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珍
幼儿园的晨间锻炼,是指幼儿入园后在户外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体育锻炼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的户外锻炼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间锻炼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即培养幼儿走、跑、跳、投掷等运动技能,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协调、平衡、耐力、柔韧等。
而实践中,教师往往重视提供多样的器械,关注孩子玩器械,注重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而忽视了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锻炼。笔者以大班幼儿晨间锻炼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索大班幼儿晨间锻炼的组织策略。
一、制定目标菜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阶段幼儿动作发展与培养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以此为蓝本,提炼出大班幼儿晨间锻炼可以达成的如下十个指标:
A.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活:①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②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③能连续跳绳。④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⑤能连续拍球。
B.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①能双手抓住横杆悬吊20秒左右。②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③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④快跑25米左右。⑤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歇停。)
为了不顾此失彼,让孩子的每种体能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根据我园6个班的配置,我们重新规划,将上述十个指标相对划分成了六个体能运动区,分别是:平衡与跑跳区、灵敏与沙包区、耐力与跳绳区、柔韧与钻爬区、力量与悬吊区、协调与球类区。每个体能区的目标明确,锻炼形式有统一的,也有自主的,实行推磨轮换制,力争每个幼儿各方面体能都能得到关注和发展。
二、丰富运动器械
器械是孩子进行晨间锻炼的材料,新颖有趣的器械能激发孩子参加锻炼的兴趣,也有助于孩子体能目标的达成。所以,开发、利用器械材料,让幼儿主动积极地运用器械进行锻炼,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准备的内容。
(1)挖掘隐性资源。在幼儿的生活中,有许多现成的运动素材,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去挖掘出来,为达成一定的体能目标服务。比如幼儿园七彩地砖铺成的平地上,孩子们可以玩民间游戏跳格子,单脚交替跳、双脚跳等;或利用地砖颜色的不同,练习队列队形变换;或玩“狼和小兔子”的游戏,小兔子躲到黄色的家里,大灰狼就捉不到了,灵活躲闪的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许多幼儿园都有低矮的花坛,那种用砖头砌成的花坛的边沿,是大班孩子练习双脚交替跳的绝佳场所。孩子们在花坛边找个合适的地方站好,老师计算时间,孩子们自己数一分钟跳了多少下。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孩子的协调能力、耐力都能得到提高。我所在的幼儿园的围墙是用砖头砌成七十厘米高的实心墙,在墙上安装了护栏,围墙内侧铺着大面积的塑胶场地。围墙成了个绝佳的攀岩墙,许多男孩子能手抓护栏,一下子站在围墙上,有的能站着往塑胶场地上跳,有的胆小点会坐在围墙边上往下跳。虽然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可以在围墙下的塑胶场地上再垫上一层垫子进行保护),但是男孩子们玩得很刺激、很快乐。许多走廊的扶手的第二横杠上,大班孩子下腰、压腿,高度也很合适。
(2)器械投放有层次。孩子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育追求的是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老师只有投放有层次的运动器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锻炼,才能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也才能让所有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其自信心。在练习起步跨跳时,可以提供大小一样的牛奶箱子,可以单独一个放着,也可以两个组合前后排列,还可以三个组合前后排列,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去跨跳,鼓励有潜能的孩子挑战难度高一点的进行尝试。在练习平衡时,可以提供高矮、粗细不同的高跷,并设置障碍,幼儿经过从易到难的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动作技能。
