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2014-07-14 04:19樊丽敏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农村

樊丽敏

摘 要:随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广场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群众性休闲娱乐方式,吸引着村民参与其中,并逐渐受到广大村民的喜爱。本调研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新农村文化广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了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现状,并对今后新农村广场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建议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161-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乡风文明是核心。新农村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为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大众历史现象。随着20世纪90年代广场文化活动逐渐兴起,广场文化在农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情况,把握新农村广场文化的特点和规律,项目组在天津市选取了西青区精武镇姚村、小南河村、蓟县邦均镇骆古庄村、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广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一、调查地和受调查者基本情况介绍

1.调查地点基本情况与样本统计特征

调研地姚村现有3个规模较大的文化广场供村民进行活动,其中两个广场面积1 000平方米左右,广场上设有篮球场、活动室、健身器材等,另外一个广场面积较小约320平方米;小南河村是清末爱国武术家、精武之祖霍元甲的故乡,建有村民活动广场,广场上有体育健身设施和亭子等;蓟县邦均镇骆古庄村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村庄有一个文化广场,广场硬件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宝坻区方家庄镇小杜庄村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村庄设有文化广场、篮球场地、健身器材等。

在天津市新农村调查基地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5份,有效问卷为193份,有效率约为99%。调查发现:(1)性别:调查中女性占67.9%,男性占32.1%。(2)年龄分布:18岁以下的村民占4.6%,18—40岁村民占到38.9%,41—60岁村民占到42%,60岁以上的村民占到14.5%。各阶段的年龄分布正常。(3)政治面貌:群众居主体地位占71%,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分别占13%、16%,无民主党派人士。(4)文化程度:村民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初中(占43.5%)和高中(占28.5%),调查中占18.7%的村民是小学文化程度,村民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9.3%,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新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总体比较低,村民的文化层次结构有助于我们了解村民的基本文化需求。(5)广场建立时间:调查发现59.1%的新农村广场建立时间是在2000年以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广场是随着农村平房改造、响应中央“两手都要抓”的政策才建立的,建立时间还比较晚。(6)职业分布状况:“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产生于居民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欲望上,而不同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准、知识构成、文化素养以及情趣的差异,表现在文化需求的层次也是有明显差异的。”[1]调查发现村民的文化素养存在层次化、从事职业的复杂化,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层次性。所以开展新农村广场文化活动时要考虑到不同职业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层次。

2.村民对当地广场的态度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将直接从思想上影响他们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信心和支持程度,并最终决定他们将采取什么样的姿态和行动投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2]所以我们调查村民对当地广场的态度。(1)了解到村民对当地广场建设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天津市新农村村民对广场“非常满意”和“满意”占比重为70.4%,占5.2%的村民对广场不满意。从开放题“您为什么参加广场活动?”的回答中,村民将参加广场活动的原因归为以下五种:锻炼身体;娱乐,放松身心;交朋友,增加人际关系;打发空闲时间,丰富业余生活;兴趣爱好;了解外面世界。经归纳可以发现:村民在休闲娱乐、交往、获取文化知识等方面的需求较大。广场文化建设需要根据村民的文化需求举办广场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满意度。(2)对于村民是否喜欢参加广场文化活动的调查,占24.9%的村民表示非常喜欢参加广场文化活动,比较喜欢的村民占43%,这两部分共占比例为67.9%。从这部分村民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参加广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村民中的榜样作用。占30%的村民持“一般”的态度,他们对广场文化活动无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对于这部分人群要积极进行思想引导,使他们认识到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积极意义,将他们吸引到广场文化活动的队伍中来。占2.1%的村民不喜欢参加广场文化活动,据访谈资料得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的:第一,广场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广场文化活动脱离村民实际生活致使村民不喜欢参与;第二,村民有其他的休闲娱乐途径,如待在家里看电视;第三,村民有“參与广场文化活动无用”的错误观念等。所以要尽最大力量引导他们来到广场,感受广场文化氛围,一步步吸引他们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3)男性在广场上待的时间主要是在1小时之内;占44.3%的女性则待的时间是1小时到2小时之间。广场活动时间与性别相关性调查得出:p值为0.03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男女两性对一天内在广场待多长时间有显著差异。女性在广场待的时间比男性长,广场文化活动对女性的吸引力更大。从侧面反映了男性对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兴趣不大或者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不适合男性参与。

