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

2014-07-10 08:30李宗会等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印支秦岭热源

李宗会等

秦岭造山带处于华北、扬子板块之间,经历了多期次复杂的构造演化,印支期拼合造山,形成了现今的格局——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许志琴,1988;张国伟1998)。秦岭造山带在印支期完成拼合后的中新生代以来,并未进入平静的构造演化状态,而是发生了强烈的没有大洋参与的陆内造山作用(张国伟,2012),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使得秦岭中生代大范围矿质活化释放出巨量的金属(尤其是Au)在有利空间就位成矿,形成了文峪、中川、大水、天水、早子沟、寨上等众多的金矿田,被誉为中国的“金腰带”(陈衍景,2010)。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模式研究成果丰富(栾世伟1986,毛景文2006)特别是对“类卡林型金矿”、“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相关的论述更多,突出的是赋矿围岩和构造控矿,但对岩浆作用在成矿中的作用注意不多。近年来,笔者在承担秦岭计划项目,对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关系密切,在中酸性岩浆成岩和释放出金的过程中,热能既是金矿质活化迁移最主要热动力条件,也是主要的成矿热源,就此提出“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图1)。

金矿源(层)体:受构造岩浆热事件作用,能释放出Au的地质体。能形成金矿源的那些地质体往往是构造岩浆热事件前金丰度较高(高于形成的中酸性岩)的地质体,而不一定是赋矿围岩。

理论上,岩浆源区(金矿源(层)体)活化重熔为中酸性岩,Au丰度平均降低1×10-9,可释放出2.6t(Au)/Km3 ;可见金矿源(层)体Au丰度越高、中酸性岩Au丰度越低、岩体规模越大,活化释放出的Au越多,成矿潜力就愈大。

据大量资料统计,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原岩有太华岩组、耀岭河岩组、碧口群等,其金丰度一般为Au2~16×10-9,具有良好的金矿原,而中酸性岩体金丰度一般为Au1.2~1.7×10-9,因此,秦岭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金背景条件。以中川矿集区为例:中川岩体为印支期地壳重熔型二长花岗岩,其周围1~5公里范围内金矿密集产出,金矿床形成年龄相当,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张作衡,毛景文等,2004)。岩体岀露面积216Km2,体积>1000Km3,Au平均含量1.2×10-9(张本人),矿源区可能为吴家山岩组变质岩系(Au平均含量3.2×10-9)。推算矿源层重熔活化形成中川岩体过程中至少可释放出Au5000吨,若有1/10的Au成矿,至少有500吨的金资源潜力,该矿田已累计探明资源量约150吨,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可见,金矿源(层)体重熔形成一定规模中酸性岩过程中释放的Au往往是巨量的,金矿源(层)体金丰度越高,中酸性岩Au丰度越低,受构造热事件作用释放的Au总量越多,成矿潜力就愈大,金矿源(层)体是金矿成矿及其潜力的重要条件。秦岭成矿带金矿源(层)体丰富,构造岩浆热事件普遍,金成矿潜力巨大。查明金矿源(层)体特征及其活化机制是金资源潜力预测和勘查选区的重要依据。

热源再造:Au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中低温热液元素,在中高温(高于Au活化超临界温度)条件下金矿源(层)体活化、中低温场有利空间卸载而富集成矿,热源是Au活化、迁移形成金矿的主要驱动力。热源再造就是为金矿源(层)体Au活化提供热动力的成矿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韧性剪切作用、热梯度场等)。

研究认为:小秦岭文峪岩体(燕山期)是文峪金矿田的主要热源,围绕文峪岩体向外温度由高到低分带性明显,其周缘中低温带(2~7公里)已经发现1200余条金矿(化)体集中分布,探明矿床40余处,累计黄金资源量约600吨,区内金矿床与文峪岩体的形成年龄相当,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均显示成矿流体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说明文峪岩浆活动是文峪金矿田形成的主要热动力源,是金矿田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不仅提供了热源,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成矿流体。秦岭地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作用强烈,是区内主要的金成矿热源。厘定出类似文峪岩体、中川岩体特征的印支-燕山期重熔型中酸性岩体(包括寻找浅埋藏、隐伏岩体)对预测金整装矿田、及矿找矿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赋矿空间:金矿源(层)体重熔或受热活化往往可伴随巨量的富金成矿流体的产生,而这种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能否成矿、成大矿,其有利的赋矿条件(空间、渗透、圈闭、温压等)至关重要。已知的有以下几种:①线性构造:断层、韧脆性剪切带等是金矿运移、就位的有利空间;②弧形构造(包括褶皱核部)往往能形成负压区,是金矿富集的有利部位;③环形构造,特别是与岩浆系统相伴的环形构造往往是控制矿田的构造系统;④岩性、构造圈闭:高渗透岩层为储集层(如砂岩)和低渗透岩层为盖层(如泥质岩)的呈二元结构,对金矿就位可提供良好的岩性圈闭空间。

总之,秦岭成矿带金矿源(层)体丰富、构造岩浆作用强烈(印支-燕山期)、成矿背景良好,金资源潜力巨大。完善和深化秦岭成矿带金矿田“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控矿模式,突破“线形断裂+化探异常”的找矿思维,拓展以印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特色的矿源、热再造机制研究,关注“环形构造+周缘环形化探异常”(环内不显示异常)区隐伏整装金矿田找矿工作,对实现秦岭金矿找矿重大突破有重要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印支秦岭热源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好忙好忙的秦岭
镇泾地区印支古界面上下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在秦岭
中部槽激光-MAG复合热源打底焊焊接工艺研究
多类型热源点共存下的区域热力统筹供应探讨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及铀含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