(3)器材组合搭配。晨间锻炼,如果提供的器材单一,幼儿容易因长时间重复单一的运动而失去兴趣。教师要善于将司空见惯的运动器材组合搭配,辅之以相应的情境,吸引幼儿主动锻炼。如在平衡与跑跳区,可以提供蛇皮袋、平衡木、呼啦圈、垫子等,幼儿快速跑三十米,滚过草地(垫子),走过山坡(平衡木),穿上衣服(蛇皮袋),跳过小溪上的石头(呼啦圈),到达终点,就胜利了。
三、开展多样活动
单一的活动形式容易导致幼儿失去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积极锻炼,提高晨间锻炼质量。
(1)开展混班运动,引导同伴互学。大班的孩子在长时间的晨间锻炼中,会形成班级特有的锻炼风格,积淀班级独有的锻炼形式;同时,大班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因此,每周大班组织一次混班活动,打破班级的界限,将几个大班的孩子混在一起分区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间的同伴互学。同样是玩雪碧瓶,大一班的孩子有的把雪碧瓶里装沙子,玩的是保龄球的游戏;有的在瓶里装满水,用棍子挑在肩上走梅花桩;而大二班的孩子则去掉了雪碧瓶的盖子,在瓶口上套上用卡纸做成的火箭,玩“火箭升天”;有的则将雪碧瓶切成两部分,靠瓶口的一端剪成飞碟,下面一端则做成花篮用来接住同伴抛来的乒乓球。两个班级在玩雪碧瓶时有着明显的班级特色,将这两个班的孩子安排在一起玩,孩子们交往的范围扩大了,玩的方法不一样了,他们都能从同伴身上得到启发,从而调整自己的运动和行为。这样,既发展了动作,又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能力,社会交往的经验也在锻炼中得到不断提高。
(2)创设情景游戏,培养运动兴趣。大班的孩子,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在晨间锻炼中,如果教师能创设情境,用生动有趣的运动形式,吸引孩子参与,会收到很好的锻炼效果。我园开展了情景运动“小小解放军”“抢占高地”等游戏,将运动的内容渗透在故事的情景中。在“柔韧与钻爬区”,教师为孩子们设计了运动情境。一棵棵黄杨树成了解放军的“掩护工事”,饮料瓶成了“手榴弹”,散落在地上的皮球成了“地雷阵”,还有稻草制成的手枪,废弃的大纸箱做成的大炮……“小小解放军”全力以赴与“敌军”展开搏斗,最终胜利地攻下“高地”,将五星红旗插在“高地”上。孩子们兴趣高涨,百玩不厌,在情境中、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快乐地运动着,匍匐爬、投掷、钻、平衡等运动技能得到了有效发展,孩子们充分体验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3)适当组织比赛,激发运动潜能。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喜欢一比高低。在晨间锻炼中,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间的比赛,调动孩子锻炼的积极性,发展孩子的运动技能。在“玩飞盘”的游戏中,比一比谁的飞盘飞得高;在接力游戏中,比一比哪一组速度最快;在组合型的游戏中,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通过比赛,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训练了他们的动作技能,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潜能。
四、组织有效评价
晨间锻炼中的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合适的评价能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趣,引领孩子不断调整动作技能,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教师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发展,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指责;多一些纵向比较,少一些横向对比。教师要立足于孩子原有的水平,观察他现有的状态,并指向未来的发展,用多样的方式评价孩子体能的发展。
(1)差异性评价。如“月月上次踢毽子踢了八个,这次踢了十一个,进步很大!”引导孩子和自己的过去比,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付出了努力,动作技能就能得到提高。
(2)体态式评价。老师在指导幼儿的动作技能时,通过体态语言来表示对幼儿的肯定。比如竖起大拇指、摸摸孩子的头、给孩子一个微笑、拍拍男孩的肩、一个拥抱等动作,都可以给孩子以信心和鼓励,孩子能从老师的肢体信息中获得一种满足和愉悦。
(3)互相评价。大班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有能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将自己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了解自己的短处。比如“我跑步比希希慢,但我跳绳比他强。”孩子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这样的评价,孩子保持着自己的自信。
(4)自我评价。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教师可以设置表格,让孩子自我量化评价。比如大一班一分钟跳绳记录表,分为姓名、时间(分解成若干栏)、跳绳数、自我评价几大方面,张贴在活动室醒目处,孩子每周五集体测一次一分钟跳绳数,自己在跳绳数栏目下写下跳的个数。孩子可以纵向地看出自己的进步,每个月(测试四次)结束根据进步大小,给自己贴上相应的小红花。
“一日生活皆教育”,让我们用教育的智慧挖掘出晨间锻炼独有的运动价值和教育价值,让孩子们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快乐锻炼,健康成长。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场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