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下林语堂的古诗词英译评析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

2014-07-14 05:25王小济
关键词:级差形容词译文

王小济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评价理论是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占子,2002:282)张美芳(2002)研究过语言的评价意义和译者的价值取向,钱宏(2007)以香水广告翻译为例,运用评价理论解释翻译的“不忠实”现象,刘晓琳(2010)对比《红楼梦》的两个译本,研究评价系统视域中的翻译,刘世铸(2012)研究了评价理论关照下的翻译过程模型,但鲜有论著将其用以研究古诗词翻译。

苏轼是宋词领域的杰出代表,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水调歌头》词如其人,将“豪放”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评价理论下,林语堂的诗词英译中多用鉴赏性词汇,适当介入作者与读者的声音,更注重引起读者注意,调动读者感情。

一 评价理论系统

1.评价理论。

简而言之,评价系统就是一整套运用语言表达态度的资源。在评价理论的框架里,评价资源包括三大主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Martin & White, 2005)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裁决和鉴赏,包括情感(affect)、裁决(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系统。介入系统用于研究态度来源,主要涉及自言和借言。借言涉及投射、情感、让步等手段。级差指态度的增衰,态度的明暗和介入的强弱形成“级差”,也就是说,级差是测量介入和态度的程度。级差指态度的增衰,是用来表述态度强弱等级的系统。级差系统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根据强弱程度或是数量,二是根据范畴的原型性特征或是精确性的程度。前者用语势表示,后者用聚焦来表达。

二 评价理论下《水调歌头》英译分析

表1

(注:ST=Source Text即原文,TT= Target Text 即译文,以下各表中同上)

分析:第一句原文的评价对象是“明月”和“天”,译文对应有“moon”和“sky”。原文使用了一个表示“不满足”的情感短语,译文以表示“不满足”的情感疑问词对应;原文只有一个表“质量”的鉴赏形容词,译文有三个表“质量”的鉴赏形容词“round, clear, blue”,并增加了一个表“影响力”的鉴赏形容词。原文“几时有”“问”都属于介入中的自言范畴,译文没有以对应的“when”疑问词介入,而是增加了人物“I”,表达明显的自言范畴,“I ask”表面问月,实际上在问人,这一句引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进一步对话,让读者在四个强有力的鉴赏形容词的背景烘托下,产生对评价对象“明月”和“天空”的向往,“so”一词属于级差系统里面的语势表述,强势地描述了对明月的赞美之情。

表2

分析:原文的评价对象是“天”“宫阙”和“夕”,译文有对应的“celestial”“sphere”和“night”。原文运用了两个表达“不满足”的情感副词“不知”和“何”,译文增加了表质量的鉴赏形容词“festive”,表明“今夕”是“何年”。原文介入了“不知”和“何”表示话语扩展,译文增加了人物主语“I”和双引号,表示作者在单声问话,却没有回音,好似自言却并非自言。

表3

分析:第三句原文的评价对象是“风”“楼宇”和“高处的人”,译文的评价对象是“air”“home”和“mansions”,为了呼应原文的“归去”,又结合英语国家的楼房是“独门独户、高大宏伟”的客观现象,林语堂先生用“home”作为评价对象,为“归去”找到情感依托的地方,那就是“home”。原文对象“高处的人”对应的是“不胜寒”,译文对象“mansions”对应的是“high”,从修饰语与被修饰物的关系来讲,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将态度情感词和评价对象同时改动亦可。

态度系统中,原文使用了两个情感动词,三个表“质量”的鉴赏形容词和一个表“能力”的裁决形容词“不胜寒”,实指“人禁不住寒”。林语堂先生使用表“影响力”的鉴赏形容词“jade”和“crystal”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有让步之意 “want”和“fear”的介入,其实是词人的内心独白,不满足人间现状,却又不敢“上天”的忐忑与矛盾。原文的“又”本是意料之中,译者运用“but”意料之外资源和“so”意料之中资源,形成用词的对比,更突出了词人心理与现实的反差,译作的绝妙可见一斑。

表4

分析:第四句原文的评价对象“影”和“人间”在译文中有对应的“shadow”和“mortal”。原文中表示“质量”的鉴赏形容词和表示“不满足”的情感副词在译文中都没有对应的资源范畴。译者直接用陈述的态度省去了疑问的弯子,却少了一丝反问的强烈语气。与be动词“is”相比,“feel”型情感描摹词人内心深处对“人间”的赞美,就如刘世铸所说,在be型情感模式中的形容词、名词、副词等不一定是情感形容词,但这些形容词一旦进入feel型情感模式即具有典型的情感意义。(刘世铸,2009: 23)再者,“my”和“I feel”都是话语收缩的体现,译者专注于临摹词人的心境,并强势地调动“宣称”资源“no longer”来高度赞扬人间圣境。

表5

分析:第五句原文评价对象分别是“月光”“阁”“户”和“人”,译文评价对象是“she”“tower”“doors”和“those who”,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背景差异,上文提到过的“月光”用第三人称“she”来指代,既客观遵循英语表达习惯,又美化了“月光”的形象感,但“阁”与“tower”,“户”与“doors”并不形成完全对应关系。古代的“阁”实指高大的建筑物,但并非塔,“斗破苍穹一殿一塔,二宗三谷,四方阁”这句话足以证明“阁”与“塔”有别,因此译者处理为“tower”并非最佳译法,“户”除了指“门”,还指“窗”,所以译文的评价对象应是“doors and windows”。原文运用两个表“质量”的鉴赏形容词“朱”“绮”和一个表“不快乐”的情感形容词“无眠”,译文也使用两个表“质量”的鉴赏形容词和一个表“不快乐”的情感形容词资源,三个小句从结构、意义上都“忠实”于原文。

表6

分析:第六句原文评价对象为“人”和“月”,译文评价对象只有“she”,只描述“月”,译文有缺省。原文运用表“不快乐”的情感词汇在译文中没有对应信息,原文介入“不应”和“何”,“不应”是一个否定,是表达“人”对“月”是否产生恨意的“不赞成”,从话语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否定的表达,但词人却对此持相反观点,“不应”是让步性话语,在承认“众人”观点的同时发出自己排斥的声音,为感叹月亮“何事长向别时圆”作前期铺垫,译文介入“why”只表达对“月”的质疑,译文中没有“众人”的观点做铺垫,自然不能站在“众人的肩上”进行有力地感叹和反驳。

三 结语

本文主要运用评价理论分析林语堂先生对宋词《水调歌头》的英译,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在态度、介入、级差方面的用词,发现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注重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调动读者的情感神经,以更好地将词人“豪放”的风格传达给读者。运用评价理论分析诗词的翻译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评价理论也是研究中国古诗词翻译的一个新视角。

[1]李占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刘世铸. 基于语料库的情感评价意义构型研究[J].外语教学, 2009(2): 22-25.

[3]刘世铸. 评价理论关照下的翻译过程模型[J]. 山东外语教学, 2012(4): 24-28.

[4]刘晓琳. 评价系统视域中的翻译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译本对比为例[J]. 外语学刊, 2010: 161-163.

[5]王振华, 马玉蕾. 评价理论: 魅力与困惑[J]. 外语教学, 2007(06): 19-23.

[6]张美芳, 语言的评价意义与译者的价值取向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7):15-18.

[7]Martin, J. R & 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London: Continum, 2003.

[8]Martin, J. R. & P. R. R. White, The Evaluation of Language: APPRAISAL in English [M]. London: Palgrave, 2005.

猜你喜欢
级差形容词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认识形容词
译文摘要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I Like Thinking
形容词
纵向渗透率级差对注水井吸水特征的影响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