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

2014-07-12 18:59何霞陈劲韩冰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8期
关键词:脑梗死维生素血清

何霞 陈劲 韩冰妹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的检测及其意义

何霞 陈劲 韩冰妹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检测结果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检测两组成员血清内维生素B12并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型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轻型与中型患者, 中型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轻型患者。结论血清维生素B12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患者病变程度越重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越低, 因此应对成年人膳食结构予以适当调整, 加强维生素B12摄入, 从而促使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降低。

腔隙性脑梗死;维生素B12;病变程度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对我国人民健康有严重威胁的重要疾病, 其中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有报道称人体缺少维生素B12和血管性疾病发病间有一定关系[2]。为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维生素B12水平间的关系, 作者选取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 对两组成员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6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及颅脑MRI、CT等辅助检查,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会议(1995年)修订的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8例, 女26例, 年龄48~73岁, 平均(60.3±2.8)岁;按照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所设标准对其病变程度进行分型, 其中轻型39例, 中型17例, 重型8例;所有患者意识均清楚, 均在发病7 d内入院。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为50~75岁, 平均为(61.4±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成员先展开8~12 h禁食, 在第2天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3 ml肘前静脉血, 采用Unicel DXI-800型全自动快速发光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及配套试剂盒, 以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成员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过程严格根据相关说明书展开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以( x-±s)形式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数采取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 当P<0.05时, 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对比 对照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为(552.4±28.9)pg/ml, 观察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为(401.7±26.4)pg/ml, 观察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分析 重型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轻型与中型患者, 中型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轻型患者(P<0.05), 说明随着腔隙性脑梗死病变程度越重, 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越低, 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常见脑血管疾病, 是脑深穿通动脉及其他小动脉出现缺血性软化灶或微梗死, 在慢性愈合之后出现的不规则腔隙, 属于老年人常见疾病, 特别是在60~70岁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3]。目前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该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B12是人体内核算代谢过程中一种重要辅酶, 对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有重要维持作用[4]。有研究显示,营养障碍可对患者血液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产生影响, 而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改变时HCY水平也会出现一定变化, 患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故而推断血清维生素B12和腔隙性脑梗死起病及进展间有一定相关性。Sachdev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 人体内HCY水平升高后, 可对血管内皮造成毒害作用, 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有促进作用, 进而可造成腔隙性脑梗死。维生素B12可促使人体内HCY转变成蛋氨酸, 从而促使血浆内HCY水平下降, 同时, HCY转变成蛋氨酸后可进一步生成S-腺苷蛋氨酸, S-腺苷蛋氨酸是对人体正常脑功能中诸多反应加以维持的甲基最初供应者, 如神经递质与髓鞘的生成。当人体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时, 可致使脑中甲基有效性降低, 可能会导致神经细胞在合成蛋白质及能量代谢过程中发生障碍, 影响髓鞘、膜磷脂的合成过程, 对神经髓鞘形成过程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而正常的神经细胞膜结构同时会遭到损坏。另外, 维生素B12对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及血小板黏附性有促进作用, 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最终造成各种神经系统损害综合征如脑出血、脑梗死等。

在本次研究中,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 且随着腔隙性脑梗死病变程度越重,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越低, 这证实血清维生素B12的缺乏与腔隙性脑梗死起病、进展过程密切相关, 可推断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是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中, 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加强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的监测, 同时给予早期有效干预, 从而促使患者病变发生率降低, 或延缓其进展速度, 以对患者预后予以改善,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血清维生素B12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 患者病变程度越重则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越低, 因此应对成年人膳食结构予以适当调整, 加强维生素B12摄入, 从而促使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降低。对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开展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检测,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 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速度,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1] 赵秀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7):577.

[2] 区腾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复发因素分析.广东医学, 2013, 34(17):2688-2689.

[3] 顾克金.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4(3):255.

[4] 胡方方.腔隙性脑梗死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4):2292.

743000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何霞), 中医康复科(陈劲);南阳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韩冰妹)

猜你喜欢
脑梗死维生素血清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