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晶
【摘要】本文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启发,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建构的理论基础、主要特征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主动建构理论基础特征
一、主动建构思想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主动建构思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人类建构起来的,而非是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够被人真正地理解,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对于事物的理解不是单一地由事物本身决定,而是人类以原来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起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解释。每个人对于原来的经验的理解不同,这就造就了对同一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理解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另外,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而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教育者不能忽视学习者的这些经验,而是应该将这些经验作为新知识生长的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原来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学习成员积极地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通过合作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总而言之,学习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而这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社会互动来完成。
二、主动建构的特征
1.学生主动建构的特征。
(1)自主性。学生主动建构的自主性是相对与他主学习的“他主”特征而提出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该由老师的“教”来主宰,而是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主动建构的自主性表现为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结合原有的认知系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与建构,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真正掌握,而非简单的死记硬背。
(2)能动性。“能动性,特指人不同于动物的能力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人把自己同自然区分开来,也把自己同自己的活动区分开来,还把自己同他人区分开来,一句话,人把他同自己的关系、同他人的关系、同自然的关系变成主客体的关系。在主要由人构成的所有主客体关系中,人的能动性标志着对客体的认识、选择和改造。” (王坤庆,1997)也就是说,学习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对于作为客体的学习对象的能动的认识,选择与改造。这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理念中学生被动学习而言的。建构主义提倡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反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3)开放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与情境性。知识是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经验。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由于原来的认知结构的不同会使得他们对于同一事物产生各不相同的看法,这是应该被理解和包容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个体在认知上或理解上的差异,都要秉持一种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这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整齐划一”的局面,使教学活动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机制。
(4)相对性。建构主义认为大多数的学生是具备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的。只是有些学生主动性高些,有些学生的主动性低些,有些老师乐于在这一方面主动建构,有些学生更倾向于那一方面主动建构,简而言之,从这个角度来说,主动建构还是一个程度与方向的问题。教育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点,并充分利用这一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主动建构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 结论
1.学生的主动建构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建构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整个学习过程做整体地把握,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得到培养,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发挥。而将文学课作为让学生施展主体性的平台是因为文学课毕竟不同于语法学习与词汇学习那样有规定性的标准,文学的评价是可以多种多样,见仁见智的,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标新立异,不同常人的看法不但不会被禁止,反而是被提倡的。因此在文学课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不但有利于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开放包容人格。
2.学生进行主动建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知识的开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军事实力的竞争,不如说是科技和知识之间的较量。被动地学习只能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要想我们的国家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快人一步,必须掌握主动权,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者来说,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为学习提供足够的动力。而不同学习者对于知识因人而异的建构,可以使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得以丰富,扩充,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大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李洪季.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