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练习四

2014-07-16 09:00宋东辉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宋濂读书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践踏信笺把盏言欢临行饯别

B.锋镝贬谪嫡传弟子滴水不漏

C.弹劾遗骸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D.稍息口哨刀剑出鞘不屑一顾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磨刀不误砍柴工”,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我们自觉以辩证思维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治理能力,越需要我们用好辩证思维这个法宝,用思想力量催动改革的步伐,以科学方法善作善成。

B.目前有史可考的,诸如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都是当时宜宾地区少数民族的杰作,无不闪烁着古代中国人对酿酒技术的独到见解和聪明才智。

C.澳门是南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之一,是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主要桥梁,亲临其境地见证了东西方文化长达近3个世纪交汇融合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D.这些年的临床观察证明,凡是服用张清华中药的肠粘连患者与胸膜粘连患者,无论病情轻重,甚至严重得已经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都会重新得到健康。

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交通尴尬问题的背后不仅与民众交通安全素养有关,更凸显出部分城市交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管理精细化不足,尤其是人性化的城市公共服务理念缺位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提出解决“中国式交通”问题的四点建议。

答:

4.某班要在校园艺术节中表演节目,大家推荐班级笑星张华和王凯联合表演一个小品。而王凯却以张华普通话不好,不想合作;张华也以王凯个儿跟自己不相称,表示拒绝。现请你拟写一段话,以班级文艺委员的身份劝说他俩合作表演,要求,语言简洁得体,字数不超过50字。(5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宋濂传

宋濂,字景濂,其先金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机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明年三月,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左氏传》,太祖悉称善。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孝友敬恭、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皇侄子文正得罪,濂曰:“文正固当死,陛下体亲亲之谊,置诸远地则善矣”。帝忻然曰:“卿可谓善陈矣。”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先后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

濂性诚谨,官内廷久,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十年致仕,帝赐《御制文集》及绮帛,问濂年几何,曰:“六十有八。”帝乃曰:“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濂顿首谢。

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亲老辞不行辞:推辞

B.皇太子每敛容嘉纳嘉:赞许

C.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坐:因为

D.未尝讦人过讦:攻击

6.下列句子中,全部能表现宋濂才华横溢的一组是()(3分)

①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

②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

③尝召讲《春秋左氏传》,太祖悉称善

④濂具以实对

⑤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⑥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濂曾游学到柳贯、黄溍的门下,两人对宋濂都很谦逊,自称弗如宋濂。

B.宋濂传授太子先后十多年,凡一言一行,都用以礼仪法度规劝,使他归于正道。

C.洪武十年,宋濂获得仕官,皇帝赐给《御制文集》及绮帛,并要他收藏这些绮帛三十二年,可以作百岁衣。

D.洪武十三年,长孙宋慎定罪为胡惟庸奸党,皇帝想要置宋濂于死地。皇后太子极力相救,就被安置到茂州。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孝友敬恭、进德修业。(3分)

译文:

(2)文正固当死,陛下体亲亲之谊,置诸远地则善矣。(3分)

译文:

(3)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1)作者如何写出了春之早?(3分)

答: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写景手法,使景物形象生动,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3)本诗前三联与最后一联在思想感情上有何联系?(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3)疾风知劲草,。(李世民《赠萧瑀》)

(4)绿杨烟外晓寒轻,。(宋祁《玉楼春》)

(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判你无罪

[德] 海因茨·利音曼

几个月前我来到纽约,和另外两位来自德国的朋友向一个爱尔兰人莫菲合租了一间阴暗破旧的房间。莫菲是个鳏夫,独自带着5个小孩,吉米是最小的一个。

有一天,吉米突然病了,病情看来不甚乐观。来美前,我的房友古特是柏林有名的小儿科医生,但此刻他表示不能替吉米治病,因为他还没有通过美国的国家医生执照考试。

莫菲在白天请来一个医生,是个老态龙钟、瘦骨嶙峋的意大利人。午夜一过,吉米的热度不断升高,气息渐如游丝般微弱。古特催促莫菲再去叫大夫。过了一会儿,莫菲却独自回来了。

“他不愿意来。”莫菲喃喃说道,无助、愤怒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上次看病的费用我还没付清,他坚持要先看到钱才肯来……”

