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庞航宇
1925年4月17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真理报》主编尼古拉·布哈林在《论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讲话中向农民发出号召:“总之,应当对全体农民,对农民的所有阶层说:发财吧,积累吧,发展自己的经济吧!只有白痴才会说,我们永远应当贫穷;现在我们应当采取的政策,是要能在我国消除贫穷的政策。”另一位政治局委员格里哥里·季诺维也夫斥责该讲话是“富农倾向”,强烈攻击了布哈林让农民发财致富的思想。
斯大林静观双方争执,赞同布哈林的主张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利用布哈林的经济学才干和理论权威地位,在批判季诺维也夫反对派的斗争中占得先机;同时要布哈林承认“发财致富”的口号是错误的。
1925年5月,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创刊,主编斯捷茨基是布哈林的学生,也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支持者。斯捷茨基上任后刊发了一系列社论性文章,包括自己所写的《新经济政策的新阶段》,以及斯列普柯夫的文章《论列宁的遗产》。在《新经济政策的新阶段》一文中,斯捷茨基多次重复了布哈林“发财吧”的说法,并表达了对新经济政策的赞同。
1925年6月2日,《共青团真理报》编委会接到党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和巾央书记莫洛托夫、安德列也夫联名的一封信——《致<共青团真理报>编辑部全体委员》。在信中,斯大林等人对斯捷茨基所写的社论《新经济政策的新阶段》进行了驳斥。
首先,斯大林等人认为,文章拐弯抹角地贯穿着“发财吧”的口号,而这个口号是不正确的。信中指出,我们的口号是社会主义积累,而非“发财吧”所指的是私人积累。斯大林等人还强调,《共青团真理报》是把党一致公认的口号和论点提供给读者的正面刊物,而非争论性的刊物;即便有同志认为“发财吧”的口号值得争论,也不应出现在在指导性文章中。
他们还不同意《新经济政策的新阶段》一文中谈到的农村“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大林等人指出:目前社会主义发展因素和资本主义发展因素之间的斗争正在激烈开展,非资本主义的说法容易造成误解;除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之外,没有第三条道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说法才是正确和令人信服的。
斯大林等人同时还对《论列宁的遗产》一文进行了批评。该文的作者斯列普柯夫是新经济政策的支持者,在《真理报》、《共青团真理报》等报刊发表过批评托洛茨基经济政策的文章,即他在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的斗争中是站在斯大林一边的。而这次,斯大林等人认为,《论列宁的遗产》中提到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组织工作和政治工作上必须同非党农民积极分子竞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公认的做法和说法是:在党的周围培养和教育非党积极分子,而并非同这些需要培养的非党积极分子竞争。因此,斯列普柯夫提出的说法,同在苏维埃口号下进行的整个运动不相符合。
之外,信中还提到了对报纸业务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比如,斯大林等人建议《共青团真理报》建立副刊制度,采用通俗小册子的形式,由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撰文论述关于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及一些经济和管理部门的问题。同时,应让刊登的文章更为朴实、简洁,尽量不用外来术语。
按照斯大林的说法,这封信的目的是警告《共青团真理报》的编辑部。几天之后,主编斯捷茨基被撤职。这一事件成为斯大林开始对布哈林展开批判的第一次行动。斯大林等人对《共青团真理报》的批评并非偶然事件。此后他曾多次直接干预报刊的工作,对报刊上的具体文章点名批判,报刊负责人和作者因此受到迫害。1927年,斯大林致信《布尔什维克》杂志编辑,点名批评作者日罗科夫关于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的文章“是一篇小学生的文章”,并说“我看日罗科夫同志的舌头在发痒,想说些特别的令人惊奇的东西。”1931年,斯大林致信《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编辑部,认为该杂志刊登斯卢茨基的一篇关于布尔什维克党史的文章,是犯了错误:“你们不但不去痛斥这个新出现的‘历史学家的诽谤和捏造行为,反而去和他进行讨论,供给他讲坛。”
1928年,布哈林与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上发生分歧,他反对要农民为工业化“纳贡”,主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推迟农业集体化,反对剥夺和消灭富农。结果,被斯大林扣上“右倾反对派”的帽子,1929年先后解除《真理报》主编职务、开除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降为中央候补委员。1938年3月14日,布哈林与前中央政治局委员、人民委员会主席李可夫等18人一起,以“暗杀基洛夫、高尔基、古比雪夫等革命领导人,策划谋杀斯大林,企图向德国、日本开放苏联的边界,复辟资本主义,以及早在1918年就参与对列宁的谋害”等罪名被处决。1988年2月5日苏共中央宣布为布哈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出版他生前的著作。布哈林1925年的讲话和他19128-1930年间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现在学界给予了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斯大林全集》第7卷128-130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2]《斯大林全集》第9~147、149页,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3]《斯大林全集》第13卷76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