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霞
(江苏省海门市瑞祥小学,江苏 海门 226102)
基于队伍调动常常被忽视的现状,笔者通过对数节典型课堂中队伍调动手段的观察与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队伍调动模式以及队伍调动的原则。
在市级公开课中一位老师执教:1、肩肘倒立(第一课时);2、趣味跑(水平三)。本课中,最精彩的部分便是从肩肘倒立过渡到趣味跑时的队伍调动:从四列横队转变为别具匠心的“中国象棋站位图”。陈老师没有选择一板一眼地运用专业术语逐个调动,而是出乎意料地走起了人棋:“马走日子象走田,车走直线炮隔山”,顷刻间,学生便领会了各自的位置,很快按要求准确无误地顺利落了位。之后,他还利用这张独特的“中国象棋站位图”设计了“我比你先到”的折返跑和“我是将军,我领先”的螺旋型跑,学生皆完成得异常出色(图1)。
这种走人棋的调动模式,让原本复杂的队伍调整瞬间变得清楚明了,既节省了许多“垃圾时间”,紧凑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体育游戏本就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它对学生有着无法抵挡的魔力,就如上述课中陈老师巧思妙想的“走人棋”,充分发掘了游戏式调动的非凡作用,使得整堂课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在我们育才教育集团公开课中,沈老师执教:1、前滚翻;2、障碍接力(水平二)。本课在进行主教材前滚翻的教学时,沈老师为了使全体学生均能在最佳位置倾听、观察老师的示范讲解并进行通畅的交流,采用的是扇形队形。在完成前滚翻教学,进入到障碍接力时,必须对学生的队伍进行大的调动,要从一人一垫的扇形队形转移到另外一个放置好各种障碍物的场地,并排成4路纵队。如果采用常规的口令指挥,既费时又费力,课堂将被割裂开来,不利于教学实施。基于以上考虑,沈老师在课前给各队队员分发了四色贴花,并在往返跑起点以同样的颜色标开,然后利用贴花的颜色让学生快速找到本队的出发点以一路纵队集合,看哪一队最快完成(图3)。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快速调动队伍和调整队形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好胜心,“比赛式调动法”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激烈的竞争,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调整队形,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调动模式。
在一次市级优质教研课观摩中,陆老师执教:1、原地侧向轻物投掷;2、游戏“穿山洞”(水平一)。本课的准备部分是“放礼花”游戏,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放出各式礼花(自由尝试练习),因此学生是散点队形。之后投掷方法的分解教授与练习过程,必须给学生定位,形成一个合理的队形(陆老师采用的是4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以保证最佳的观察与示范面。为了使小朋友们快速有序地完成队伍调动,陆老师采用了倒数式调动法。教师进行倒计时“5、4、3、2、1”,学生由于好胜心强,谁都不想落后,就争先恐后地走到了规定位置(图3)。在之后的集体完整练习中,陆老师也多次用到了倒数式调动法,确保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捡回器材回到原位,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由于捡器材和调整队伍造成的“垃圾时间”,有效提高了课的练习密度与强度。
倒数式调动法是一种十分快速、实用性强的调动方法,简单易行。由于低段学生具有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征,对这种直截了当的调动方法更容易接受,效果尤为显著。
通过对以上3种调动手段的研究探索,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思考,总结出了4条关于体育课队伍调动的原则与规律。
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无论任何形式地队伍调动模式都需要以安全为前提。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未完善,存在着诸如,对难度高的调动方式不易理解,对自我情绪无法控制,易激动等特征。教师在追求高效地、优质地队伍调动时,必须首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比如在调动前严肃强调安全纪律和注意事项,事先设计好学生的行进路线,控制好行进速度等方式来确保他们的活动安全。
图1 螺旋型跑示意图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决定了体育课对“练习密度”与“强度”的要求,因此,队伍调动对体育课而言可以说越少越好、越快越好。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课前备课充分,设计合理,课上空间感和临场反应能力强。在调动过程中,要强调路线短、时间短的“有效调动”,杜绝指挥不清、路线不明的“无效调动”。例如,以上4个课例,虽然采用的具体调动模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执教者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有效调动手段,是为推动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队伍调动要强调简约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帮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充满趣味性的运动情境能让孩子们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队伍调动若构思巧妙,就能起到创设趣味性情境的作用,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推波助澜。例如,本文中所举游戏式调动,教师就是创设了一个巨大的棋盘,让孩子们化身为小棋子,充满童趣和想象力,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迎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毋庸置疑,趣味性是促使调动手段变得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对队伍的组织调动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面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应迎合他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活泼好动、或循规蹈矩、亦或争强好胜等,做到手段百变、灵活多样、针对性强。如面对高段学生,采用军人般的队列式调动,能使他们瞬间集中精神,自觉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但面对的如果是方向感都不强的水平一学生,一味使用专业术语,那只会落得个“对牛弹琴”的被动下场。因此,在队伍调动中也必须关注学生差异,区别对待,从而实现“有效调动”。
图2 比赛式调动示意图
队伍调动的模式绝不止3种,队伍调动的原则绝不止4条,还有许多地方等着我们去总结与改进。队伍调动,在一节完整的体育课中似微尘之渺小,但小细节亦藏大智慧,小细节亦能定成败。让我们着眼于这个小细节,让合理的队伍调动为成就有效体育课堂添砖加瓦。
图3 倒数式调动示意图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闵捷,高涵.体育与健康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