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意、行”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和谐德育

2014-07-11 06:38董丹
新课程·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和谐德育

董丹

摘 要: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较大的成功,取决于四个环节和谐统一的程度。因此,提倡小学和谐德育,就应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将“知、情、意、行”有机整合,实现四个环节和谐发展,以传授道德知识为基础,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把社会和谐意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行为。

关键词:和谐;德育;知;情;意;行

一、以传授道德知识为用基础

“德育不总是高标准、高要求,应该有一个道德底线的教育。就是什么事不能做,一做就犯规。”一谈到德育,我们往往都是往高了说,那是追求一种理想境界。孩子的道德基础、发育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对孩子都要有一个底线,底线是不能突破的。比如,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如果孩子作弊成功了,这是侥幸的,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德育落到实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德育底线,让学生明白什么事不可以做,这些事一做,那就必须承担责任、付出代价。另外,德育要落到实处,要在学生遇到问题和矛盾冲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教育契机,恰当地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正确解决。

二、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

“幼则束以礼仪,长则教以诗书”是我国古代的家训之一,说的是孩子小时候先进行品德教育,教他们如何做人,大一点再教他读书学知识。孔子也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讲的也是养成教育的作用。唐太宗教育太子是“遇物则诲”,即做什么事,便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教育。在校园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占据了大量的时间,非常有利于涵养、道德的示范作用。老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完美”相结合特征鲜明。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仍有少数老师对孩子采取的仍是责骂的方式。责骂孩子时,常常会横眉怒目、大发雷霆,说出一些伤害性语言。这种不考虑孩子感受、不尊重孩子的伤害性的语言,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涵养”,我想所谓身正为范,等孩子们长大以后处理事情的时候他们的涵养是不是就是我们师者的悲哀呢?

教师崇高道德品质为核心的教师人格体系具有更广泛、更持久、更内在的潜在教育价值,应帮助学生构建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格体系。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激励价值、陶冶价值、示范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应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都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把社会和谐意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意识

道德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社会活动和交往的规则。小学生对道德的理解比较肤浅和片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一般来说是根据儿童的道德行为来评价和判断他们的道德水平的。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是有一种发展性规律的,低年级任课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重视儿童道德意识的培养,不断矫正道德行为,养成他们的道德习惯,高年级的任课教师却应更重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意志,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同步发展。

小学道德品质的发展,自觉道德行为的形成占有很显著的地位。自觉道德行为是指一种出自于内心的要求,而不是靠外力强制性纪律形成的习惯,例如,上课不能静心倾听同学的发言、迟到以后奔跑进教室、打断教师讲课、任意涂改教师作业批改的评语、抄袭他人作业、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等等,然而在孩子们为避免批评或惩罚所表现出来的服从行为时,他们并没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只有他们树立了自觉道德意识,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产生的道德行为才是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采用有效手段,促进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加速他们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四、用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实践行为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促进社会的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德育应是充满生活情趣的,不能成为干巴巴的说教,不能丧失感人的魅力。干枯乏味的说教只会造成我国德育实践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某种被动疲软状态。目前,我国德育面临着第二次解放,即需要超越单纯的课堂文本知识授受模式,自觉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师生互动和开放的对话中,切实诱发学生个体的道德体验,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构建有魅力的德育,深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纵深。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总之,探索并构建小学和谐德育体系,力求小学德育诸因素的整体协调,小学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发展需求相适应,使小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这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现代德育科学理论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简言之,小学和谐德育,应以和谐施教,谋求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省公主岭市实验小学)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