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90后”大学生作为现今我国高校受教育的主体,他们个性鲜明,行为张扬,体现出了时代气息和年轻人的青春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发挥思想的引导作用,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和高校发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他们的个性积极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个性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87-02
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世界是一般和个性的统一,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并且一般性存在于个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具有青年人共同的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好学,有着美好的发展未来等符合年轻人的共同特点,除此之外,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心理状况不同、受到的关爱不同,他们的个性也不相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研究这些新情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个性培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一)个性与个性培养内涵辨析
个性是一个中性词,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心理学的含义是指人成长发展中,随着实践和环境的影响,主观选择的具有明显特征的心理状态,心理学中的个性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格。社会学中的个性是指在社会范围内,个体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角色因为个体的独立形态而具有属于个体独有的社会性质。教育学中的个性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总而言之,个性就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由一定的环境影响而形成的,表现为人在社会范围内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有属于自身特点的社会性。
个性培养,就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要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家庭环境的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特点,从而让个体克服自身的不利因素,达到成长和发展的目的,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因材施教”。
(二)个性培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个性培养有利于推进以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我国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党中央提出了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此,“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成为我国教育中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未来国际发展,是人才的竞争,根本上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为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90后大学生采取个性化培养。人的创造性与个性成正比例,个性越强,人的创造性也越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思想保障。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90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通过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培养坚定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包容精神,激励大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投身社会实践。
3.加强对90后大学生个性培养,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有针对性。思想教育尊重个性,结合实际考虑大学生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根据不同个体,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当发现一些教育目标在某些学生身上无法实现时,适当调整教育目标,适应大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通过张弛有度的调节,可以在面对同一群主体时,有差别地实现教育目标。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个性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很多高校没有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例如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和使命意识;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让大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这些治国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通过开设《形势与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时事资讯,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增强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忧患意识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如果各个高校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保证课程设置和学生学习的时间,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严格要求,是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补充,在排课时优先排专业课和主干课,而无法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时段。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注重加强课程建设,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毫无创新,例如绝大多数高校采取合班授课的方式,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很多教师无法保证知识讲授的精彩性,也无法保证知识的细化讲解,片面追求课程的进度,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
(二)学生管理中忽视个性培养教育的现象严重
很多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健全,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上没有按照国家教育部师生1:200的比例配齐,很多从事辅导员岗位的人员学历水平低,并且很多辅导员的专业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这样的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状况可想而知。工作上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学生,不会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不会在学生普遍关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给出合理的解读和正面引导,在对学生发展党员、评优评干方面不能保证公平公正。很多高校教师自身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淡薄,没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无法在学生中发挥榜样的师范作用。这些弊端,导致很多学生在不满和迷惑中度过大学生活,这样的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很难在岗位上做出贡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
(三)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高校的校园文化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包括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建设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活动等。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积极向上人格的培养。但是现实中的问题却很多,在高校置换校园建设中,很多高校在校园图书馆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实验室建设方面严重不足,而在办公室建设方面却盲目扩张;有些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实施随意性较大,没有计划性,也就无从谈论营造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路径
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事关国家的创新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个性培养中的思想和价值引导作用。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凸显思想政治课的个性化培养内容和方式
其一,教學设计中突出大学生的个性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要制定适合90后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方案和教学计划,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方面,也要凸显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其二,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大学生的人生指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前要备好教案、备好授课内容,结合不同授对象,引用不同的授课案例,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课程吸引力。同时,要把课堂主阵地延伸至课下,通过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方式,密切与学生的联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个性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
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校园的硬件设施,但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精心策划校园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水平。高校可以在寝室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布置寝室,美化班级,从而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培养的小环境建设。学校的后勤、办公室、学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广播、橱窗、校报、社团等设施,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团建设方面,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开设学生喜爱的社团,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学生工作人员要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从学校整体布局,要求辅导员做好谈心工作、走访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同时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各种评选活动中的公正公平,只有辅导员、系书记等工作人员起到正面的榜样作用,就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
90后大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容易走极端,为此,需要建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监控,通过心理疏导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高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提高动手能力和关爱他人、信任他人的意识;高校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通过做思想工作和心理调适,转变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
参考文献:
[1]张澎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3]王玄武.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岚清.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N].中国教育报,1996-04-1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
[6]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