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讨论”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014-07-09 01:54李赛男郭宇刚
关键词:教学活动目标评价

李赛男,郭宇刚,杨 娇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2.辽宁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在知能课程“三位一体”的宏观教学设计中,“知识学习”是贯穿全课的主体活动,同时也为课程能力目标的完成提供载体。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知识学习,才能实现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双赢”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实效讨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和实施的教学活动之一。它首先担负着传递理论知识的任务,同时也应发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功效。所以,与以往的讨论式教学相比,其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变化,只有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进行系统的论证、合理的设计才能指导学生开展有实效、有价值的讨论,最终为知能课程服务。

一、“实效讨论”教学活动完成课程目标的设想

以麦克里兰教授的“冰山模型”理论为基础确定的《学科教学论(信息技术)》知能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确定了五个基础知识模块,分别是信息技术教育概况、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二是认知发展能力,包括观察力、领悟力、元认知、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是个性发展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动机保持等;四是社会关系发展能力,包括责任感、策划、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这些课程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是显性的内容,能够直接体现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效果,同时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过程也为其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载体和途径。认识发展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能力都属于隐形目标,其实现不是通过识记、记忆等方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养成和提高的。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分析了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定位了“实效讨论”教学活动能实现的课程目标。①针对课程显性目标所对应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②讨论全过程始终贯穿学生的认知活动,如注意、倾听、思考、分析、创新、元认知等,这些是对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提高;③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这些是对学生人性发展能力的有效提高;④教师组织学生加入多样式讨论如结对讨论、小组讨论,并在其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等,这些在知能课程目标中,属于学生社会关系发展能力方面的内容。

这种教学活动,表面上看“知识目标”的完成是主线,实际上其主旨是意在通过对“知识目标”的习得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体现了“知行并举”的教学理念。需要说明的是,这其中的隐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通过这一种教学方法或这一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这里主要期望通过这种教学活动而进行“熏陶”和“养成”。

二、“实效讨论”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活动实施之前,我们首先选取能和这种教学方法对应的知识内容,研究证明在认知过程处于理解、应用、分析和评价过程的知识容易引发思考,也容易产生不同见解,可以使用讨论教学法。《学科教学论(信息技术)》知能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一)中包括的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信息技术国际比较、各国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等内容,都可以进行国内外的比较,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最终做出评价,比较适合讨论式教学。模块(三)中各种教学法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及优缺点也是要经过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最后才能合理地运用,所以这一过程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选择了模块(一)和模块(三)中的部分内容设计和实施“实效讨论”教学活动。

(二)教学环节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者积极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和课本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成为众多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知能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实效讨论”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时候,都是以体现“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的。

教学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堂教学讨论活动,是传授新知的过程(按90分钟计),包括教学目标展示、教师引导讲授、问题提出、讨论准备、组织讨论、讨论结果展示和教师总结等环节;二是网络论坛学习,是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的,主要是为解决课堂教学遗留问题设置的,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主要包括在线讨论、开设问题讨论区、师生发问题贴、组织网络讨论、教师总结等环节。

(三)对“实效讨论”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

知能课程的教学评价我们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表现、网络论坛学习、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习作和期末考试五部分组成的。每部分都赋予一定的分值,最后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实效讨论”教学活动的评价是渗透在每个环节中的。

(1)平时表现。平时成绩的评价主体是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这其中除了学生的出席情况之外,学生课堂表现所占比重最大,还包括发言情况、认真程度等。其中包含了对课堂讨论情况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综合后给出的,主要包括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及发言情况等。

(2)网络论坛学习部分。对论坛学习的评价主要是针对讨论教学法设置的,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参与讨论的情况。为了较为科学地评价学生参与论坛讨论的情况,我们设计了论坛评分标准,如下表:

操作发表新话题积分回复引用回复被设置热门的话题被设置精华的话题3 1 1 5 1 0被设置置顶的话题10要求话题要与本课程或本学科相关回复内容不得与本话题无关,应包含自己的真实想法,尽量减少直接复制粘贴网上的现有资源同上回复数达到20的话题,为楼主加5分,为每条回复加2分。每人每话题的回复上限为3条,超出的回复将不被记录且不予加分(包括楼主的回复)被设置精华帖的楼主加10分,每条回复加4分。每人每话题的回复上限为3条,超出的回复将不被记录且不予加分(包括楼主的回复)同上

根据以上标准统计学生积分并按分值为学生排序,根据名次给出不同档次的分数(5分制),最后将此分数按比例加入期末总分中。

(3)小论文写作。小论文写作是“三位一体”教学活动之一,在总体评价中占30%的分数,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实效讨论”教学活动学习成果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两者好像关系不大,实际不然。写作要求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挑选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论述,对问题的论述可以参考讨论的结果。对小论文进行成绩评阅时更注重学生的立意、对问题的见解、分析等,这些本身也是对“实效讨论”效果的一种考核。

(4)期末测验。期末测验是总结性评价,测量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情况。“实效讨论”教学活动相关评价是渗透在试题中的:如挑选课堂中学生讨论过的问题,作为论述题考核学生参加讨论的情况和对知识理解程度;提供容易引起讨论的材料做分析题,考核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批卷时除了看重知识性的答案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评价等维度的因素,等等。

