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富 (常山县文化馆 32420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建设本身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必定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必将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群众文化,具有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品格和重要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指向。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诞生之始,就寄托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憧憬,就充满了和谐精神:有“和为贵”的为人处事信条,有“家和万事兴”的家庭伦理观念,有“和气生财”的经商理念,有“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还有“协和万邦”的政治社会理想。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和谐”因子,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绵延不绝,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我国的群众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形态各异的地域特征,呈现出“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之核。和谐,是当代我国群众文化的重要品格,又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所在。群众文化的和谐性,表现在它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群众文化是传播“和谐”信息的平台,参与者之间互相传递着信息,交流着思想和观念,无形之中就起到了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风气、形成和谐氛围的作用。同时,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人, 群众文化活动对参与者的思想、理念、性格、修养、素质各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就会接受和谐理念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
对人民群众进行以“和谐”为底色的社会道德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中吸纳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道德精华,诸如“寓德于乐”“寓德于文”“寓德于情”“文以载道”等,都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的传统特色。以群众性、广泛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在人的品质培育、人的灵魂塑造、人的精神内涵丰富、人的文化精神提升各个方面功能的发挥,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人们的精神状态,陶冶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群众文化一直都在大力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道德传统,使得参与者自觉主动滴运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都结合开展了诸如“模范家庭”“模范夫妻”“道德楷模”“奉献爱心”等等内容,振奋了群众精神,激励了群众热情,增进了社会团结,营造了高尚的道德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道德水平。
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需要群众文化的引导。通过开展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创作和展示弘扬和谐理念的优秀作品,可以传播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建设和谐社会的观念,使得和谐社会的建设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更进一步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理想和信念内化为全社会的意识,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和为真、和为善、和为美、和为贵”的共识,就会极大地提升全民族的内心凝聚力,从而引导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共建和谐社会的滚滚洪流。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群众文化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还表现在,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和魂魄,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谐社会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失去根本。在社会结构变动、经济体制变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形势下,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正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途径。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通过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转化为社会共识,并以此逐步地形成全社会的价值体系,就能够消解思想冲突,提升社会认同,润滑社会摩擦,避免社会动荡,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群众文化在提升国民素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
国民素质的培育和提升,是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提升国民素质,第一要使国民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培育全体国民的个性力量、人格力量,培育全体国民克服困难、面对艰难困苦的适应力、承受力和应激力等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要培育全体国民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提升科技文化素质。第三要培育全体公民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开放意识、爱国意识。第四要培育公民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群众文化是一种多方位的、特殊的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它具有普及各种知识、传授各种能力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可以扩大知识面,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传授和交流的功能,可以使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经验和才智。群众文化还是对国民进行终身教育的一个好途径。群众文化的终生教育功能,具有灵活、方便、业余、广泛、普及、实用的特点,为人民群众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众文化有一个学校教育和其他一些常规教育难以比拟的特点,那就是它独特的“乐中增智”的效能,也就是“寓教于乐”的功能,它能让参与者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智,所以也就更加富有吸引力。群众文化的这种“寓教于乐、 乐中求智”的特色,保证了人民群众享有终生受到教育的权益,从而在提升国民素质中发挥出了独到的作用。
[1]徐加珍.当代群众文化的特征[J].戏剧丛刊,2006(1)
[2]王中海.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J].黑龙江科技 ,2009(5).
[3]师星三.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