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明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双基”已向到“四基”延伸。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论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上述“四基”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双基;新课程;四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提的最多的是“双基”教学,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备课上课的时候也是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最大。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在“双基”教学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双基”到“四基”延伸,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一些困惑。笔者带着这些困惑进行了粗浅探究,与大家共勉。
一、正确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目标的“四基”进行理解
笔者听过一些新课程的数学课,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笔者觉得这些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双基”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四基”与“双基”有所不同。
1.传统教学“双基”的特点
传统教学的“双基”是以知识为本的。教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进行专门研究似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新课程下“四基”的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学生需要“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前面有个定语“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双基”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适应终身学习”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上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我们看到,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因为它们不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学习”的本义,让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新课程理念下“四基”学习本身绝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四基”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使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处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总是从怎么“渗透”来考虑,岂不知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一个“渗透”怎能包含得住?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所以,过去的“双基”把学习的内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教师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四基”
1.发扬“双基”的优良传统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要求学生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新课程标准继续保留了“双基”,并且把“双基”列为“四基”的前两条,进而也强调了“双基”。但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习惯。
2.基础知识重在“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这就是说,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三角形有什么样的特征?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和现实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的?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个对象用新的情境表示,即学会用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个新的问题。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并且理清所学数学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定理、公式解决问题;二是在注重数学“双基”教学的同时,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采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更不是死记硬背。特别是要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3.基本技能在“理解和掌握”中形成
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这就是说,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也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于数学操作程序和步骤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懂得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采用这些程序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实施这些程序和步骤,每一步骤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数学知识作为这些理由的支撑,其逻辑依据是怎样的。特别是对于计算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算理。二是对于学生数学的基本技能要有一定量的训练和重复,但是,这不是僵化的训练,不是呆板的重复。教师要掌握适当的“度”,对不同的基本技能要采用不同程度的训练,要讲究训练的实际效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注意步骤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为了应付考试的训练,是不应提倡的。
4.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使学生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其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各类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形式,重要的数学基本思想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只有让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知识的获取和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才能使学生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感悟,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所以,强调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性,也要强调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其中数学基本思想的重要性。
5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注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数学的观察、训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与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还有反思与建构等活动方式,才能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才能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段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猜测、验证,积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这种活动可以是一项统计调查,也可以是设计一种春游方案,还可以是论证与探究数学知识的结论,这样的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才能更好地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一是把积累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有很多这样的表述,如让学生在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这个经历过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所以把活动经验作为一个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在做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二是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如探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探索就会得到任意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
三是积极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前面已经介绍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它往往需要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不断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如一个春游方案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一个设计问题,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交流的过程,然后去完善这个方案或推翻这个方案。在这个活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积累了怎么提出问题、怎么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四基”。我们要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叶蓓蓓,吕世虎.中学数学课程目标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启示[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