此时低矮的房间挤满了邻人。大家窃窃私语,忙着凑钱,最后却失望地摇头叹息。莫菲怔怔地望着垂死呻吟的孩子,猛然转过身对古特吼道:“好歹你也是个医生,看在上帝的分上,不要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死掉!”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古特身上,古特脸色惨白。

我了解古特此刻的心情。再过几个月他就可以参加美国国家医生执照考试,开始一个崭新的生活。如果他站在法律这一边,可以看到的是他灿烂的将来;如果站到另一边,他就会辜负这个提供他新家园的国家,违反法律并失信于政府。而且万一被捕,他会丧失居留权,陷入无边的困境中。现在夹在中间的却是一个身患重病的小孩,在发烧和痛楚中瑟缩。

古特终于作出决定,他为吉米的小生命奋战了10天10夜。吉米总算度过危险期,捡回一条生命,不过真正的故事才刚开始。

就在吉米可以下床的那天,警察逮捕了古特,正是那个意大利裔的老医生告的密。同一天在街坊邻居和我们家引起了一阵少有的骚动,一张张历经沧桑的面孔因愤怒而涨红。那天,这批人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去上班,大伙全都赶往纽约市第二高等法院。我们把法庭挤得水泄不通,据我估计大概超过一百个人。

“有罪还是没罪?”法官问道。在古特还没来得及开口之前,一百多个人齐声喊道:“没有罪!”“肃静!”法官呵斥道,指着站在古特背后的莫菲说,“你说说看。”

莫菲开始叙述。法官专心听着,并环视着一张张老迈的脸孔。莫菲在结束时说道:“我们来这里就是要保释我们的医生。如果你判他坐牢的话,我们已经凑足了钱,如果他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只是为拯救一个小孩的生命——而被判罚金的话,我们已经准备了68美元。”

法官面带微笑站起来,举起槌子敲向桌面,“古特先生,您违反了法律!”法官说,“原因是为了遵循另一个更高的法律。我因此判您——无罪!”

全场顿时欢呼起来……

11.意大利裔老医生和“我”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12.作为本文的主要人物之一古特是值得尊敬的,请对人物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3.法官最后判决古特医生“无罪”,你分析一下他如此判决的原因?(4分)

答:

14.本文结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试探究作品的深刻意蕴和情感取向。(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积极的结论

王小波

麦克阿瑟将军写过一篇祈祷文,代他的儿子向上帝讨一些品行。各种品行要了一个遍,又要求给他儿子以幽默感。假设别的东西不能保持人的乐观情绪,幽默感总能。据我所见,我们这里年轻人没有幽默感,中老年人倒有。在各种讨论会上,时常有些头顶秃光光的人,面露蒙娜丽莎式的微笑,轻飘飘地抛出几句,让大家忍俊不禁。假如我理解正确的话,这种幽默感是老奸巨猾的一种,本身带有消极的成分。不要问我这些人是谁,我不是告密者;反正不是我,我头顶不秃。我现在年登不惑,总算有了近于正常的理性;因为无病无灾,又有了幽默感,所以遇到了可信和不可信的事,都能应付自如。

不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既没有健全的理性,又没有幽默感,那么是怎么混过来的,实在是个大疑问。和同龄人交流,他们说,自己或则从众,或则听凭朴素的感情的驱动。这种状态,或者可以叫做虔诚。

但是这样理解也有疑问。我见到过不少虔信宗教的人,人家也不干荒唐事。最主要的是:信教的人并不缺少理性,有好多大科学家都信教,而且坚信自己的灵魂能得救;人家的虔诚在理性的轨道之内,我们的虔诚则带有不少黑色幽默的成分。如此看来,问题不在于虔诚。

必须指出的是,宗教是在近代才开始合理的,过去也干过烧女巫、迫害异端等勾当。我们知道,当年教会把布鲁诺烧死了,就算我虔信宗教,也不会同意这种行为——我本善良,我对这一点极有把握,所以肯定会去劝那些烧人的人:诸位,人家只不过是主张日心说,烧死他太过分了。别人听了这样的话,必定要拉我同烧,这样我马上会改变劝说的方向,把它对准布鲁诺:得了吧,哥们儿,你这是何苦?去服个软儿吧。这就是我年轻时做人的态度,这当然算不上理性健全,只能叫做头脑糊涂;用这样的头脑永远也搞不清楚日心说对不对。如果我说中国人里大多数都像我,这肯定不是个有积极意义的结论。我只是说我自己,好像很富柔韧性。因为我是柔顺的,所以领导上觉得让我怎样都成,甚至在病得要死时也能乐呵呵。这是我的错误。其实我没那么柔顺。

