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4-07-09 21:08林成篇
成才之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创设交流情境

林成篇

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认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孩子的学习第一是兴趣,第二仍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与良好的情境和学习氛围有关,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关。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因素,结合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听、想、说、读、做中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效益,让学生们快乐成长。

一、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死守课本,不知变化,要勇于思索,敢于挑战,敢于“异想天开”,善于创新。如在教学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我让同学们求一个有外壳、内壳的火柴盒的表面积,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设计一个既美观又节约材料的21世纪新型火柴盒。”同学们一看到这一创造性的问题,情绪都很高涨,都迫切地想当一回“小小发明家”。经过一番愉悦的讨论,有的设计成圆柱,有的设计成抽屉型、有的设计成果冻盒式、有的设计成文具盒式、有的设计成烟盒式……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经过多次这样的熏陶,学生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第一需要。”生动的故事确实能使学生终生难忘,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数学情境,而且也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如在教学“小猫钓鱼”这一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我改变了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静听、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而是以音乐导入,让学生先听《小猫钓鱼》这首歌,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问学生你听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再要求学生以故事形式说一说课本上插图的图意。这时,同学们就自己编起了故事。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编的:周末到了,猫兄弟四人一起来到池塘边钓鱼。傍晚,四兄弟回家。它们看了看自己的收获,老大高兴地说:“今天我钓了三条鱼。”老二高兴地说:“我钓了二条鱼。” 老三高兴地说:“我钓了二条鱼。”而猫小弟沮丧地说:“哎!今天我一条鱼也没钓着。”故事讲完了,我问:“小朋友都来猜一猜,猫兄弟中谁钓的鱼最多?谁钓的鱼最少?猫小弟怎么会没有钓着一条鱼呢?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猫小弟钓的鱼的数量,应该用哪个数字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原因,有的说那个原因,学生各抒己见。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小朋友们发现了“0”,形成对数字“0”的感知,懂得了“一条鱼也没有”与“手上一枝铅笔也没有”“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一样都可以用数字“0”表示,体会到“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体会到数的相对大小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范围内(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充分表现自己的思考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补充、修改、完善促使各种意见、观点、见解更加全面、合理和完善。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上台交流,台下同学可以不时补充、提问,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同学们在融洽热烈的课堂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合作中看到了集体的力量,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例如,在教“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让学生拿出硬纸剪好三角形,动手摆、想、议,通过交流讨论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不但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如何推导,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锻炼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在领会到自主学习乐趣的同时学会相互帮助,优胜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探究、交流,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槐扬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交流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