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现阶段广大小学一线体育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面对当前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质量低、效果差的问题,笔者提出,避免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唯一途径。下面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行为表现、原因和改进策略加以分析探讨。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
行为表现:上课铃响后,教师要求每位学生拿一个足球进行运球练习,这时有四个学生跑来跟老师说:“老师,我们没有球。”这时老师不得不再回器材室领取四个足球,然后才开始指导练习。
原因分析: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器材和场地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学校场地、器材设备和教学班的人数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场地器材布置的美观、整洁、合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上述器材数量与学生人数不符的情况反映了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没有认真地落实备学生、备器材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器材不能满足正常课堂教学的需要,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策略: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准备工作抓起,认真进行备课(备学生、备器材、备场地等)。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安排及上课人数等确定所需要的器材,认真检查器材的质量和数量,避免缺少练习器材的质量和数量的失误,从而为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不突出
行为表现:在排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垫球、传接球、扣球等练习,最后再进行分组比赛,每个环节时间差不多。教学中学生一会儿垫球、一会儿传接球……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今天上了排球课,但不清楚具体学到了什么。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课的立足点,缺少了教学重点的课堂就像一盘散沙,失去了教学的灵魂。如果没有进行课前的有效备课,权衡教学的轻重,必然会出现“面面俱到”或“放任自由”的低效教学行为,甚至将体育课变成活动课。而上述行为中,教师试图将排球的多项技术在一堂课中加以巩固和提高,这样的教学行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
改进策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必须建立目标统领内容的观念,从教学目标中衍生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然后根据教学重点设置教学环节,让课堂教学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工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价值,学生才能从中有所得。
三、内容选择不恰当
行为表现:立定跳远课的开始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喊数抱团”的游戏,学生在老师报出数字后,立刻分组抱在一起。游戏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整队分组,然后开始跳跃练习,上下两个环节明显脱节。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不能将其中的某一环节脱离出来。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但教学游戏是教学的一环,我们不能仅仅考虑它的原始作用,更要挖掘它的课堂价值。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改进策略:为了使游戏和分组很好地衔接在一起,上述情景中,可以将“喊数抱团”的游戏改为“小青蛙找家”,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通过最后的找家活动自然地将全班分散开来,节省组织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堂管理能力差
行为表现:体育课上,教师为学生准备篮球、排球、羽毛球、长绳等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进行练习。目标是让全体学生活动起来,练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活动。结果还没等教师宣布“活动开始”,学生已经冲过去抢器材,然后有的自练,有的合练,有的为分组比赛而发生争吵,有的结伴坐在一边“聊天”,整个活动场面混乱、无序……
原因分析: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每位教师都应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主体是正在发展的学生,不仅需要自由发展,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教化,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情景中的教学虽然试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但带来很多问题。
改进策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间的关系:只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才有可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最佳的教育效应。
五、小组合作流形式
行为表现: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组织学生小组探究、体验。有的小组只有组长唱“独角戏”;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场面乱哄哄;有的小组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当老师要求各组汇报展示时,却默不作声。
原因分析: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片段中,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合作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切实解决课堂问题,其实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没有意义和效果。
改进策略:首先,要明确职责分工,要让每一个成员在共同的任务中积极的承担责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是合作成功的保证。其次,要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教师要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一定吸引力的问题供学生探索。
六、教学方法不灵活
行为表现:一次,上课铃声响了,一个男生却在追蝴蝶,其他学生在一旁呐喊助威,没有人注意到已经上课了。教师看到这个场面,发火了,严厉批评了所有学生,并惩罚了刚才“捉蝴蝶”的学生操场跑两圈,以至于师生在整堂课上情绪都表现低落,影响教学质量。
原因分析:课堂教学受诸多因素影响,再聪明的老师也不能事先完成预计真实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叶澜教授曾说:“‘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
改进策略:当老师碰到类似偶发事件时,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出现大胆的想法和做法,要有意捕捉一些对课堂练习有帮助的信息,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不断修正或改进自己的预设方案,使之更完美、更有创造性。
七、课堂评价缺提升
行为表现:在许多体育课上,我们常常看到:当学生在示范完成后,往往能听到老师的一句经典的评价词:“你真棒”、“你的动作太漂亮了”。
原因分析:这些富有节奏的赞美语言,虽然对学生产生过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说得多了,听得多了,学生便麻木不仁;有的针对性不强。“你回答得很好、很对”可是到底好在哪里?对在哪里?缺乏因势利导,不能让全体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像这样在课堂评价中无的放矢,赞美多而滥,并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根本不能达到评价应有的效果。
改进策略:如果体育教师多出现“你投篮时手型正确,手腕抖动,出手柔和,太漂亮了”的评价语言,比起盲目的“对极了”、“很棒”等评价更有指导性,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锤炼评价语言、把握评价尺度,注意评价的导向性,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评价中得到提升。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合适,合适就是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避免一些低效行为,从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出发,优化体育课堂调控,努力探寻合适的体育学习活动方式,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