我的积极结论是这样的:真理直率无比,坚硬无比。安徒生有一篇童话《光荣的荆棘路》,就是献给这些直率、坚硬的人,不过他提到的全是外国人。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理应有自己的榜样。此刻我脑子里浮现出一系列名字:陈寅恪教授,冯友兰教授,等等。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

16.如何理解“这种状态,或者可以叫做虔诚”一句中的“虔诚”?(6分)

答:

17.请结合尾段,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一下作者的真理观。(6分)

答: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在随后的25年里一直学习登山,积跬步而致千里,95岁那年,她终于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年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罗斯老太太。

材料二:深圳医院一间重症病房里,一位穿着白衬衫的老人微微低着头,倾着身子,认真地吹奏口琴想通过熟悉好听的琴声来唤醒病床上沉睡的老伴,老伴昏睡几十天后奇迹般醒了。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 守 文 之 徒 滞 固 所 禀 异 端 纷 纭 互 相 诡 激 遂 令 经 有 数 家 家 有 数 说 章 句 多 者 或 乃 百 余 万 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20.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除了《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之外,还有哪两部?(2分)

21.郑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他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在下列各项中,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张华告状,一面又暗中煽动秋桐辱骂,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最终尤二姐吞金自尽。可见王熙凤工于心计,毒辣无比。

B.《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关张前往隆中请“伏龙”诸葛亮出山,两次扑空,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

C.《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不是简单的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要揭示出陈旧腐朽的保守观念,从中也能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D.《子夜》中吴荪甫在公债市场上全面失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刚愎自用。面对已去的大势,他几乎精神崩溃,最后,携妻子离开了上海。

E.《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为了替亡父还债,选择去印度经商.却缺少盘缠,主动向欧也妮借。欧也妮把六千法郎借给他,查理把嵌有母亲肖像的镶金梳妆匣作为定情物托付她保管。

23.简答题(10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割须弃袍”的情节。(5分)

(2)陈士成、方玄绰分别是鲁迅什么小说里的人物?他们有着怎样的共同之处?(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读书管见

鲁先圣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苏格拉底对于读书另有高论。他声称,“一册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他是为求知而读书的,读一本书就了解了世界的一个方面。这里可以想象出他的挑剔,他的如饥似渴,他的求知的贪婪,还有他的目光的锐利。而金圣叹那句“雪夜闭户读禁书”的情景就更大相径庭了。他是一个探险家,是一个猎奇者,那种神秘的氛围和意味,那种不为外人道的秘密,或许只有这位伟大的批注家才能享受的了。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家里大大的房子,宽阔的书架,上面像垒积木一样垒满了精装的经典书籍,但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显示学问的。其实,这实在是对书的亵渎。书是用来读的,现在做了装潢用品,岂不是书籍的悲哀?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使人优雅”。读书的目的还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4.如何理解“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3分)

25.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述。(6分)

26.综观全文,作者有着怎样的读书观。(6分)

参考答案

1.C(A.“践”“饯”都读jiàn;B.“镝”“嫡”都读dí;D.“稍”“哨”都读shào)

2.A(B.动词“闪烁着”与后面的宾语“独到见解和聪明才智”不搭配;C.“亲临其境”与“见证”意思重复;D.“甚至”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与前面的“轻重”衔接不当,应删掉“轻重”,改为“多重”)

3.①提升民众交通安全素养;②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科学性;③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水平;④树立城市公共服务观念。

4.答案示例:你俩都是班级公认的笑星,合作一个小品,一定能发挥你们的特长。普通话不太好没有关系,只要表达清楚,反而能在语言类节目中起到好的效果;小品以质取胜,不以外貌取人,个儿不相称不是问题。

5.C(坐:判罪)

6.B(②忠心;④诚实;⑥使节问候,说明其知名)

7.C(洪武十年,宋濂辞职退休)