3.广场硬件调查

“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地区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3]随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场文化设施越来越多。天津市新农村文化广场上设施主要有体育器材(87.6%)、文化墙(26.9%)、宣传栏(61.7%)、座椅(74.1%)。从调查数据可发现新农村广场上文化墙建设比较少。个别广场上设有儿童滑梯、连廊、喷泉、亭子、音乐设备等。调查发现一些广场上没有安装照明灯,村民无法在晚上进行广场文化活动。

4.广场文化活动调查

(1)广场文化活动具有季节性、时段性:村民在新农村文化广场上进行活动较频繁的是在夏季(72.0%),冬季最少(2.6%);一天当中,村民在傍晚、晚上活动的多,占比例为73.6%。(2)广场文化活动专业性调查:从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来看,村里的广场文化活动主要是由居民自发组织的,占比例为56.5%,村民自主性和积极性较强。在调查中广场文化活动有专业人员指导的占比重为28%,活动受到的专业指导欠缺,多数活动只是注重娱乐性。(3)广场活动的管理情况:在调查中只有39.4%的广场活动有人负责,负责人缺乏导致广场活动组织散乱。甚至广场上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如“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等。(4)广场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新农村广场活动开展较多的游戏娱乐类活动(96.4%)和体育类活动(77.7%),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比较注重活动的娱乐休闲功能;科普宣传活动(27.5%)、技能培训活动(1%)开展得比较少,广场举办的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活动和技能知识培训活动还不到位;政治活动占31.6%,广场的政治教育性還有待提高;企业产品宣传活动占15%,农村广场文化仍需要与市场相结合,发挥它的经济价值。

二、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与农村政治、经济、生态、家庭、人际交往的关系调查

1.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在对广场文化活动内容调查中发现政治活动占比例为31.6%,居第三位。政治活动内容主要是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有助于提高村民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有利于村民更清晰地了解党和政府,增强村民对党和国家的自信心,培养村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对广场文化建设的态度调查:(1)村委会经常在广场上举办活动的占14.5%,占50.3%的村委会偶尔举办广场活动,几乎不在广场上办活动的村委会占到21.2%。村委会对于广场文化建设主要是流于形式。(2)从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来看,新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主要是由居民自发组织的,占比例为56.5%,村委会组织的活动占29.0%,政府、社会组织的活动占12.4%。(3)广场活动经费来源。新农村广场活动的经费主要由参与活动人员自费,占比重为46.1%。其次就是村(社区)经费支持(39.9%)、政府拨款(26.9%),企业赞助占到13.5%。从这三项的调查看出基层政府、村委会对广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人力和物力上投入不足,广场文化活动开展的重任主要由村民自己承担。所以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应加强对广场文化建设的重视,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有资金的投入,所以要依靠以场养场,才能长期巩固广场文化活动。广场吸引小摊贩、小吃摊、烧烤、儿童玩具摊等第三产业,收取一定的经费巩固活动。新农村占69.4%的广场周围有小摊贩(如:小吃、烧烤、儿童玩具等)做买卖,占26.4%的广场周围没有小摊贩。在有小摊贩做买卖的广场中,占26.1%的广场周围的小摊贩需要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

3.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1)人具有社会性,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们都有交往的需求。新农村广场上活动的村民非常愿意和别人聊天的比例占到36.3%,比较愿意和人聊天的占32.6%。村民认为参加广场活动使得自己的交往范围更多了占到63.7%,占88.6%的村民认为参加广场活动对自己的人际交往有好处。广场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互动,加强村民之间的交往。(2)村民的交往对象主要是朋友和其他居民,与朋友聊天占43%,与其他居民聊天占到34.7%。村民比较开放、随意,心理防御性低。而且大多是原村村民,村民之间聊天的话题多,这也增加了村民的交往圈。(3)新农村广场上村民聊天的内容主要是家庭琐事(36.3%)、邻里关系(26.4%)、小区建设(13.5%)和社会新闻(15.5%),新农村村民在国家政治(3.6%)方面交流、关注得比较少。村民之间比较喜欢谈论家庭琐事、邻里关系方面的话题,乡土气息浓厚。(4)村民在广场上与人聊天的原因主要是兴趣爱好(44%)、传统习惯(24.4%)、维系情感的需要(22.3%),为了获得帮助而进行的功利性交往所占比重则很少。

