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2014-07-14 04:56朴虎范
关键词:城乡差距结构优化县域经济

朴虎范

摘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富民强市的道理。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 结构优化 城乡差距

1 延吉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1.1 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利推动经济增长 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23%。全口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实现3.8亿元,增长19.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2.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亿元,增长17%。截至三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州第一。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增加值持续提升 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8亿元,增长5.8%,占全州的7.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63亿元,增长14.2%,占全州的4.2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56亿元,增长10.9%,占全州的5.4%。三大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2.8:39.9:47.3调整为12.8:43.7:43.5。一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20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2.2个百分点。

1.3 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8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7亿元。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澳乐·江山墅和达沃斯小镇完成投资5.95亿元,二是龙延公路和边防公路完成投资6.9亿元,现已全线通车;三是吉珲高铁龙井段工程已完成投资4.2亿元,现已完成路基、桥墩和部分隧道工程(除鸡冠山隧道),架梁工程在年内完成。

1.4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争取农机化补贴资金1396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1807台(套),机耕率达到72%;专业农场发展到53家,经营面积达到3100公顷。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各类畜禽养殖基地达到207个。农民人均收入4513.6万元,增长12%。

2 延吉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目前延吉市的经济在省州各县市中仍然处于垫底的位置,属于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从2011年GDP总量来看,在全州八县市排名中,延吉市仍处于下游位置。从人均GDP看,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州的58.1%,低于全州12489元。

2.2 工业发展质量不高 工业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集聚度不高,意向性项目储备不足。龙头企业没有足够的力量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且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新兴企业正处在培育阶段,实现带动发展任重而道远。

2.3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总体收入仍然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2,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4 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城镇建设用地面临的矛盾和压力不断增大,征地难已成为制约延吉市发展的瓶颈。由于市本级财力薄弱,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城市功能不完善,新建绿地、公园无人管护,严重受损现象凸显。

2.5 财政的脆弱性更加突显 延吉市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依靠房地产开发,进而支持延吉市的经济建设,一旦房地产开发形势变化,将会对延吉市财力造成紧张的局面。

3 加快延吉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坚持投资拉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增加经济总量是当前延吉市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靠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特别是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城建的增长点、税收的增长点、就业的增长点,精心“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高的项目,以此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2 做大民营企业,提升民营经济实力 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从现阶段发展形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生命力旺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因此,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就要深入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走活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3.3 主攻工业,提升经济整体水平 要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优势,支持园区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延伸产品产业链条,朝着深加工、精加工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要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全市工业整体水平提升,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

3.4 打好生态牌,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一定要加快发展速度,抢占制高点,以实施好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为突破口,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全面抓好农村环境、土地、林区、河流整治等方面工作,以生态文明带动相关项目发展的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实现突破。

3.5 保障民生,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参考文献:

[1]尹义坤,刘国斌,胡胜德.日本旅游休闲农业经验对吉林省的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08(02).

[2]田士超.上海市的收入差距:基于泰尔指数分解的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7(10).

[3]胡志远,欧向军.基于泰尔指数的江苏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J].经济地理,2007(05).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结构优化县域经济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