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霞:汉字的解密者

2014-07-16 13:44可红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朝霞篆书书写

可红

袁朝霞 女,山东文登人,1971年出生于新疆,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书法艺术工作室,现供职于山东省科学院。系中国民主同盟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妇女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印社社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理事,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自1990年开始,袁朝霞作品先后入选首届亚洲妇女书画大赛、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作品展等大展四十余个,并获得多个奖项。作品与文章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出版《小园徐步》等。

在山东画家杨国玉先生和诸城派琴师丁梁先生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袁朝霞的先生、画家彭想先生画室,一坐下,便饶有兴味地翻阅《小园徐步——袁朝霞书法篆刻作品集》。在第32页,我看到了作者的创作心语:是谁说过汉字是国人的灵魂密码。

这句话让我突然陷入了思考。

汉字最早产生于占卜、祭祀、记事,甫一出现,是以象形之法,随着数千年流变,更有指事、会意等手法。而它的复杂性在于,它的内涵不断在扩大,占卜功能消失,记事功能放大,最终成为文明的最为重要的载体,甚至培养了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通过对汉字的书写来体现文字价值的形式,由于工具、材料等不断变化,推陈出新,书写的结果也同步出现了对位变化。于是,它作为视觉艺术的一面,自始至终都得到了保留和传承,在岁月的流变中,承载了越来越丰富的,不为人知的文明信息,故而有“汉字是国人的灵魂密码”一说。

从这个概念而言,书法家、语言学家等与汉字密切相关的艺术家和理论工作者,都可谓是解密者,无非是道路或有不同。那么,袁朝霞,这个自觉不自觉把自己放在解密者位置的书法家,她取得了什么样的破密成果呢?

同行的朋友丁梁——诸城派古琴传人,精通乐理,深得个中三昧,其琴室位于大明湖中秋柳园内——清季一代诗宗王士祯和他的诗友雅集之地,鸣琴而治秋水落霞,亦为画家,尤擅山水,有名士之风。他已经在画室窗前几上,放妥了他的古琴,并仔细调好了音。

于是,对袁朝霞的采访,就在琴音中开始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一种美妙至极的交流。

普庵咒

《普庵咒》是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构成一个自然的旋律,犹如天地人相互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 此曲可普安十方、驱除虫蚁、蚊蚋不生、消灾解厄、逢凶化吉,可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繁殖、万事如意。

在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当中有铸剑为犁的军人,还有来自各地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到了戈壁荒原,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开出良田,建起新城,他们组成了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袁朝霞就是新疆建设兵团的孩子,1971年,她出生在美丽的和田。和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边缘的绿洲内,南枕昆仑、北卧大漠,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之重镇。

一直到6岁,袁朝霞一直生活在建设兵团,在她的眼中,除了亦兵亦民的父辈,见得最多的就是大漠黄沙、斜阳孤烟。在我的采访中,袁朝霞对这段生活叙述得极为简略,也许是孩提时的记忆已经过于遥远,而那时又实在太小。而我却更愿意认为,袁朝霞日后成为一个雄强大气的书家,和童年时候的生活环境有着隐秘的关联。这种关联同样包括在文登的日子,这段时间更为短暂。按照中国的传统籍贯标准,这个美丽海滨城市才是袁朝霞真正的故乡。

袁朝霞在文登时,时常去海里摸些小蟹小鱼。袁朝霞说,故乡在一览无余的海边,人烟稀少,我最为熟悉的是渔民的生活,记忆中他们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

追求自由的基因,似乎在不知不觉就埋下了。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教授因此有言:袁朝霞生于新疆长于海边,这种边塞异域的地理环境和大海的壮阔对于朝霞的性格和气质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虽为女流之辈,骨子里却有着霸悍坚韧的倔犟之气。

在文登生活了两年以后,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八岁的袁朝霞到了济南,上了小学。从小学到初中,大多数时候,袁朝霞是个普通的女生,贪玩,学习成绩一般,正是这个机缘,反倒让她一脚踏进了书法的殿堂。

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的袁朝霞,把求学的目标放到了中专上。她得知有所学校叫济南书法艺术学校,文化课的要求不高,但必须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在之前,在袁朝霞的认识中,书法大抵是拿着毛笔写大字,估计也不难。于是就开始自学,找字帖练,练得最多的则是九成宫。

经过一番小小的努力,袁朝霞考上了书法学校。当然,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只是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升学捷径。

正是这样一次无意识的敲门,得到了回响。但是,济南书法艺术学校,它培养的是师范生,而不是书法艺术家,也就是说,按照规划,袁朝霞们毕业就将成为一个小学的书法老师。

袁朝霞最终没有去教书,而是进了山东省科学院。

石上流泉

夫智者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绕石浅行成泉,依洼浅住成潭,顺势急流成瀑,汇注于渊广则成海。其形有异,其质无别,寡欲无求,故能因境化形,畅然无碍。夫仁者如山,宽容仁厚,安静平和,不役于物,亦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故能长久。 一曲《石上流泉》取材自然,朴实无华,大巧若拙。铿然琴声,亦动亦静,深邃安然,几多人生哲理,天地玄机,于此汩汩流出。

进了科学院,从事后勤工作的袁朝霞,尽管书艺已得初步筑基,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并无交集,与书法之缘貌似将渐行渐远。

确实有这么几年,袁朝霞与书写若即若离。但埋在心底的种子,只要一有阳光雨露,它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几次偶然或必然的机会,似乎有一种力量裹挟着她、身不由己地往前走去,重新让袁朝霞开始审视自己的书写道路。1992年,袁朝霞进入山东书画学院,三年中,将书法理论又重新梳理了一遍,通过大量的临帖,终于对书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打下了较为深厚的传统功底。endprint