8.(1)宋濂上书致谢,并致信太子,用孝友敬恭、进德修业勉励他。(2)文正本来当死,陛下体现亲爱亲戚的道理,把他安置到偏远地方就好了。(3)宋景濂侍奉朕十九年,不曾有一句话是假的,嘲笑过一个人的短处,始终无二,不只是君子,也可称得上是贤人了。(注意(1)句“谢”、“勉”、“以”(2)句“固”、“置”、“善”(3)句“事”、“伪”、“诮”、“止”。)

参考译文:

宋濂,字景濂,他的先祖是金华潜溪人,到宋濂时才迁到浦江。自幼机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晓《五经》,又去跟从吴莱求学。之后,游学到柳贯、黄溍的门下,两人对宋濂都很谦逊,自称弗如。元至正年间,举荐翰林编修,藉父母年迈推辞不去,入龙门山著书。

过了十多年,太祖攻取婺州,召见宋濂,以宋濂和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征召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给太子讲授经书,不久改任起居注。曾召入讲解《春秋左氏传》,太祖都称好。乙巳三月,请求回乡探亲。太祖与太子一起加以慰劳赏赐。宋濂上书致谢,并致信太子,用孝友敬恭、进德修业勉励他。太祖看了信很高兴,召见太子,给他讲解书信大意,赐信函嘉奖回复,并命太子致信回报。不久遭父亲丧事。守丧期满,召回。宋濂传授太子先后十多年,凡一言一行,都用以礼仪法度规劝,使他归于正道,至于有关政治教化及前代兴亡的事,必定拱手说:“应当像这样,不应当像那样。”皇太子每每脸色严肃赞许接纳,说话一定称师父。

洪武二年诏令修撰《元史》,皇帝命他充任总裁官。这年八月《元史》修成,除授翰林院学士。洪武四年迁任国子司业,因查考祭祀孔子礼仪不按时上奏获罪,谪为安远知县,不久召为礼部主事。第二年迁为赞善大夫。甘露多次降下,皇帝问吉凶征兆的缘故。回答说曰:“受命不于天,在于人,吉祥不在于征兆,在于仁。《春秋》记载异事不记载吉凶,就为这个缘故。”皇帝侄子文正得罪,宋濂说:“文正本来当死,陛下体现亲爱亲戚的道理,把他安置到偏远地方就好了”。皇帝高兴地说:“你可称得上善于进言了。”宋濂依随时事进献忠言,都像这样。

宋濂相貌丰盈魁伟,胡须美好。写文章醇厚精深气势绵长,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士大夫登门求文者,先后接踵而至。外国贡使也知到他的名字,多次询问宋先生身体好不好。

宋濂性情诚实严谨,在宫廷内做官很久,未曾攻击过他人过失。曾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侦察。第二天,问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客人是谁,下酒菜是什么。宋濂都据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是这样,你不欺骗朕。”皇帝在朝廷上赞誉他说:“朕听说最高为圣人,其次为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侍奉朕十九年,不曾有一句话是假的,嘲笑过一个人的短处,始终无二,不只是君子,也可称得上是贤人了。”

洪武十年辞职退休,皇帝赐给《御制文集》及绮帛,问宋濂年龄多大,回答说:“六十八。”帝就说:“收藏这些绮帛三十二年,可以作百岁衣。”宋濂磕头谢恩。

洪武十三年,长孙宋慎定罪为胡惟庸奸党,皇帝想要置宋濂于死地。皇后太子极力相救,就被安置到茂州。第二年,死在夔州,时年七十二岁。

9.(1)诗歌第二句写了绿意朦胧的新柳,第三句中“含鸡舌”的梅是早梅,说的是梅含苞,春天的早上,使轻雾也染成了红色。第五句写褐绿色的小山莺在林间嬉飞,乳莺恰是早春的产物。第六句芦笋刚破土而出,才长出两三片嫩叶,更是早春了。作者选取多种早春的特有事物写出了春之早。

(2)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喻,生动形象。②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山莺是动静,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③用多种感觉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写的是嗅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④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层次感。⑤写景用词精妙。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活力,破土而出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

(3)前三联写景,景中所含是喜悦之情。后一联解释喜悦的原因——“寻李校书”。诗人一想到要和友人见面,心情十分畅快,所以感觉一路景物也那么宜人。(意思对即可)

