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2014-07-12 18:59段乐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池蛛网膜创伤性

段乐敏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段乐敏

目的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7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预防感染、脱水降颅内压、对症治疗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与参考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 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13.2%, 参考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8%、31.6%,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时立即给予常规治疗方法, 并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 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脑脊液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重度颅脑损伤的重要部分,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作者将本院收治的7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男41例, 女35例, 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5.36±4.2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43例、高处坠落21例、摔伤1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颅部CT检查确诊, 同时接受GCS评分进行评估:3~8分31例, 9~12例27例, 13~15分18例, 将患者分为临床资料无差异性的两组(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4例,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吸氧, 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脱水降颅内压, 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及采用预防脑血管痉挛药物等常规治疗。参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 局麻后穿刺, 进行穿刺置管术并充分引流。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 先将脑脊液释放, 并放出血性脑脊液20~30 ml, 反复进行数次, 脑脊液基本或完全清亮后停止。

1.3观察指标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CS)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价: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 生活自理能力消失, 需他人照顾;4分:生活可自理, 然而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均消失;5分:恢复良好,正常工作及学习可良好完成。治疗总有效为5分、4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 明显大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71.1%,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

2.2观察组3例患者并发脑积水、2例患者并发脑梗死, 并发症发生率为13.2%, 参考组6例患者并发症脑积水、4例患者并发脑梗死、2例患者出现再出血现象, 并发症发生率为31.6%,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脊髓表面及脑底部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先天性血管畸形及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而颅内肿瘤、各类感染、脑动脉粥样硬化等亦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临床根据发病原因将其分为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颅脑损伤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大量出血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内皮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大量释放, 从而导致脑动脉痉挛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脑梗死出现, 同时患者可伴随颅内压升高、脑水肿加重等现象, 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 严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及烦躁等情绪, 部分患者可出现光反射消失、昏迷及死亡等[3]。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不断增加,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断增加, 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作用。

在患者发病后, 尽早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脱水降颅压等基础性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降低损伤的进展。在治疗时, 脑血管痉挛尽早治疗对于疾病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治疗中主要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患者脑水肿能够明显减轻, 颅内压较低, 术后患者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同时意识障碍可缓慢消失。然而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 影响患者的康复, 同时脑脊液置换操作频繁, 患者承受较大的痛苦, 耐受性较差,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治疗中采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采用持续置管方式进行治疗, 脑脊液引流量较大且稳定, 与脑脊液再生原则基本一致。同时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能够减少血型脑脊液受到的刺激, 有效预防了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脑脊液排出时, 红细胞随之排除, 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蛛网膜颗粒不会被堵塞, 减少了粘连的发生, 安全性明显提高。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由此可知, 尽早给予患者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 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患

者康复。

[1] 王毅.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天津医药, 2011, 39(4):315.

[2] 尤再春.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重庆医学, 2010, 39(15):2012.

[3] 于亮.尼莫地平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痉挛.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1, 18(3):185.

471400 河南省嵩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大池蛛网膜创伤性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