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产型农业”到“新价值链农业”台湾亟待转型

2014-07-10 02:38海刚赵宝山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农业

海刚++赵宝山

农业具有多功能价值

目前,台湾农业产值在整个岛内GDP中的比重不到2%,似乎地位不高。然而,衡量一项产业的价值,不能仅凭产值等直接市场经济效益,还要看其在社会、历史、人文与生态环境中的非直接经济效益。农业便是如此,其在台湾经济及就业市场中的重要性,绝对无法用传统的GDP来评量。

过去20余年,台当局在岛内推行辅导农民提高生产、改善生活、维护生态的所谓“三生农业”政策,其内涵基本上是以农民为核心的增加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而较少考虑农业的价值。即使涉及,也更多从农产品的价值着眼,没有将农产品的品质、型态、加工、包装、营销等农业加值的产业一并纳入产业的发展规划之中,而忽视了农业的多功能价值。

事实上,农业具有多功能价值,这在当今全世界已成为共识。目前国际上对农业产值的计算虽然仍以农产品出“农场大门”为分界点,但许多发达国家如美、英、加、日等的农业管理部门为真实反映农业对总体经济的重要性,已将农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如农机、生技、疫苗、肥料、饲料、质检、食品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保健、废物处理、环保、资讯等行业的共同产值一起作为制定发展策略的参考依据。

产业的价值越大,存在的价值也越高。农业的多功能价值为其他产业所难拥有,如果只从农产品的产值或价格来定位农业,就明显忽视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应从经济价值(产业价值链)、社会价值(生活支持)、环境价值(生态服务)等方面综合检视其贡献,决定农业的走向。

从“价值链”看农业经济地位

通俗地讲,农业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投入和产出,也都与农业和农产品直接有关,形成所谓“农业价值链”,它们的经济价值可以计算出来。如果扩大与异业结合,产业上下左右继续延伸,其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将难以估计。

2008年,美国加州社区大学在研究加州农业价值链时,以农业支持、生产、加工及包装、销售四大方面估算其农业的价值,认为当年加州农业价值链的总效益共3400亿美元,其中生产364.5亿美元,占10.72%,销售688.4亿美元,占20.2%,加工及包装936.9亿美元,占27.5%,农业支持1,458.2亿美元,占42.8%,可见农业的经济价值并不在直接体现在生产,而是包括其上下游关联产业。

而农业的社会价值则体现在对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如粮食安全、就业机会、健康营养、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农业文化等与人相关的各领域。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民及农业就业人口超过全国(地区)就业人口一半以上,即使在发达国家,农业及相关行业在乡村地区依然是生计的主要依靠,成为地方经济的带动者。例如2011年,美国加州农业共提供251.5万人的就业机会,预估5年后可增长15.9%,达到290万人。美国加州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农业的社会价值之大可想而知。

从环境价值方面看,农业本身就是一种生态环境,在土地、水、空气、生物、景观等自然环境的维护及生态系服务衍生的效益价值,均非其他产业所能取代。例如亚洲水稻田在维护水土保持、土壤冲蚀、水源涵养、水质净化、防洪功能、调节气温、提供水禽栖息及田园景观之美等方面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计量。因为水稻田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湿地,水田周边的环境土地、水的利用,在生态上相辅相成,而生产安全高品质的稻米,其生产过程中水、土、植物季节的动态调节与配合,不仅形成季节性的农业景观,还可维系当地生物多样性及周边微栖息地的持续,为营造友善平衡的生产环境增加价值。

由此可见,农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产业,也是社会价值及环境价值的提供者与创造者,后两者的地位绝不可以轻忽。特别是农业在环境方面一些潜在性的负面影响,需要长时间累积才会显现,很容易被忽略。例如山地滥垦滥伐、超量抽取地下水、滥用化肥与农药、不适当地排放畜牧废水等,虽然一时能够取得收益,但也赔上难以估量的社会与环境代价。如果事先评估这些代价并纳入政策规划,则可减少产业负面价值的冲击,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经营,让农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产生连动,互相取长补短。

以发展休闲农业为例,尽管目前这项产业从农产品中所获得的利润相当有限,甚至提高了生产成本,但可以为农民提供更优良的农村环境,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体验农村生活,由此获得更多经济、教育及文化等服务方面的收益,总的来说仍是得大于失。

再以台湾的“休耕制度”为例。台当局为了防止岛内稻米生产过剩,维持农产品高价格,人为实施农田休耕制度,结果导致台湾休耕田面积不断增加,到2012年已达到20万公顷,形成长期闲置农地,而地主则得到高额休耕补助。但若以价值农业观点来检视,休耕不仅未对农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产生贡献,而且对环境价值也造成伤害。

因此,2013年台湾“农委会”改变政策,规定连续休耕地至少需复耕1期才得休耕补助,复耕田生产进口替代、外销潜力、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另予补助。据台湾“农粮署”最新数据,与2011年相比,目前岛内复耕地面积增加了31,360公顷﹙水稻2期﹚,在经济价值方面,除节省台当局补助经费16.7亿元(新台币,下同)外,农作物增产约127万公吨,水稻8.9万公吨;转作﹙契﹚物产值增加124.8亿元,延伸收益加工资材等约53.6亿元,合计增加效益178.4亿元。在社会价值方面,休耕田复耕加上周边产业,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强化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还可提供数千个工作机会,并且带动当地农特产业发展,也使台湾粮食自给率增加0.6%。而在环境价值方面,经过复耕连续休耕地3万余公顷,使得原本荒芜的农地得到整理利用和照顾,不致虫鼠丛生,对环境保护也有正面的作用。

