展的方向,使幼儿成为主题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往的主题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主题开始之前,教师会预设主题教学活动内容,而这些内容孩子是否感兴趣,只是教师片面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预设的。而在进入混龄教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后,在每一个主题开始之前,我们首先会结合《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幼儿园指导纲要》,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收集大量相关主题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并不是为了对接下来的主题教学内容进行预设,而是为了在主题问题收集中更好地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在教师自身掌握了大量主题信息后,我们会在主题开始前,对孩子们进行主题问题收集,通过收集孩子们对某一个主题感兴趣的问题,并将收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来了解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哪几方面,从而获得主题所要开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方向中的自主性。如在“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首先以抛出问题“家是什么?”引出话题,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家是温暖的。”“是有爸爸妈妈的。”“家是我们住的地方。”随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关于家,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孩子们五花八门的问题就在老师简单的问题下呈现了:“家里为什么有男有女?”“我是从哪里来的?”“每个人的家都是一样的吗?”“家里的爸爸和妈妈为什么要吵架?”……在孩子们自主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从孩子们众多的问题中加以引导,接过孩子们的问题,再抛向孩子们。在“我爱我家”主题问题收集的过程中,有一个孩子提到:“为什么说幼儿园也是我们的家?”时,我马上做出反应,“哟!对哦,为什么说幼儿园是我们的家呢?有谁知道?”通过教师的提问,孩子们又进入新的问题讨论中,随着他们的讨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发挥,“关于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大家想知道些什么?把你们的问题藏进神奇的录音机吧!”就这么简单,孩子们的问题又再次围绕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提出来。就这样,我们在“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中收集了孩子们关于我的小家、幼儿园我的家、上海是我家、我爱大中国、地球妈妈五大类,共计115个问题。从五大类活动中选择了孩子们问题最多的三大类——幼儿园我的家、上海是我家、我爱大中国三大类作为主题的主要开展方向。
在主题教学问题收集指导过程中,幼儿的思路是非常宽的。随着教师启发引导作用的发挥,幼儿成了决定主题活动方向的主体,他们积极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使潜在环境中的教育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的教育效果。幼儿在主题问题收集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步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幼儿跟随教师设计的计划走,一味重视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真正尊重幼儿的需要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们在混龄教育的主题实践中经常会在新观念和旧观念中循环往复,同时也在实践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从孩子们所有问题中的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出发,以解决孩子们的问题为出发点,但在活动中教师应增强指导目的的意识,主导作用应体现一定的目的方向性,不能随意地、泛泛地进行。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十分明确地意识到主题的开展为幼儿提供自主性机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发展。教师也不宜过分侧重活动的兴趣性、愉悦性,而忘记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为此,教师应增强指导的目的意识。一方面必须对某一活动培养目标非常清楚,并充分了解各类活动的潜在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把握好收与放,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有效地促进各类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注意在总体上把握教育的方向性,要有意识地通过教学活动,达到教育促进发展的目的。例如:在“金色的秋天”主题背景下的小主题“银杏的秘密”活动中,如果我们不尊重幼儿的需要和步伐,就不会围绕孩子们所提出的“银杏果好吃吗?”“银杏果有什么用?”等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就不会有一系列的银杏果活动:一起采摘银杏果、浸泡银杏果、剥皮、晒干、烘烤银杏果,从中获得银杏树和银杏果的秘密。虽然这项活动持续了两周时间,但是孩子们在两周时间里所获得的知识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认识银杏树、了解银杏果等几个知识点。又如:在孩子们参观完上海大学菊花文化节摄影活动后,孩子们提出要将他们参加菊花摄影展做出的作品在班级美工区的版面上展览出来,于是,大小孩子们就如何布置菊花展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尝试。第一次,孩子们只是把菊花作品随意地摆放到美工区一米墙的展板上,有的幼儿就说:“太乱了,不好看。应该把同样颜色的菊花放在一起。”于是大家开始了调整。第二次又有幼儿提出:“我们在照片旁边贴上花边,会更美呢!”接着孩子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就这样,孩子们几次做好又几次修改,直到大家都觉得满意为止。在孩子们粘贴布置的过程中,我一直默默地看着他们修改,并没有上前帮忙,只是给予了孩子们讨论的时间和实践的过程,让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最满意的结果。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在尊重孩子需要的同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尊重、消极尊重,完全忽略教师引导的作用。因为,我们尊重幼儿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幼儿更快更好地成长。
(作者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依霖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