真正改变袁朝霞的是,1997年负笈京华,进中央美院,入王镛工作室,师从王镛先生,而后得书法妙谛。

王镛先生采取的是一种开放式教育,通过示范,作行为方式引导。在之前,袁朝霞对书法的认识,大抵是正规传统一路,鲜有创新之思之举,包括要用什么纸、用什么纸才能写什么字,心中都有定式。一日,王镛先生上示范课,竟然随意取一秃笔写散氏盘。一开始,袁朝霞认为完全不可以,在她的认识中,以为笔毫已落过半,笔即不可用,更勿论秃笔,更甚的是作粗放豪犷的散氏盘。

其实没什么不可以的。这一幕,表面上是把袁朝霞的观念改变了,一悟之下,明了什么是写字,什么是书法。这层窗户纸一旦被捅破,对于袁朝霞而言,就是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下一步便是如何构建属于自我的书法语言体系。

正是在王镛先生的影响下,袁朝霞开始着手对篆书的研究、书写和创新。篆书是我国的文字启蒙的一种书写体式,笔画繁密,形态逼真,佐证了文字开端的原创性,透露了造字伊始的容纳性。但当下的书法家写篆书,大都追随传统,难越雷池,注重线条,不管内涵。但实质上,写篆书,必须要写出它的原始之气、之味、之意识;写篆书,必须要传达出文字意向的容纳性、趣味性、朴素性。没有内涵的书写,只能是对先人的复制,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

王镛先生说,书法的法不是宪法,可以自由地去做。初窥书法门径的袁朝霞,思想一出樊笼,又曾陷入汉字的怪圈,她说:方块字就像牢笼,容易陷进去出不来,如何寻求书法的陌生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于是,自京返鲁两年中,袁朝霞一度沉寂,后在临帖之余,开始把眼光放置于摩崖、造像、钟鼎、汉碑——把书体的选择和审美的定位放置于苍茫浑厚的远古史料的探求和追索中。张志民教授认为,袁朝霞早期篆隶宽博厚重充满生命张力,这与她关注造型和视觉有关。后来用水墨写钟鼎,墨色的蕴藉含蓄对于狂躁粗砺的外在视觉上的互补,这源于袁朝霞对于审美和语言的深刻反思和洞见。近些年她的书法少了剑拔弩张,多了温润明净之气。线条愈发松动、随意,欲求发自内心的诉求以及不期然而然的无意识呈现。那种自然妥帖来自于向内心深处悟求和潜心内在修炼,返求内心深处缓缓漫溢开来的润泽灵动和天真纯净。

这多少有了些禅意,如石上流泉,它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在流淌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各种形式之美,体现出了自然之道,在懂得者眼里,即是一次生命的洗礼和修行。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

在济南,在袁朝霞的身边,有一批声气相投的年轻朋友,他们经常一起交流、互相促进。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大多数人能保持思考和实践的独立性。于其中获益良多的袁朝霞说,探索无关乎对错,贵在有独立的语言和思想,贵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后,袁朝霞在书法艺术追求道路上,一如上了高速公路,一发而不可收,渐有自家面目。袁朝霞说,一开始选择篆书作为切入点,是考虑篆书的源头离得比较远,群体对之有陌生感,书写的时候可以获得一种更为宽泛的自由,可以游刃有余地去进行一些突破。最近,袁朝霞又有了新的方向——篆书揉入草书书写的表达,在保持篆体传统气韵的前提下,将草书章法的任意性、流动性融进篆书的血液,从而增加形式上的美感。

草篆如何结合,袁朝霞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她已在其中感受到了创作的愉悦,享受着这种更接近人内心的表达,相信略假以时日,便能会书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书画教育》副主编陈耘文先生认为,袁朝霞书法书性纯良,写得比较潇洒,得散氏盘、米芾行书、张迁碑等多种书体特点于一体,而不失自己鲜明个性。他说,袁朝霞的篆刻,尤其是鸟虫篆,韵味强烈、气息张扬,深深地打动我了。

袁朝霞在书艺上高歌猛进,在篆刻上也颇有建树。有评论家认为,袁朝霞治印,点线的组合常有出人意料之处,白文常直取金文意趣,非常精彩。朱文印若心游万仞,外厚内敛,在净洁的线条之下,处理得奇趣横生。

这无疑得益于袁朝霞长期对金石的浸淫,同时亦体现了她以书入印,以印入书的实践。

袁朝霞的先生,她的书、印第一个读者,书画道路上的同行者——画家彭想认为,袁朝霞本身个性大气,而文如其人,于是字就写得泼辣。同时,由于袁朝霞喜欢墓志造像,经过长时期的心摩手追,已经对其精神把握得比较到位,贯彻到书写中,往往能见其性情。并,袁朝霞研究战国楚文字,使她的书写有了一种神秘感。而草书加篆隶的实践,已得一“朴”字,应该说新近的实践比较到位。

彭想先生因为求袁朝霞治印而结识,志同道合遂成书坛伉俪,他温良有君子之风,他在评价中竭力避免赞美,诚可谓客观中肯。

彭先生话音刚落,丁梁先生的一曲平沙落雁也终,声声绕梁而不散。忽觉有点恍惚,一如袁朝霞所说,水墨在纸上的交融有意无意之间创造出一种永远无法重复的汉字空间,黑的是字?还是白的是字?

那么,此时此刻,到底是音乐在笔尖行走中流淌,心手双畅?还是毛笔在音乐中走龙蛇,物我两忘?

这,又有待于解密!endprint

猜你喜欢
朝霞篆书书写
Bottom-up approaches to microLEDs emitting red,green and blue light based on GaN nanowires and relaxed InGaN platelets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用什么书写呢?
我心中的那一抹朝霞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像泡泡一样会变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