三、教学活动实施情况与问题处理

一切的教学设计都是以良好的初衷开始的,但是在教师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设计总是需要反复实验、修正,才能趋于完善。在我们经过的三轮授课中,第一轮授课属于初次尝试阶段,很多现实情况我们没有预测到,如学生的抵触、讨论的形式化等,教师也不能及时做出调整,所以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达到很好的预期。第二轮授课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定的对策,并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调整,去掉或改善了一些相关环节,学生参与度比第一轮授课提高了,对知识目标完成的情况较好,但学生在隐形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上表现并不明显。经过两轮的实践,教师对教学活动操控能力已经提高了很多,掌握了相当的经验,而且经过调整的活动设计也更具科学性,第三轮实验中此教学活动在实现知能课程目标上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同时,隐形能力几个维度的目标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我们总结了一下三轮授课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希望为此活动的进一步完善指出方向。

(一)面对学生的抵触

讨论式教学最容易出现的障碍就是学生的抵触,在教学方案实施的最初,我们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看不到讨论的价值,还有部分学生怕因自己的观点错误而被人笑话,所以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沉默的学生,无论教师怎样引导也会无动于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交流。教师用最短的时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在课堂上多使用点名提问,实验证明,能被叫出名字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会慢慢提高;在讨论教学监控过程中,教师尽量增加和学生的交流,如在巡视的过程中,小声提问较为内向的学生“做到哪里了”,“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另外,在组织发表观点的时候,尽量多地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进行提问,关键是在回答之后要给予正反馈,即多表扬、多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这样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

(二)矛盾冲突的应对

讨论中,产生矛盾冲突和激进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两个学生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也有的学生向老师的权威提出挑战,我们根据情况进行了引导和调整。如果问题存在事实性解答的,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共同查阅参考书、网络搜索资料来解决问题;没有确定性解答的,我们采用了“双栏法”把冲突双方的意见在黑板上分两栏列举出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当赞成A和赞成B的同学把所有观点的方方面面都列举出来后就会发现,所讨论的问题一般都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不同价值判断的结果。

(三)问题的深入讨论

讨论中出现了争议、激烈的辩论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可以着手解决,而最难缠的问题是没有争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的问题一经提出,个别学生就会挑选最接近教师想法的答案表达观点,讨论中双方还未产生分歧就很快找到一致的意见等现象。这些都是问题无法进入深入讨论的表象,其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出在问题的设置和教师引导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只能更加精心地挑选、设计问题,尽量采用有歧义性、不过于简单的比较型、评价型问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始终处于引导地位,把学习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不要开始讨论没多久就透露自己内心对问题的看法。

(四)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

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是以定量的形式来体现的,在这几种教学评价方法中包含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如小论文写作中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研究性学习中可以间接考查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等。这些较为隐性的能力,用定量的考核方式是不科学的,对人的能力的评价也很难用分数来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表现性评价法,即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师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的评价。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马上以鼓励性的语言对其评价;或是关注班级里并不突出的同学,适宜地、阶段性地对其表现提出表扬;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大家互相评价小组同学的表现,等等。虽然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仍无法判断学生隐形能力提高的程度,但这种立竿见影的即时反馈评价可以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注入兴奋剂,如此的良性循环,确实是有成效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特意以几位同学做过类似的实验,观察其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认真程度及和老师、同学密切交流程度,发现都有很大的改善。

(五)对网上论坛学习部分修改

教学活动的第一轮实验中,我们非常重视网络论坛学习,把知识学习的全过程都放在了网络论坛上进行,学生自行提问题、自行讨论。而在教学评价中,网络论坛学习占了100分中30分的比重。实施初期,学生每天都登陆教学平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较高,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普遍感觉学习比较累,上网参与讨论的目的无非是获得高分,对知识掌握程度并不好。同时,在监控网上论坛的发帖回帖情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发帖分而发灌水帖,甚至根本不加思考就回帖,还有些讨论帖最后沦落为回一些和本课无关的闲聊贴。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控制性还不强;二是教师对论坛学习引导不足,每天上百的问题贴,教师无暇应对;还有就是遇到了“李克东”难题,就算学生认真参与讨论,最终也因为遇到无法深入的问题而不了了之。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对网上论坛学习进行了部分修改。在“实效讨论”教学活动中,网上论坛学习不再处于主要地位,而是作为课堂讨论教学的辅助部分,而其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分值也分摊到平时成绩中去,学生在网络论坛上的表现只是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项。修改后,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减小了,遇到问题在课堂上无法解决的时候,学生会到网络论坛上发帖求助和教师交流,这是对学习一种良好的补充。

四、结束语

在对“实效讨论”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学理念为指导,从认识心理学出发,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系统化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这种微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况,对大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从宏观教学研究转向微观教学探讨的初步尝试,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好的经验,也改进了一些环节,但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1] 颜士刚,李赛男.知能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总体方案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2] 李艺,钟柏昌.知能课程开发:类型、方法与案例——以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3] 李赛男,颜士刚.基于冰山模型的知能课程目标的确定[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4] 玛丽埃伦·韦默著,洪岗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承芬,宿淑华,李丽.成就目标相关研究评述[J].心理学探新,2004(2).

[6] 威尔伯特·J·麦肯齐等著,徐辉译.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7] 刘善华.口语表达的心理因素分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8).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目标评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