10.(1)言笑晏晏(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板荡识诚臣(4)红杏枝头春意闹(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意大利裔的老医生不顾小孩生命,只图利,医德败坏,告密反映其品质恶劣,又对古特医生起到对比烘托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救治小孩和法院庭审的见证者,作为旁观者冷静理性,有助于突出古特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

12.古特作为一个医生,他首先能遵守法律,但面对身患重病的小孩,面对大家的目光,经过了一番思想挣扎,医生的良知和职责让他做出了选择,不计个人得失,牺牲自己的利益,冒险救治好小孩。可见他是一个有道德良知、人道精神和高尚品格的医生。

13.①古特虽然触犯了法律,但他的行为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②古特医生的救治行为是情势所迫,最终得到了法庭上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法官的判决是依据当时特殊情况进行的特殊判决。③法律的作用是惩恶扬善,法官的无罪判决维护了法律的这一特性。(任写两点得满分)

14.深刻意蕴:(1)邻里关系:团结齐心,相互支持,关心爱护;(2)两个医生形象:一褒一贬,暗示着医生的道德良知和职业操守;(3)“情”与“法”的选择,表现人的思想斗争,应该作出符合人性、有良知的选择。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情感取向:(1)邻里:对友爱的赞美;(2)古特医生:对人性和良知的赞美;意大利裔的老医生:对丑陋见利者的批判;(3)莫菲:对亲情和感恩心的赞美;(4)本文所写的故事,体现了下层人民之间的齐心协力,互相关爱,体现了一种朴素美、人道美,法官也体会到了这种美,才会作出无罪的宣判。

15.首先以麦克阿瑟将军的一篇祈祷文引入,指出中老年所谓的幽默感的本质是老奸巨猾;然后指出年轻的“我”虽虔诚,但没有理性;接着指出虔诚的“我”是一个柔顺之人。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个积极结论,发表自己对于真理的认识。

16.①没有主见,盲从别人;②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情感,率性而为。

17.①真理容不得半点虚伪;②真理拒绝顺从,需要坚持;③要热烈讴歌掌握真理的人;④中外都有掌握真理的人,值得我们效仿。

18.解析:这两个材料涉及普通平凡人创造精彩和奇迹。议论文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如“让平凡的我们活出不平凡的精彩”、“在平凡中坚持,创造不平凡的精彩”、“一颗炽热的心+执着的毅力=人生的美丽奇迹”、“普通人的真情可以创造奇迹”等。对“精彩”和“奇迹”的理解也不局限于“名人”、“伟业”,应该关注普通人的思想、情怀和品格等。只要对世界、对他人有爱心,对自己有发展,都属“精彩”。当然记叙文,可以叙写平凡创造精彩的故事,真情换来奇迹的感人故事等。

19.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每处断句1分)

20.《诗经》、《尚书》。(每点1分)

21.对《六经》的注释流派众多,见解不一;后来的人不知道谁对谁非无所适从;求学的人辛劳而收效甚微。(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论说:自从秦朝焚毁《六经》,圣人文章泯灭。汉朝建立,各位儒生修订许多艺文;到了东京时期,学者们也自成一家。而墨守旧说的人,固执自己所奉行的见解,各种说法纷纭杂出,互相之间偏激且背离常理,于是使得经学有许多家,每家又有多种说法,章句的多达一百多万字,学习的人辛劳却没有什么效果,后来的人疑惑而不知谁是正确的。郑玄囊括大典,搜集众派学说,删除繁琐及错误的内容,改正刊登遗漏失误之处,从此学习者稍微知道该学什么。

22.B D(B项,张飞要放火烧房,这是在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昼寝未起;D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民族工业抵挡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联合进攻)

23.(1)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有人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得以逃脱。(2)《白光》、《端午节》(2分);他们都因循守旧,(1分)看不惯新生事物,(1分)总爱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1分)

24.读书就像拜师访友,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搅主人,翻开书面就可以去,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显得优雅而闲适。

25.引证,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明读书是求知;引用金圣叹的话说明读书是猎奇;引用林语堂的话说明读书是摆脱俗气,使人优雅。正反对比论证,名人读书是正面论证,现实中人读书为入仕博名为显示学问,是反面论证。

26.读书有功用,但应该淡化功利;读书不是显摆,而是提升自己;读书应该是一件风雅乐事。

(作者:宋东辉,启东市建新中学)

猜你喜欢
宋濂读书
宋濂抄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诚信的宋濂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忠诚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