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4-07-12 15:49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1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义县锦州满族

王 艳 (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21000)

一、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1.项目遗存与保护情况

经过2008年、2010年两次拉网式普查,全市四县三区共搜集“非遗”项目线索7653条,已整理建档并录入“国家文化部非遗网”的有168项,其中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山二人转、辽西高跷秧歌、辽西木偶戏、锦州西城派东北大鼓、义县社火、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等7项列入国家级名录;医巫闾山民间文学、锦州皮影戏、陈派评书、道光廿五白酒满族酿制技艺、黑山皮影戏、黑山玛瑙雕、大刀张举刀拉弓杂技表演艺术、凌海民间皮影、陈桂秋评剧表演艺术等20项进入省级保护名录;义县佛教北方经韵、锦州满族荷包、义县风物传说、锦州吴氏风筝制作放飞技艺等72项已列入市级保护名录。

各县区也全部建立了保护名录,如义县,经县政府批准,已有锡伯祖神信仰、满族萨满仪式、五道屯梢子棍、义县撕纸等30项列入第一批县级保护名录,并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各县区列入县区级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锦州地区已达到159项。

2.项目分布情况

主要分布在医巫闾山及周边地区的义县、北镇、凌海、黑山及大、小凌河流域。医巫闾山是舜封十二大名山之一,先秦的《周礼·职方氏》就已记载:“东北曰幽州,其镇山为医巫闾。”历代帝王对闾山皆有封号,是历代朝廷推崇的灵山圣地。以医巫闾山为载体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其作品表现的内容就是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再如国家第一批保护项目《义县社火》,表现的是契丹人医巫闾山狩猎最原始的民间歌舞形式。

大、小凌河流域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锦州地区各族人民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国北方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契丹人留下的《奉国寺建筑艺术》《道光廿五白酒满族酿制技艺》《契丹旱船舞》《辽西木偶戏》《锦州小菜》《大凌河水丛草编》等。这些项目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非常明显,在大、小凌河流域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3.传承人基本情况

目前,锦州地区凡进入各级政府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都确定了传承人,并由各级政府颁发了证书,省级以上的传承人每年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锦州地区国家级传承人有5人,省级有16人,市级有114人。各县区保护项目也确定了传承人。年龄结构偏大,60岁以上的传承人占三分之二。

二、面临的问题

1.传承人队伍年龄老化,保护传承前景堪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传承人,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决定的,许多项目传承靠的是耳濡目染,口传心授。而传承人青黄不接,老龄化是个普遍现象。以义县为例,义县市级以上传承人11名,平均年龄63.4岁,从2010年到2013年仅3年时间,就有《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刘春兰、《义县社火》传承人李翠珍、《义县传统中医药》传承人王凤芝、《义县风物传说》传承人杨福元4人去世,有的还没有收徒,有的带徒还没带出来就离开人世,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尴尬。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落实不到位

2011年6月1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化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可并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遗产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然而当地文化部门多次向市政府申请项目资助,都未得到回应。保护经费短缺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有些群体项目,如《义县社火》,因发不出演员误工补贴,只能减少展演次数。因无经费支持,一些非遗新项目的搜集、整理、申报也只得推迟。

3.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在民间、传承在民间、保护在民间,必须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但由于宣传不到位,有的连“非遗”是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积极参与保护的社会氛围。没有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势必陷入说起来热热闹闹,干起来冷冷清清形式主义的怪圈。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及途径

1.保护老传承人,培育新传承人刻不容缓

面对传承人队伍年龄老化问题,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无力回天,但必须与时间赛跑,调动老传承人的积极性,鼓励收徒,对原滋原味的技艺、技能、民间手工艺等实施抢救性传承,传给后人。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和传承单位,要给予奖励。因大部分传承人是民间的高龄老人,市县级传承人也应给与一定的生活补贴,体现公平公正。可通过培训基地、培训班等办法支持年轻人加入传承人队伍,解决传承人青黄不接,年龄老化问题。

2.建立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服务中心

按照自愿的原则招募、吸收非遗文化志愿者。要把具有一技之长、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甘于奉献的人纳入非遗文化志愿者队伍,注重发挥好他们在文化志愿服务中的骨干带动作用,进而带动更多的青年和社会公众参与非遗文化志愿服务中来。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基金,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励机制,与保护传承考核挂钩。运用多种形式,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对贡献突出的传承人非遗工作者、非遗服务志愿者给与表彰。

4.尝试产业模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增强非遗项目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组建文化企业,《锦州满族刺绣》已经走出了成功路子。实际上锦州有些非遗项目早就实施了前店后坊式经营模式,如《许焱烙画》《义县撕纸》,早就是传承人的谋生手段,只不过处于“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而已。如果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集团,不但使非遗项目走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还可创建文化产品精品,增强地方综合竞争能力。

5.搭建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平台

节庆活动是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最好的平台。“锦州市国际民间艺术节”已举办三期,共有“辽西木偶”等七十多个非遗项目登台演出。县区各地庙会、传统节日,非遗项目成了新亮点,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此外社区街头演出、群星大课堂、非遗展览等,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又带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猜你喜欢
义县锦州满族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O2O模式下的社区团购发展研究——以“锦州热线平台”为例
4低音炮阵列加持,7.4.4声道现代风格影院 锦州桃园小镇半山墅
浅析早金酥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措施成效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ResearchontheNegativeMotivationofHighSchoolStudents
义县商代饕餮纹板足悬铃青铜俎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