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娟
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和 AmpC 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牛文娟
目的 分析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和 AmpC 酶检测检测结果 , 并探讨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本院近年来收治患者标本培养的 150 株肠杆菌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 AmpC 酶与 ESBLs 表型分别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及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 , 同时对菌株对 10 种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结果 150株肠杆菌中检出 ESBLs 菌 79 株 , AmpC 酶菌 65 株 ;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 :单产 AmpC 酶菌 < 非产酶菌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 重耐药率、8 重耐药率 :高产 AmpC酶菌 < 非产酶菌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SBLs 和 AmpC 酶是导致肠杆菌细菌耐药的重要因素 , 可根据具体药敏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 实现抗菌治疗的有效性。
肠杆菌 ;ESBLs ;AmpC 酶 ;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药物在临床的使用 , 临床抗感染等治疗水平明显提高 , 然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 为抗感染治疗增加了难度 , 临床关于细菌耐药性研究不断深入。肠杆菌是临床常见耐药菌 , 其中 ESBLs 和 AmpC 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明显增加 , 已经成为重要的致病菌[1]。作者对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和 AmpC 酶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 同时探讨其耐药性 , 具体如下。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 2011 年 12 月 ~2013 年 12 月收治的患者标本培养的 150 株肠杆菌 , 所有细菌均由 VITEK60 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 GNB 鉴定卡确认 , 具体见表1。
1. 2 检测方法 ESBLs 检测 :检测方法为双纸片确诊试验(纸片扩散法 )筛选表型 , 经确证试验后进行检测 , 菌株可能产 ESBLs :孢噻肟抑菌环直径≥ 27 mm, 头孢他啶抑菌环直径≥ 22 mm, 确证试验后 , 比较加入克拉维酸药物与为加入克拉维酸抑菌环 , 若数值增加 >5 mm 则证实产 ESBLs。
AmpC 酶:表型筛选方法为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 (纸片扩散法 ), 确证方法为改良后的 Hodge 试验。产 AmpC 酶 :头孢西丁抑菌圈直径 <18 mm, 经确证试验发现 , 头孢西丁抑菌圈数值 >2 mm 则说明产 AmpC 酶。对 2 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 之后进行药检试验 , 对产酶菌与产酶菌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 测定抗生素耐药性 , 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及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为质控菌。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 , 计量资料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150株肠杆菌内检出 ESBLs菌 79株 (52.7%), AmpC酶菌 65株 (43.3%)。 其 中 单 产 ESBLs 菌 65株 (43.3%)、AmpC酶菌 52株 (34.7%)、不产 AmpC 酶 10株 (6.7%)、不产 ESBLs 15株 (10%)、产 AmpC 酶和 ESBLs 菌 8株 (5.3%)。
2. 2 在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耐药性方面 ,单产 AmpC酶菌与非产酶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产 AmpC酶菌与非产酶菌在 4重耐药率、8重耐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表1 分离细菌菌种分析 (n, %)
表2 150株受检菌对 10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
ESBLs能够水解头孢霉素类、青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 可在不同菌株见转移传播[2]。AmpC 酶是不动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 ,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2]。研究显示 AmpC 酶可对革兰阴性菌 (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 )等耐药性较强 , 与 ESBLs 比较 , 底物酶更高 , 同时对酶抑制剂等具有较差的敏感性。有研究者在对恶性肿瘤、重症及长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 , 患者体内存在可产酶的酶株 , 而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间较长或者免疫缺陷患者 , 检出率较高。
CTX 肠杆菌科是国内临床常见的病原菌 , 对环丙沙星、丁胺卡那等药物表现为中性耐药性 ,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 , 需要谨慎[3];肠杆菌对亚胺硫霉素及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 , 因此可在临床推广使用。本次研究显示 , 150 株肠杆菌内检出ESBLs 菌 79 株 , AmpC 酶菌 65 株 , 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检出率最高 , 与罗兰等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药敏结果显示所有受检菌对 1~3 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均较高 , 其中产 AmpC 酶和 ESBLs 菌耐药性相较非产酶均明显较大 , 由此可见 , 在受检菌耐药性原因中 , 产 AmpC 酶和 ESBLs 菌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次研究显示 , 在对 AmpC 酶治疗中可采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或者采用头孢吡肟等四代头孢对单产 AmpC 酶菌感染进行治疗 , 而也可根据患者的药敏情况具体选择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等抗菌药物。
总之 , 在临床抗感染治疗时 , 要加强对 AmpC 酶、ESBLs等耐药酶的检测 ,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周志慧 .两种检测阴沟肠杆菌 AmpC 酶方法的比较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2012, 25(05):88.
[2]杨凤霞 , 徐志强 , 王克强 , 等 . 产 AmpC 酶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09, 19(13):53-51.
[3]徐修礼 , 耐头孢噻肟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和 AmpC 酶的携带率及耐药性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2004, 24(4):267.
2014-04-15]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