正因为此,从不同领域角度看待农业的价值,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只从农业生产切入,很容易陷于农产品本身价格的迷思,认为小农收入偏低是全球普遍存在现象,投资农业获利不高。而实际上,农业的附加行业(如食品加工、服务、流通、餐饮……)的产值都是农业产值的不断后续增大。农产品价格并不等于农业的价值,农业的价值可以被创造性放大,经过开发加值以后,创造出的新价值空间无限,只需减少中间损耗与流程,整合创意提高价值,就会有助于提高台湾农民所得,消费者也可以获得更安全的农产品。endprint

创造台湾农业新价值

目前,台湾农业管理部门正在端正思维,重新以价值为取向,从“价值链”角度看待发展岛内农业,认为农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三者不可以偏废,他们结合的越紧密,产业的贡献越大,农业的价值也越大。

发展“新价值链农业”需要改变以往农业以“产品”为主的概念,经由创新加值,开拓农业市场版图,同时也扩大对岛内农产品的需求,创造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多赢的策略。由于台湾自有原料有限,唯有通过“进口海外原料+本地农产+优质技术=高附加价值产品”的方式,扩大品牌效益,带动产品周边产业,如观光、包装、运输等的蓬勃发展。

台湾从“生产型农业”转型为“新价值链农业”,需要将以“耕作”为核心思考的农业观念转变为以“价值链”的概念来扩大农业的价值,以因应农业多元发展需求。从产业来说,由市场定位来思考研发、生产、加工、行销等加值活动,以及跨域的异业连结。例如以台湾具有优势的技术与加工能力,结合岛内外原料,规划“自由经济示范区-农业加值”方案,以建立台湾农产品的国际品牌,运筹营销全球。

在跨域整合方面,要以当地特色产业结合文创、美学及观光休闲,推动传统农业优化,发展精致的高端市场及创意加值的文创市场,以台湾茶产业为例,即可连结休闲体验、茶食、茶餐厅、茶具创作等。通过跨域合作,初级农业与二级制造业或三级服务业链结,将可开拓新市场、新商机。为有效提升农业加值,要对农业经营、人、地与水资源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经营效率化、人力年轻化、农地与农业用水利用的合理化等均需配套推展。

以往台当局为照顾农民,尽量避免企业与小农争利,对企业界(包括金融投资等行业)进入农业相关产业给予很多限制,导致台湾大企业与农业渐行渐远,农民与企业间缺乏相互扶持的伙伴关系。造成台湾农业一直关起门来打拼,不欢迎外界进入,自己也不走出去。如今,台湾农业负责人已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台湾农业自身的优势,推动拓展产业价值链,吸引企业界参与,共同把农业价值的饼做大,化危机为转机,照顾生产者,关心消费者,更注意农业的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使台湾农业成为全民支持的当地化的生活产业,不仅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增大需求价值,使供应原料的生产企业也能从中获利,创造农业与农民最大利益,强化竞争力,一同开拓台湾农业新的生机。

为应对台湾未来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等市场开放的挑战,台湾农业管理部门将进一步规划农业加值的机会及拓展外销,整合产业价值链,做大原有的“饼”及创造新的“饼”。推行农业政策不仅防弊,更着重于兴利,逐步落实推动更多维护农民福利、辅导青年农民、鼓励“地产地消”等支持小农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支持作为农业支撑力量的农企发展,有助小农收益及经营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自由经济示范区发展食品加工业,厂商在进口海外原料的同时,通过具特殊风味的配方,也可以带动使用台湾产农产原料,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益。在外销方面,不能只想到如何加强产品本身的质量,而应该找到对的商品与对的市场,提高外销产品的价值,创造真正的外销明星产业。认真思考规划,选定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强项,掌握目标市场及顾客需求,将各个环节串起来,形成高附加价值的外销产业链。加强整体区域规划及各部门参与之配套措施,通过专区的建立及从市场需求、技术移转、产销辅导与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产业与人、地、水资源的串接,以资源整合投入来扩大综效。而试验改良场所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技转应用变成产业,就不能算有成果。

面对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台湾农业管理部门已决定以价值农业的新思维发展农业,不能一直在保价补贴中打转,而必须解除束缚,扩大格局,全面革新,营造产业发展有利的条件,以价值的新思维,进行结构制度上的改革(预计台当局今年下半年将“农委会”改组成立“农业部”),将农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一并纳入农业政策之中,加速农业角色及功能调整,同时企盼岛内农业界人士应该跳出自限的框架,不能永远在保护伞下偏安,坐待自由化的冲击,而是要勇敢地走出保护伞,打开心胸,强化体质,以超越传统的思维、超越法规的束缚、超越农产的局限、超越农民为焦点,前瞻性思考台湾农业的未来,让台湾农业更切合世界潮流与民众的需求,维护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农业与福利政策分离,重建农民的尊严与责任;扩大农业的格局,跨领域与异业结合,提升产业价值;鼓励青年与企业入农,提供创新环境;运用当地文化及环境特色,“地产地消”,农业高值化;农地分级分区管理利用,加值内需市场,为小农产业注入经济活水等。未来,台湾农业应结合上下游系统及相关产业成为产业共同体,促进农业转型开创农产品新价值,才能突破现在的困境,面对挑战,营造新的契机,创造出台湾农业的新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链价值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