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特洛姆和斯特论“媒介环境学是什么”

2014-07-09 01:26梁颐
新闻界 2014年5期

梁颐

摘要 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作为北美媒介环境学界历史上和当今的“明星”人物,分别是媒介环境学科诞生以来两件制度建设里程碑事件的主要领导者和理论贡献者。尼斯特洛姆认为媒介环境学是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是一个视角,是新兴的元学科;斯特雷特提出媒介环境学是纽约学派和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学、口语文字学、美国文化学,是对媒介环境的研究,是“媒介学”。理解他(她)们“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经典界定,可拓宽加深国内的媒介环境学研究。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尼斯特洛姆;斯特雷特;元学科;媒介逻辑;媒介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标题中的两人——克里斯琴·尼斯特洛姆(Christine L.Nystrom)和兰斯斯特雷特(Lance A.Strate)——在国内传播学界远不如波斯曼、麦克卢汉等媒介环境学者那么著名,国内学界对他(她)也不像对麦克卢汉等那么熟悉。但是,如果说他(她)是北美媒介环境学界历史上和当今的“明星”人物毫不为过。因为,自媒介环境学科诞生以来,在其制度和理论建设的历史上,有两件里程碑事件,一是1970年纽约大学媒介环境学科点的成功创建,二是1998年媒介环境学会的成立,而他(她)分别是最主要的领导、组织者和制度和理论建设者。可以说,他(她)是媒介环境学科的台柱子,是媒介环境学科诞生、成长的践行者和见证者。

一、研究缘起和背景

(一)虽然新千年以来媒介环境学已经日益发展繁荣,但研究仍待深入,“媒介环境学是什么”仍然是人们好奇和需要明晰的问题

“如今,它(“媒介环境学”)仍然是人们在酒吧邂逅时比较得体的搭讪话。”这是美国媒介环境学会副会长林文刚(Casey Man Kong Lum)在本世纪初的作品绪论中说的一句话。尽管“媒介环境学”这个术语是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的。然而,即使30多年过去了,在学术会议期间,人们还是纷纷礼貌而好奇地议论,它究竟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层面上,到了20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媒介环境学这个研究领域仍然处在传播学研究的边缘地带。虽然,在21世纪初的今天,随着活跃在美国的学者如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斯特雷特、林文刚(Casey Man Kong Lure)、中国大陆学者何道宽等对媒介环境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媒介环境学自身的发展和在世界的影响已经扩大,各国传播学界也拓宽视野,开始关注这个学派,但毋庸置疑,国内学界对其的了解还不深刻。

(二)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是媒介环境学科点与媒体环境学会成立的主要制度和理论建建设者

之所以研究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关于“媒介环境学是什么”的观点,不仅因为他(她)们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她)们分别是媒介环境学科建设历史中两件里程碑事件——媒介环境学科点和媒介环境学会的成立——的主要制度和理论建设者。并且,同内对他(她)们的研究可以说是处于失语状态。

克里斯琴·尼斯特洛姆曾作为媒介环境学初创工作的制度规范人,与尼尔·波斯曼(NeilPostman)一起创建传播学本科学科和文化与传播系。在纽约大学诸多媒介环境学者中,她作为媒介环境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以媒介环境学科建设的设计师而闻名。除了制度方面对媒介环境学的贡献外,她还是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构建者,以学术成就享誉媒介环境学史。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教授兰斯·斯特雷特,是媒介环境学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作为纽约大学媒介环境学的领军人物,他和约书亚·梅洛维兹(Joshua Meyrowitz)、麦克卢汉的儿子埃里克·麦克卢汉(Eric McLuhan)等都是当今传播学领域最活跃的媒介环境学者。

将国内对尼斯特洛姆和斯特雷特的关注和他(她)对媒介环境学的贡献一起考虑,不仅可以令人明晰“媒介环境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还可拓宽、加深国内的媒介环境学研究。

二、尼斯特洛姆:“媒介环境学”是新兴的元学科

关于“媒介环境学是什么”,尼斯特洛姆在其博士论文中谈到两点主要论断(为阐释方便,称其为尼氏论断),即:

尼氏论断1:媒介环境学是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

尼氏论断2:媒介环境学是一个视角,是新兴的元学科

(一)尼斯特洛姆对尼氏论断1的引入和阐释从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谈起,进而论及人类变化影响下的学科变化,而媒介环境学就是作为这种学科变化的一个后果出现的。

1.尼斯特洛姆的阐释从20世纪数位文化名家如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等关于人类历史20世纪变化的观点论起。

博尔丁认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的第二次巨变中,第一次巨变指的是从前文明到文明社会的转变。20世纪是人类历史第二次巨变时期,也就是从文明(civilization)到后文明(post-civilization)的伟大转折时期。尼斯特洛姆谈到,将20世纪界定为一个变化的时代是老生常谈了,这种变化在范围、节奏和对文化结构潜在的强烈影响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博尔丁而言,1900年以来的变化意义巨大,按照博尔丁的说法,这种转变的动力在于人们对现实的“图像”理解的根本变化: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②把这种同样的根本转变作为一种范式(paradigm)的革命;皮埃尔·泰亚尔·德·夏尔丹(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称其为“智域”(法语no·sphere)的变化;欧文·拉兹洛(ErvinLaszlo)和其他人简单地称其为人类世界观的变化。他们所指的是身份、组织和文化应用的划时代的变化。

2.谈了上述文化名家所认为的20世纪各自总结的人类社会巨变之后,尼斯特洛姆论及了这种变化的一个结果,也就是媒介环境学的产生。

尼斯特洛姆认为,博尔丁和上述其他人所说变化的一个结果,或者,也许是变化的一个标记就是:脱离牛顿学说所强调的科学研究的严格区分和绝对专门化,而转向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逐渐融合。这种趋势的一个表现是近年学科的融合,如数学、生物化学、心理生物学、语言人类学、语言心理学等;另一个表现是学科研究新的探寻领域的出现,边界清楚的专业范畴简直不适用了。当然,新的探寻领域可能是在发展过程中的视角。在尼斯特洛姆看来,一个这样的新视角,就是媒介环境学——概括地界定为将复杂传播系统作为环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