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霞,潘竹松,阎乃宽
(1.重庆市云阳县精神卫生保健院,重庆 404500; 2.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1147)
近年来,我国非法成瘾物质滥用人群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滥用物质的种类又逐渐由阿片、海洛因等向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发展,形成了新的毒潮[1-2],并有可能取代阿片类毒品,成为21世纪流行最广泛的毒品[3]。为进一步了解非法成瘾物质滥用者使用ATS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1月至11月在云阳、万州强制戒毒所入所,并有云阳县户籍的全部强制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符合条件的被调查者共682例接受了本次调查。
采用机构调查法,将强制戒毒所中因非法成瘾物质滥用而进行强制戒毒的人员作为ATS使用的高危人群。调查人员为精神科专业人员,调查方法及使用量表经统一培训后(一致率kappa=0.91~0.98,P >0.05)按入所登记强制戒毒人员名单,逐人见面检查。调查工具采用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提供的《兴奋剂使用情况调查表》和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流行学调查表》[4]。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调查表系匿名形式。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社会心理、躯体、精神状况,以及非法成瘾物质使用情况。在对ATS使用筛查时,以一生中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非法使用苯丙胺类物质1次及1次以上者为阳性,对阳性者再作进一步详细检查。并按卫生部《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5]和ICD-10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确定相关障碍的诊断。
见面检查的682例高危人群全部完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56%的为多药合用。ATS使用阳性者 138例(20.23%),其中ATS 依赖 116 例(84.06%),ATS滥用 18 例(13.04%),ATS 中毒4 例(2.90%),13 例(9.42%)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其他情况见表1。
ATS使用的主要原因:初次使用原因,受他人影响引诱72例(52.17%),好奇心驱使 43例(31.16%),作为其他毒品的替代品13 例 (9.42%),其 他 10 例 (7.25%);目 前 使 用 原 因 ,96 例(69.57%)ATS使用者均表述,目前使用是为了减轻躯体不适、解除烦恼、抗疲乏,有 25例(18.12%)称为了寻求快感和刺激,有17例(12.32%)称合用是为了增强其他毒品效能。
ATS使用种类:见表2。
ATS使用场所及 ATS来源:见表3。
表1 高危人群及ATS使用者社会人口学资料[例(%)]
表2 被调查者中使用ATS的种类及构成比(n=138)
表3 使用ATS的场所及ATS来源及构成比(n=138)
ATS初次使用时间:在138例中,有45例(32.61%)从2008年以前开始使用,而93例(67.39%)从2011年以后才开始使用,仅3年时间ATS非法使用猛增2倍多。
目前,我国滥用“冰毒”“摇头丸”等 ATS的问题日益严重,ATS所致精神障碍已成为精神科临床面临的一个新挑战[6-7]。由于该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有关的流行学研究难以按传统的流行学方法研究[4]。为此,本研究中采用机构调查方法,选用半定式调查问卷再结合其他资料对强戒所中非法成瘾物质使用人群的ATS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此类人群中,目前ATS使用率占其构成的20.23%,其中88.56%是在先已服吸阿片、海洛因的基础上,合用ATS并已依赖成瘾不能自拔。ATS使用最多(68.12%)的为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即摇头丸或其混合剂。其高危人群组(主要为吸服阿片类)与使用ATS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相似,即以男性、21~30岁年龄段、未婚、受教育程度低、无业人员较多(各组内经 χ2检验,均 P<0.01),这些特点与其他研究相似[7-10]。但在使用场所上,ATS的使用与阿片、海洛因有所不同,ATS使用者大多是在夜生活时,在狂欢的歌舞厅/迪厅里吸服(89.13%)。根据他们的描述,使用 ATS一方面是解除身体不适、疲乏,更多的是追求其较强烈的振奋和快感,在狂欢的场景中使用更刺激。而吸服海洛因是为了缓解戒断反应等不适,并获得无忧、飘然状态,大多认为在清静的场所独自享受体会更舒服。这些多药滥用者中,躯体和精神状况较差。有9.42%的ATS使用者已出现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更值得重视的是,ATS的滥用有快速流行蔓延现象。在138例ATS使用者中,近3年内才新近加入的占67.39%。因此,ATS滥用在云阳地区的形势相当严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ATS的蔓延,是当前戒毒工作中值得认真考虑的紧迫问题。
[1]江海峰,赵 敏,孙海明,等.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4):259-262.
[2]廖艳辉,肖水源,郝 伟,等.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使用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3):161-166.
[3]杨 梅,郝 伟,邬志美,等.甲基苯丙胺依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1):10-14.
[4]肖水源.非法成瘾物质使用的流行学研究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124-127.
[5]卫生部.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Z].2009.
[6]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2010中国禁毒报告[Z].2011.
[7]Zhou Y,Buneny BS,Shi WX.Diferential efects of cocaine onfiring rate and pattern of dopamine neurons:role of alphal receptors and comparison with L-dopa and apomorphine[J].J Pharmacol Exp Ther, 2006, 317(1):196-201.
[8]覃 静,卢金山,张 锐.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的现况调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4):2 322-2 326.
[9]Bedi G,Van DN,Redman J.Ecstasy(MDMA)and high prevalence psychiatric symptomatology:somatic anxiety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polydrug,not ecstasy,use[J].J Psychopharmacol,2010,24(2):233-240.
[10]杜 辉,肖 敏.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