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松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全新的教学视角,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青睐。新课程改革指出要善于运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完善课堂教学。现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弊介绍如下,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早在1960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就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从理论上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引导性材料的显著功能。教师合理安排和利用引导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形象性等优势。在安排引导材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能够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引言,这样必然会事半功倍。
例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课文题目很吸引人,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前就阅读了课文,觉得没什么难的,不由自主地忽视了老师的讲解。此时,教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甚至夸张的漫画作为引子,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寓意,即我们更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纯洁的童心,敢于说真话。
2.开阔学生的视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教育教学观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的外延就是教学的外延,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与美丽的自然世界中学习知识,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影子。然而,传统的教学媒介局限于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的是经教师分析后的教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都是一些现成的书本知识,这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多媒体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丰富的生活“搬”到课堂上,使学生身在教室,心驰骋于广阔的世界与宇宙,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学到更多知识。
3.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是可以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真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
例如:执教《向沙漠进军》一课之后,针对学生对土地沙化的现实忧虑,让学生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究专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写出活动后的感想、设想、报告等,在全班进行交流,既增加了知识,又增强了环保意识,更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自主活动、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语文,用上语文。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需要学生深入文本,进行不断的体验与感悟。新课程改革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感悟。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向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存在明显差异,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多媒体的运用,以图文声像创设教学情境,的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学习的动机,但是某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多彩的屏幕上,学生甚至没有时间看教材,没有时间阅读。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没有了空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只重视课件教学,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就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教案及课件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的收获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因此,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是把多媒体当做教学的指挥棒,让老师与学生一起跟着多媒体走,减少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甚至抑制他们思考的欲望,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工具更生动地讲授课程。
3.学生成了旁观者,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有些教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都放在课件中,使整堂课受多媒体课件控制,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环节,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成了实现这一模式的“机器操作工”,学生成了观看屏幕的观众,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老师,又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和课件。这就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则,也违背了现代教育应遵循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多种分析的能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授课内容出发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高效教学。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教师都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endprint