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各句采分点,文言翻译拿高分

2014-07-09 19:05杨廷珺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点省略被动

杨廷珺

文言翻译题常常被一些考生认为是难点,不容易得高分。其实,做文言翻译题,关键在于找准采分点。因为命题者在设置参考答案时,往往提供采分点为评分依据;而评卷老师在评卷时也往往只注意采分点的翻译,正确了就给分,不正确就不给分。因此,强化采分点意识,就成为考生在在解答文言翻译题时一大关键。

一般来说,文言翻译题的采分点大多设置在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等处。因此,在平时训练时就要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花工夫积累文言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积累语感,熟练解题方法。

怎样找准采分点呢?大致说来,要从以下五方面人手:

一、注意通假字

准确识别通假字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翻译文言文时,如果照某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的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比如:

例1.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入学模拟试题,语见《三国志·魏书十七》)

此句中的“禽”就是“擒”的通假字。此外,这句还要注意表被动的“见”和“为”以及人称代词“吾属”的翻译。全句应译为:“曹公的营盘牢固,进攻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擒,我们也都要被他们俘虏(或“成为俘虏”)了。”

二、注意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因为最容易被学生理解错,所以最受命题者青睐。考生需要加强的意识是:(1)古文中双音节词很少,所以如果在文言文中碰到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千万要慎重思考。(2)要特别注意联系上下文,考察自己的翻译是否符合语境。

例2.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2013年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三月考测试题,语见《元史·张养浩传》)

此句中的“视”、“易”、“于是”都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视”是“凭、察验”之意;“易”是“交换、换取”之意;“于是”是两个词,“于”是介词,相当于“从”,“是”是代词,即“这时(里)”。全句应译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从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

例3.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2013年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模拟试卷,语见《颜氏家训·风操篇》)

句中的“均”、“敌”、“令”的意思都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可根据古汉语讲究字句对称的规律,联想到“均”和“敌”二字的意思应该大致相同,从而联想到成语“势均力敌”,悟出它们应该为“相同、匹配”的意思;而“令”则可从课文《孔雀东南飞》中“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一句得知其意思应为“美好”。于是把全句翻译为:“一定要志向相同,义气相匹配,志同道合,从开始到结局都一样做得好(始终如一)的人,才能够和他谈论结拜之事。”

三、注意意义和用法与今天不相同的文言虚词

文言文中,一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于与今天大相径庭,也容易被命题者设置在题中考查,翻译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语境揣度。

例4.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语见《徐渭集·附录》)

此句中的文言虚词“以”和“乃”意义和用法都和今天不同:“以”作介词,表原因;“乃”作副词,相当于“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全句应译为:“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

四、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和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以及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数词活用作动词等。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种特点。

例5.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福建省漳州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题,语见刘基《饮泉亭记》)

此句中的文言实词“病”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他)有毛病”,即“指责”之意。全句可译为:“有人指责他矫情,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

五、注意省略成分

文言文中常见省略句,这些省略的成分,有的是主语,有的是谓语,也有的是宾语或动词,翻译时一定要找出其省略成分,把它们补充出来。

例6.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广东省肇庆中学2014届高三月考试卷,语见《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

此句的主语省略,翻译时应补充出来:“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人,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

六、注意各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和省略句几种句式。翻译时应当把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判断句要译出“是”字、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被动句要有“被”字、疑问句要注意句中的疑问词、省略句要补充出省略的词语等)翻译出来。文言中有些固定的格式都有其固定的翻译方式,翻译时也应予以充分注意。比如:“所以”、“以是”、“虽然”、“无所”、“有以(无以)”等和“不亦……乎”、“得无……耶”、“……之谓”、“谓之日……”等。

例7.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福建省厦门市2013届高三质量检查试题,语见《战国策》)

此句中有两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谁用”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应译为:“用谁(的)”。“于三子之计”是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将其移到动词“用”之前。全句应译为:“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

例8.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卷,语见《元史·张雄飞传》)

此句既是判断句,又是被动句,同时还有个固定短语“所以”。翻译判断句,要译出判断词“是”;翻译被动句,要译出表被动的词语(如“被”等);对于“所以”要分辨它是表原因还是表手段(或目的)。此句应译为:“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被小人欺骗。”

猜你喜欢
分点省略被动
“省略”讲解与训练
蔓延
来自低谷的你
定比分点之换底分点伸缩法
五禽戏“动作节分点”划分与学练建议(三)
高考英语中的省略现象探究
省略
巧用分点坐标公式解等差数列题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