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汉,郭 亮,李艳琴
(宁夏共享装备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21)
卧式镗铣床的主要部件工作台(见图1),材质为HT300,铸件重920kg.从铸件结构以及铸造工艺性分析:此类工作台铸件壁厚超厚,厚度达到150mm以上,并且铸件上、下面均为要求较高的工作面,铸件四周也有加工面,同时要求加工面不得有夹砂、气孔、夹渣、缩松等缺陷,且上下工作面以及“T”型槽里硬度必须大于180HB,不允许出现组织疏松、硬度不合等质量问题,其他外观面不得有较明显的砂眼、粘砂以及鼓包等影响外观面的缺陷。前期通过工艺改进,其他缺陷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是夹渣、组织疏松和硬度不合问题依然存在,为此从铸造工艺和熔炼控制两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1 工作台结构图
1)熔炼控制:原材料配比如表1。同时通过原铁水成分调整,使主要成分的控制范围达到表2的要求。熔化温度不高于1380℃,过热温度为1490℃~1510℃,浇注温度控制在1380℃~1400℃.采用二级孕育槽进行孕育处理,孕育剂为0.5%的75硅粒,同时浇注时在包内加入0.1%的75硅铁,进行浮硅孕育,保证铸件中w(Si):1.7%~1.8%,w(C):3.05%~3.15%.表1为原材料配比。
表1 原材料配比(质量分数,%)
表2 原铁水成分要求(质量分数,%)
2)浇冒系统:为了保证铸件充型平稳,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内浇道由底面引入。在顶部加工面均置8个60mm的油瓶冒口。
3)铸件质量原状及存在的问题:铸件上表面极易出现夹渣,内腔容易出现粘砂,铸件加工面容易出现组织疏松,硬度不足不合格产品组织见图2,废品达到20%.
按照上述工艺生产了5件铸件,全部出现组织粗大和硬度不足的质量问题,硬度只有120HB~140HB.通过对铸件实体进行金相检测,发现大部分视场石墨形态为A+C,个别部位出现D型石墨,珠光体量只有20%~40%,其余为铁素体。金相照片如图2所示。
图2 不合格组织
铸件材质为HT300,由于壁厚较大,如果浇注缓慢,浇注温度较高,在开放式的浇注系统下铸件容易夹渣、容易出现组织疏松、硬度不足以及粘砂等缺陷;相同材质的铁水浇注其他产品质量稳定,分析认为,珠光体量不足,很有可能是促进珠光体量生成的化学元素含量不够,同时CE值过高也促进铁素体的生成。
1)改进浇注系统和冷铁位置
为防止夹渣、硬度不足等缺陷,需减少铁液流进型腔的渣子,浇注系统由底注式改为底注加过滤网式,内浇道铁液分横浇道过滤网引入,并且将直浇道面积增大,同时增大内:直的开放比率,以及过滤网降低铁液流速,使铁液充型平稳。为防止产生缩松、组织疏松以及硬度不合,底部增加直冷冷铁(冷铁厚度为铸件壁厚的1/2),使底部铁液快速凝固,从而使铸件凝固达到顺序凝固,并且降低了冒口补缩范围。改进后的生产工艺见图3.
图3 改进后的工艺
2)改进熔炼控制参数
由于提高废钢的比例对铸件的硬度有利,在铁水熔化配料时适当地提高了废钢的比例;为了保证珠光体的含量,同时又对成本不产生太大影响,把w(Mn)的控制终值由0.85%提高到0.95%,把w(C)的控制终值由3.12%降低为3.05%,w(Si)的控制终值由1.75%降低为1.7%;由于此产品壁厚很厚,浇注时把浇注温度调整为1350℃~1370℃,其他熔炼参数保持不变。表3、表4分别为材料配比及成分。
表3 原材料配比(质量分数,%)
表4 原铁水成分要求(质量分数,%)
按照上述改进措施连续生产了6件该产品组织致密,石墨形态全部为A型,石墨长度3~4,基体组织为>95%珠光体,实体硬度最低为181HB,最高为196HB,全部满足质量要求,同时铸件未出现夹渣、夹砂等缺陷,改进效果很明显。
1)工艺改进和控制铁水质量,保证了产品质量,废品率降低到3%以下;
2)对厚壁工作台类铸件,为减少铁液对砂型的冲刷,将浇注系统改进开放式底注加过滤网,同时降低浇注时间,能减少铸件夹渣等缺陷;
3)对于厚大断面,适当降低CE值,提高Mn的质量分数,能很好地解决组织粗大,提高铸件的实体硬度。
[1]贾志宏,傅明喜.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