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欢
初中地理对于学生来说就像“鸡肋”。长久以来,由于它并不被算入中考成绩,学生不是很重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中考又要算上地理的会考成绩,很多学生不得不重视起来。如何在不占用学生多余时间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就成为地理教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专家的论著,笔者也不断进行尝试,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创设地理情境,提高课堂趣味性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在于教出了多少个满分的学生,而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
1.巧引歌曲
学习“黄土高原”时,笔者引用歌曲《黄土高坡》的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再配以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并记录关键词,再把关键词进行分类,看它们分属于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学习“长江”时,笔者把歌曲和多媒体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把长江沿线的主要城市、湖泊、支流等地理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增加了学生的直观印象,也从感官上全方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巧用古诗词
把地理知识和古诗词联系起来,能使课堂焕然一新,充满文学氛围。如学习“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地形地势”时引用“高处不胜寒”,“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梅雨季节”时引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引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用多媒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用到教学中。对于地理课堂来说,一方面它可以把比较抽象的知识利用动画演示出来,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笔者就是利用了一个小动画,向学生演示公转时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以及极昼和极夜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快速浏览一些各地有代表性的图片,这有时比用语言描述更能吸引学生,如学习“欧洲西部”时利用大量的欧洲西部旅游景点、各国代表性建筑等来导入新课,学生普遍反映不错。
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参与度
1.课前1分钟地理知识展示
每节地理课前,让1~2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地理小材料或外出旅游时的见闻,发小印章以鼓励。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举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
2.我当小老师
对于一些知识脉络比较清晰的章节,通过学生的预习、小组讨论后,请学生上来讲解。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愿意尝试。如在学习“经度变化规律”时,鼓励学生观察经度图,总结判断方法。有的学生说找零度经线;有的学生说在度数最小的那根经线上画“十”字,再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每一种方法教师都应给予客观积极的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学习效果自然好。
4.语言简短精练
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从细节入手,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地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初中学生不会看图、读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如形状观察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如“澳大利亚”仿佛是一只小兔子,“欧洲西部”的意大利像一只高筒靴,“黄河”干流像一个“几”字。
2.加强学生的绘图能力
绘图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前让学生到黑板上绘图,课下让学生描图、填图。通过亲手绘制地图,学生可以加深对所绘制的地图上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加强学生记图和默图能力,做到心中有图
如学“中国行政区划”时,先利用拼图,让学生认识轮廓、拼轮廓,再进一步鼓励学生看着画,之后再记由地形而得名的省,如山东、山西在太行山东、西两侧,湖南、湖北在洞庭湖的南北,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长江和黄河的干流,一个“V+W”,一个“几”字,形象生动而又简单易记。
4.指导学生做题时抓关键词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普遍都很马虎,经常出现漏题、掉题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得分率,从学生入学一开始做题时,教师就要要求学生抓关键词、圈关键词,这样无形中使学生形成了认真读题、析题的习惯。
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的殿堂,更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的前沿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是教育的最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