4.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与家庭建设的关系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家庭是由血缘和姻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初级社会群体。家庭的功能本质上是个人的基本需求的表现,人们在家庭中寻求情感支持,参与广场文化活动对村民的情感满足起到了补充作用。(1)家庭成员对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支持程度很高,占比例为95.9%,仅占4.1%的村民不支持家人参加广场文化活动。(2)在参加广场活动的村民中,占23.8%的村民经常和家人一起参与广场活动;占41.5%的村民偶尔会有家人相陪,15.5%的村民的家人几乎不陪伴。从数据可看出村民个体参与广场文化活动吸引了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有利于扩大广场文化活动的群众队伍。(3)调查显示占82.4%的村民认为通过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有利于家庭和谐;占2.1%的村民认为参与广场文化活动对于自己的家庭和谐无影响。村民通过参与广场文化活动,丰富了业余生活,培养了宽容的心态,这使得村民回归到家庭中能够宽容家人,促进家庭的和睦。

5.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与大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类要按照规律办事,要有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同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一样,都属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调查表明:占64.8%的广场活动后有垃圾,占35.2%的广场活动后没有垃圾。丢垃圾现象可能由两方面原因造成,其一,农村在环境和卫生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不足,导致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如广场上没有设置垃圾桶;其二,村民自身环保意识不强,公共文化意识有待提高。这都阻碍了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所以这就需要利用广场进行环保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2)人们对广场周围绿化环境“非常满意”占比例为12.4%,“比较满意”占比例为66.3%,占19.7%的村民对于广场周围的环境绿化持“不满意”态度,有1.6%的村民对广场周围的环境绿化很不满意。绿化环境的好坏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部分村民对村庄绿化不满意,说明新农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需更加努力。

三、建议和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广场文化建设对新农村的政治、经济、村民交往、家庭、社区生态文明等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去改善。

第一,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政绩观。首先,广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只看到物质层面的利益,忽视精神文化对村民的引导力量,致使广场文化处于放任自流的形态。所以这就要提高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对广场文化建设的重视,将广场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其次,基层政府和村委会要将广场文化建设成效列入官员政绩考核当中,督促政府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巨大支持。最后,对于领导人自身来讲,要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深入到群众的实际生活当中,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到村民的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组织令村民满意的广场文化活动。

第二,整合社会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当前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基层政府、村委会加大财政投入,村民主动分担经费,还需要社会团体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捐赠、企业的赞助等。村庄要积极吸引企业进驻广场宣传,拉动企业对广场文化的赞助,不断增强广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持。

第三,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类型,提高广场文化层次。首先增加男性喜爱的广场文化活动。调查发现当前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农村妇女,而男性参与活动的人数则很少,这和当前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类型有关。当前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主要是跳广场舞,而对于男性偏爱的体育类运动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开展得很少,导致广场文化活动对男性的吸引力降低。所以应该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类型,增加男性喜爱的活动,吸引男性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建设中来。其次,提高广场文化層次,增强广场活动的思想教育性。当前村民的广场活动主要是以娱乐休闲型活动为主,这是较低层面的文化。对于科普宣传类活动、技能培训类活动、政治类活动等较高文化层次的活动类型开展较少。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增加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才是致富的关键,村民对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活动、技能培训活动等需求比较大。所以这就需要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类型,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最后,广场文化活动要将大众化与特色性相结合,增强广场文化的地域特色,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广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广场文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联合社会、基层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等所有力量,不断促进新农村广场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雷,史铁尔.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袁方成,王剑虎.社区建设中的农民:认知、意愿和公共需求——基于一项全国性的主题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3]许钰晨.苏州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11).

[4]石军强.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5]王洁.以人为本进一步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张家港市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11).

猜你喜欢
新农村
论高校法学院系与新农村在法治建设中的耦合互动
新农村建设下粮食贸易的发展
治国之道在于法 明法之道在于农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